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瑾 許冬冬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2010年之后,中國各個行業發展都受到新媒體技術的影響。在融合新媒體技術的時代背景下,各個行業都積極探索與新媒體的結合創新。本文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希望從新媒體視野下去為當下高校鋼琴課程教學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內容安排以及新的學生成果展示方式。并且在后續教學中,已現有的理論為依托進行實踐教學探索。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鋼琴教學 、教學改革
引言:
中國的高校教育是吸收西方大學辦學制度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不斷發展完善而來的高校教育模式,但是當下的高校教育模式之中還是沿襲傳統,在教學方式上,還是主要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也常常受到教學課本的束縛,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方面還是停留在課堂展示,作業展示上。在當下的新媒體視野下,是否應該充分吸收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因素融入當下的高校鋼琴教學之中,探索新的高校鋼琴教學模式。
一、新媒體環境下的時代背景
新媒體其實究其定義而言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其本質就是進入電子信息時代所產生的新的媒介傳播方式,包含互聯網、手機等一系列的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在新媒體技術不斷的發展革新的影響下,當下的傳播模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人際傳播或者說“人機傳播”成為當下非常廣泛的傳播模式,群體傳播也逐漸改變傳統面對面的傳播形式,線上課堂已經在中國廣泛運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當下傳統的高校高琴課程教學還是主要停留在傳統教育中的課堂教學,教學安排之中還是保持傳統,未能夠利用新媒體技術來改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活躍度,解決學生聽課注意不集中等諸多問題。
這是在這樣的高校教學背景以及當下的新媒體時代背景的影響下,我們努力希望通過新媒體的視野,以高校鋼琴教學為主要教學案例去探索新媒體視野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新模式。
二、新媒體視野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模式探索
(一)改變固定化的教學人員
各所高校鋼琴教學人員相對是固定的,并且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高校之中的教學人員是相對固定的。這就導致當下高校之中的鋼琴教學相對具有封閉性以及個人特色性。封閉性是指教學人員封閉,學生接觸的教學老師具有封閉性,學生長期接觸的都是這幾個老師,難以實際性接觸各種不同類型的高校鋼琴教學老師,使得學生學習到的鋼琴知識具有個人特色性以及相對的封閉性。
在新媒體視野下我們如何打破這種固定化的教學人員現象,打破學生學習的封閉環?過去高校會在附近高校之中聘請客座教師,教師交換教學等模式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受到地域性、時間性等諸多限制,這樣的高校鋼琴教學模式只能適用于教育資源較為豐富、學校地域間隔較近的地區。然而在新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視頻教學模式已經達到了近乎實時同步的地步。
高校鋼琴教學在當下可以依托視頻課堂模式,在全國乃至全球去尋找教學人員,來豐富自身的教學對于,但是這些教學人員不用受到地域以及時間的雙重限制。
每一學期的課程之中不一定在需要一個老師去完成一整個教學周期內的教學課程,對于每個老師擅長教學的部分進行組合,形成一門課一學期多個老師上課,并且這些老師是多學校多地域的混合型教學團隊。這樣的教學團隊在進行高校鋼琴教學之中,既可以保證學生接觸到的鋼琴教學是多元化的,并且始終保持學生對于老師的新鮮感,又有利于鋼琴教學老師之間的教學交流。
(二) 教學場景的多元化
利用新媒體技術打破教學人員的時空限制,從而讓教學人員逐漸多元化。在這樣的過程之中其實教學場景也逐漸從教室轉向更加多元化的教學場景。
傳統教學之中多是在教室中看老師進行鋼琴的講解與教學,教學場景較為單一。新媒體視頻技術的支撐下,老師可以在音樂廳之中進行教學,甚至是國際知名的音樂場館之中進行直播授課。這樣的方式并不會提高太多的教學成本,但是在不同場景中教學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于鋼琴教學課程的關注度,更加有利于了解鋼琴在不同場景中演奏存在的差異性,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
(三)鋼琴教學內容的調整
新媒體技術對于高校鋼琴教學的影響不僅僅在于對于教學方式的改變,還對于教學內容安排存在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于課程性案例的選擇、演示曲目的選擇存在較大的影響。
高校鋼琴教學之中的案例選擇以及演示曲目的選擇多是傳統的經典曲目,例如:剛開始學習鋼琴的車爾尼的《鋼琴初步教程》,到后期的巴赫的《英國組曲》、《德國組曲》等等,要么按照鋼琴考級來教學,要么就是按照各個高校選擇的教材之中的曲目去進行案例展示以及演示。那么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是不是可以選擇一些新作品、新的音樂理念作品來進行鋼琴演奏展示呢?
雖然新媒體時代性音樂作品的音樂性以及成就性無法向一些經典鋼琴曲一樣,但是在課堂教學演示之中我們或許可以選擇媒體熱門音樂來進行課堂內容的導入,作為引入課程教學重點之前的引子。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有利于更快的導入課堂教學,拉回學生的注意力以及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
(四)新的課程學習成果展示方式
高校鋼琴教學成果的展示往往采取的是個人演奏會,曲目演奏等方式進行課程學習成果的展示。這之中存在兩個問題:
一、成果展示的對象都是熟悉的老師同學,對于實際存在的鋼琴技巧問題可能會有一定的評判誤區。
二、個人演奏會的召開往往去參與的僅僅是本校的同學朋友,甚至僅僅是自己認識的朋友們,這也可能會造成一定的人情效應,不一定是觀眾的真實反映。
因此在課程學習成果的展示之中我們可以采取線上鋼琴音樂會的形式,讓不同學校的老師對于學生演奏作出更加全面的評價,并且也有利于演奏學生在演奏結束之后去會看視頻,分析自己的不足,了解到真實的觀眾感受。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視野下對于高校鋼琴教學存在重大的影響,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教育教學應當是在時代的最前端,這樣我們培養的學生才能抓緊時代發展的脈搏,順應時代的發展。因此我們對于高校鋼琴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朱銀華. 論基于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鋼琴教學優化[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19, 000(020):749.
[2]張瀟瀟. 新媒體視角下高校鋼琴教學研究[J]. 智庫時代, 2018, 158(4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