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
摘要:應用題教學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所在,為了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與解題能力,教師則應當指導學生掌握相應的應用題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靈活地應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下文主要以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為例,具體說明應用題教學的關鍵解題技巧。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有效教學
前言
應用題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內容,開展應用題教學則是鞏固學生數學知識基礎、強化學生數學應用思維的重要途徑。為了有效提升應用題教學有效性,小學教師則需要充分地結合學生實際學情與教材數學知識來指導他們掌握具體的應用題機體技巧,并通過強化解題訓練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逐步提升其應用題的分析與解題能力。
一、小學中高年級實施應用題教學的重要意義
運用應用題教學思維,能夠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解題思路,通過用問題思考應用題,以此促進學生的思維提升。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對應用題教學進行歸納整理,對相似題型進行應用題教學,能夠擁有舉一反三的解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應用題數學教學中,提高相應的教學質量,是促進目前數學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有效教學策略
1.抓住審題細節,培養解題思路
培養學生解題思路,促使其掌握科學正確的解題技巧,首要的一步就是要知道學生能夠在審題中抓住細節,審清題目,從而明確解題方向。例如,在如下兩個應用題中:①A、B兩地距離為300km,甲車以每小時50km的速度從A地開往B地;乙車以每小時40km的速度從B地開往A地,那么兩車多久后會相遇?②A、B兩地距離為300km,甲車以每小時50km的速度從A地開往B地;乙車在距離A地30km的地方以每小時40km的速度從A地開往B地,那么兩車多久后會相遇?在這兩道應用題中,若學生不對題目細節進行分析,那么則有可能將兩道題都當做相遇問題去解題,最終導致解題錯誤。由此可見,在培養學生的解題思路過程中,教師務必要重視審題環節,要求學生仔細審題、把握題干中隱藏的細節與已知條件,對關鍵詞加以分析,再去尋找正確的解題思路。
2.直觀展示線索,啟發解題思維
教師則可以利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設備、線段圖等輔助措施來為學生直觀地將應用題題干線索展示出來,啟發學生的解題。例如,在如下工程類應用題中:工程隊修一條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長的1/5,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3,這時離中點還有36千米,還剩多少千米沒有修?學生在面對這一應用題時,有可能會無從下手,此時,教師則可以在黑板上以線段圖的形式來指導學生分析題干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并以此為線索尋求解題思路。為了更加直觀地展現解題思路,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制作相應的動畫視頻,以動態形式呈現出題干中所描繪的工程情形,促使學生能夠在直觀圖中打開自身解題思維。
3.加強解題訓練,掌握解題技巧
多做應用題、加強解題訓練,可以促使學生積累應用題解題經驗,并逐步地掌握解題技巧。其中,同題擴件主要是指在應用題中對已知條件進行擴散,從而尋找到隱藏條件的題目,例如求解一個底邊為6、高為底邊一半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指導學生從已知條件中挖掘出隱藏條件,進而解題。一題多變則主要是指根據相同的應用題來提出不同的問題,如盒子中有5個紅球,10個白球,20個黃球,在設置問題時,教師則可以從求和、求差、求比例、求倍數關系等不同的角度著手,引導學生能夠通過解題從不同的角度掌握數學數量關系之間的規律與聯系。一題多解則是指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解法,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多不值一題多解應用題,一來鼓勵學生發散思維,二來鍛煉其數學知識應用能力,促使其掌握多樣化解題技巧。
4.總結解題步驟,培養解題習慣
學生良好解題習慣的培養需要嚴謹解題步驟與解題思維的支撐,故而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數學應用題解題技巧時也需要引導學生總結應用題的解題步驟,并在后續的解題訓練中按照解題步驟答題,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步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例如,在解答這一應用題時:師生一共360人參加春游活動,已知大客車比小客車多載10人,6輛大客車和8輛小客車載人數相等,若都乘坐大客車,需要多少輛?若都乘坐小客車,需要多少輛?教師首先要要求學生審清題目,明確題目要求;其次,從問題推導解題思路,判斷需要運用哪些知識點;接著認真計算,并對計算結果進行驗證。當學生對這一整套解題步驟熟練運用之后,在解答數學應用題時,也能夠有效地提升解題準確性。
5.結合實際生活,培養解題經驗
小學階段學生思維能力的存在一定的缺陷,基本偏向于形象思維和感性的認知,一般情況下,學生只會對自己熟悉和理解的數學內容產生更大學習興趣,擁有更多的自主性。
例如教師在講解兩步驟計算應用題時,可以將某人是帶了50元,買了7支筆,每支筆3元,還剩下多少錢的案例轉化為班級中某一個同學考試得了第一名,爸爸給了他50元去買學習文具,一共要買了7個練習冊,每個10元,爸爸給的50元夠不夠買呢?經過對數學問題的改造,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這和傳統的題型相比,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更多的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用數學思維思考生活,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難題。
再如教師可以運用“商場打折促銷”這一生活中的常見案例,如“媽媽逛街時挑選了一條短裙,其原價為100元,現階段商場進行換季促銷活動,該裙子的折扣為20%,那么媽媽買這條裙子實際需要花多少錢?”實現數學應用題生活化的拓展,能更好地培養中高年級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即應用題解題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應用題教學時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指導學生掌握相應的解題技巧,并逐步拓展其解題思維,總結解題步驟并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從而有效提升應用題教學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彭曉林.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有效教學策略解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06):128.
[2]萬志軍.淺析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8(1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