劉彩虹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教師必須對其加強重視,確保能夠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學生可以更為高效的參與閱讀,提升學生閱讀效果,本文首先分析在現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情況,然后綜合探究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能力;培育策略
引言: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考驗著學生的識字、語用等綜合能力。為了進一步明確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更為有效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特此進行本次教學研究。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和中學生相比較而言,小學階段學生沒有高考壓力,但是在我國近年來,社會各層面開始不斷重視學生義務教育,學生在小升初時面臨著擇校問題,對家長的神經造成一定的刺激,為了保證學生能夠考入理想中學,教師和家長都開始嚴陣以待,為學生小升初做好準備工作,導致小學教育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進而影響教學工作。而小學語文教師受到該種思想的長期影響,在閱讀教學中具有較高的功利性,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將應對閱讀考試作為課堂教學重點,不僅會對學生綜合素質造成很大的影響,還會使其教學工作偏離教育本質。
二、培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
(一)制定科學的閱讀量
在對學生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勤讀和多讀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式,但是,教師在對其進行具體應用時,需要盡量避免片面化。首先,勤讀和多讀并不是要求學生進行超量超額閱讀,相關研究發現,如果教師為學生設置過于繁重的閱讀任務,則會使學生在閱讀中產生強烈的倦怠感,進而使其在閱讀中敷衍了事,甚至導致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抗拒心理。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散性閱讀,在不同時間段分別設置閱讀任務。例如在學生晚上睡覺和午休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半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引導學生基于個人興趣選擇閱讀書籍,通過該方式可以對學生自主性進行科學培養,同時還可以對其閱讀量進行有效拓展,并使其閱讀量在各個時間段分散,使學生閱讀負擔大大減輕,使其閱讀教學實現輕負高效的教學效果。其次,在確定合理閱讀量時,教師需要對閱讀篇幅的長短和材料難度進行綜合考慮,例如,如果教師選擇的閱讀素材是具有較高閱讀難度的文言文或較長篇幅的小說,在教室需要適當減少閱讀量,給予學生充分的接受時間和適應時間,確保學生可以有效把握閱讀內容,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二)創設濃厚的閱讀氛圍
通常情況下,對于小學生而言,無意注意具有一定的主導地位,外部環境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同時,小學生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差,不會自動屏蔽外界干擾,注意力會被外界事物迅速吸引,針對該種情況,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夠屏蔽外界干擾的空間,確保學生可以安靜的閱讀。此時,家長需要在家庭環境內為學生設置閱讀場所,擺放各類讀物,使學生在該空間內可以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1]。同時,為了確保學生閱讀具有更高的持久性,在學生閱讀史,家長和教師也需要共同學習,使其榜樣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強化學生閱讀意識和學習意識。與此同時,學校也需要科學創設閱讀環境,并為學生設置閱讀課程,引導學生進行集體閱讀,為學生創造一個更為融洽的閱讀氛圍。在閱讀材料方面,可以由教師直接指定,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基于個人興趣自由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還可以對個人閱讀感悟進行充分的表達,不同學生也可以對其圖書資源進行交換,進而保障學生之間可以實現有效互動,強化學生閱讀興趣時期,能夠更為積極地參與閱讀活動,進而提升學生閱讀的持久性和專注性。
(三)選擇適宜的閱讀內容
首先,學生認知能力具有較高的局限性,如果閱讀材料具有較高的難度,則會使學生在閱讀中出現大量知識型障礙,不僅會使學生閱讀自信,大大降低,同時,對于意志力不堅定的學生,還會直接將其閱讀活動終止,所以,教師在確定閱讀材料難度時,需要慎重考慮,與學生最近發展區有效結合。例如,低年級學生在進行閱讀時,生字詞是其最大的一個障礙,因此,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需要綜合考慮生字詞的出現順序和出現頻率,但是教師需要注意,控制詞匯并不是簡化閱讀材料,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相對熟悉的書面詞匯和口頭語言進行合理應用,引導學生認識生字詞,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使用工具書,確保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快。其次,對于小學生而言,形象思維依舊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在進行閱讀材料的選擇時,需要確保其形象化和具體化,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圖片豐富,色彩鮮艷的繪本,如果學生在閱讀中無法理解文字信息,則可以利用圖片形成理解線索。而在開展具體教學時,教師很需要引導學生不斷總結具象材料,并從其中提取抽象概念。例如學生在閱讀繪本時,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結合圖片想象故事情節發展,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能夠有效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明確,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閱讀興趣,例如男生普遍傾向于探險類和科幻類作品,而女生則傾向于休閑類作品,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材料的挑選時,需要和學生閱讀興趣有效結合。但是與此同時,還需要對閱讀的廣泛性加強重視,向學生推薦社會,地理,歷史等不同領域的書籍,同時還需要閱讀國外優秀作品,并對戲劇,小說,詩歌等多種題材進行學習,只有確保學生閱讀的廣泛性和全面性,才能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三、結束語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也要適時做出改革,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首當其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效果非凡。
參考文獻
[1] 劉凱麗, 沈嘉祺. 基于認知發展的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 基礎教育研究, 2019, 000(005):51-54.
[2]鐘倩.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探討[J]. 明日, 2019, 000(013):23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