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霞

[摘? ? 要]山東省威海市古寨中學以“讓每個生命綻放最美的自我”為辦學理念,聚焦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和遵循生命成長規律,建構了“綠色教育”一直憧憬與描繪的——GREEN教育圖景。學校通過打造“健康向上、和諧共榮”的生態圈、構建“修身、啟智、尚美”三個維度的“‘綠色教育生長課程”體系、立足發掘智慧生命深度的綠色課堂并實施“三度六星”綠色評價體系,以“守望”之姿,深層激發“綠色教育”內涵活力,喚醒學生的自我成長,實現學校“尚和諧綻活力逐夢想”的育人目標,推動學校特色品牌發展,讓生命自在成長,成就美麗人生。
[關鍵詞]“綠色教育”;喚醒;課程融合;生命成長規律;可持續發展
只要遵循生命的成長規律,用“全納”的心態去喚醒生命的自我成長,生命就會綻放最美的自我,成就最美的人生。基于此,學校聚焦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和遵循生命成長規律,經過歷年傳承與發展提升,構建學校“綠色教育”一直憧憬與描繪的教育圖景,以“尊重學生生命成長”為出發點和核心,通過打造“喚醒自然生命的溫度、滋養精神生命的厚度、發掘智慧生命的深度、激勵個性生命的廣度”的“四度空間”,塑造每個人格的健康完整,讓每個生命綻放最美的自我,實現我校“尚和諧綻活力逐夢想”的育人目標。
一、弘揚生態文化,喚醒自然生命的溫度
只有和諧發展,才能共同發展。學校充分利用校園現有的植被生態,通過“六個一”生命場和校園植物志的研究和引領,喚醒學生的“為學”品質和精神信仰,學生有信仰,成長有力量,未來就有希望。從而彰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進、同生共長的美好樣貌。
為喚醒教師和家長的心靈自覺,學校構建了“353”綠源教師團隊培養模式,確立“春筍—萌芽成長,勁竹—植根成長,成竹—綻放成長”3個梯隊發展路徑,結合教學評比等活動,喚醒專業成長自覺;以書香、心育、黨建、科研和共育“5”基因喚醒教師自覺踐行“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并通過“3”類評價和“綠源修學院”學分管理,將自我專業發展,納入過程積分,以正向評價激勵教師向上向善的生長力量。
除此之外,學校創新家校溝通新載體,每季度發放《家校共育靜待花開》校報,成立“社區文明督導崗”,實施“四個家庭”美德建設工程,打開家校透明窗,精心打造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來營造“健康向上、和諧共榮”的“生態圈”。
二、建設生長課程,滋養精神生命厚度
學校構建了“綠色教育生長課程”體系,先后開發了100多種滿足生長需求的校本課程,為學生個性成長和綜合素養提升提供了多元化營養,把生命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實現自我發展,掌握逐夢能力。
(一)修身課程,讓身心健康成長
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文明修身禮儀教育”與“綠夢劇場心理教育”整合,精心設計“知書達禮、明理感恩、自強自立、勵志勵行”四大課程主題,分年級開發“禮立理勵”四大課程,利用每日一刻鐘“四LI”操——每周一節“四LI”教育課——每月一次“四LI”主題活動——每學期一次“四LI”標兵評選,廣泛播撒“四LI”種子,涵養德性,讓文明素養與生命共同成長。
(二)啟智課程,讓智慧自覺生長
國家課程是學校課程的主體,學校通過創造性地執行國家課程的調適取向和創生取向,讓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生活化,依托四個“融合”,促進學生自主、有個性地發展,讓學生在未來遇見已來。
一是將各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課融合。遵循“三主題三課型”的實施原則,圍繞“走進與探索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三個主題對課程內容重組研究;上好三課,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學科整合的質量,即上好“綜合實踐與學科整合課”中的“開題”課,跨學科綜合性學習;上好“研學旅行實踐課”中的“指導”課,生成性學習;上好“總結交流匯報課”中的“展示”課,形成研學報告,展示研學成果。
二是將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融合。以實驗教學“問題導學互動探究”的教學模式為切入點,通過自制教具和創新實驗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見證學生智慧生命生長。
三是將各學科與研學課程融合。基于核心素養跨學科融合項目,開展“興趣選題—調查研究—展示交流”研究性學習,精心篩選研學課程路線,探索跨學科課堂小研學和研學大課堂,開設“科技體驗之旅、鄉土文化之旅、理想信念之旅”等系列主題研學課程,研前確立研點、研中過程跟進、研后反思提升,創新研學學習方式,注重體驗評價,以游促學,讓學生在行走中開發思維、開啟智慧,行有所獲,研有所得,讓教育因生長而豐厚。
四是將國家課程與STEAM創客課程融合。圍繞“創智慧天地探自然奧秘”的主題,構建“天之奧”“地之秘”“人之慧”綠色創智空間,推行“321”創客教育發展模式,喚醒學生的“創意、創新、創造”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尚美課程,讓心靈美好生長
為充分發揮足球傳統項目優勢,促進“以球健體,以球育人”效能,推行足球“121”育人模式,即課程普及為“一主”,將足球文化由單科與國家三級課程、校園活動等多科常規融合,自主開發,編寫“古寨中學綠茵足球課程”,每周開設一節足球課,全員普及,提高技能;文化滋養、特長培育為“兩翼”,以足球為核心元素,融合雕塑、繪畫等文化藝術元素,讓孩子于無聲中愛上足球,喜歡上足球。
為促進選手足球可持續發展,古寨中學牽頭成立“北方區域足球發展聯盟”,借助聯賽提升這“一載體”,開展校園、協作區、山東省足球邀請賽,以賽提品。讓學生從“選手足球”走向“全員足球”;教師,從“專門”走向“專業”;課程從單科走向多科融合;價值取向從“足球精神”奔向“學校精神”。
三、打造綠色課堂,發掘智慧生命的深度
綠色課堂在繼承“導學案引領自主學習”和“小組交流引領合作學習”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確立“問題導向,思維開放”的生長點。
(一)課前:建章立制,制度保障
制定《“聚焦思維激揚生命”課堂評價標準》對教師授課行為,對標評價;制定《小組合作學習和管理模式操作指南》,依據多元智能,尊重差異,均衡合理劃分小組,對學生學習行為,對標落實。
開發《思維碰撞,質疑導學課堂觀察量表》,從教師提問、學生活動、小組合作、目標落實、評價反饋等多個維度,開展基于“問題導向,思維開放”的課例觀察,為課堂把脈問診。
(二)課上,學校構建“自學—互學—展學—悟學”課堂模式
自學:思維觸發,自主思考。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課前自主探究問題、發現和提出問題,帶著問題進課堂。營造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以情境化問題切入課題,觸發思維,激發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究的生命潛能。
互學:思維碰撞,互學合作。將自學生成的問題,帶著思考走向合作互學。師生幫扶解決低階問題;小組討論解決疑難問題;小組提出,教師點撥或全班助力共同解決高階難題。通過思維碰撞,情感共鳴,培養學生求異、逆向、發散、辯證等思維素養。
展學:思維開放,交流展示。小組互學合作后,教師將講臺還給學生,把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展示中享受思考帶來的成就感。“我來展示、我來補充、我來質疑、我來答惑……”等生命成長之音喚醒了學生沉睡的“智慧”,迸發了生命成長的力量。
悟學:思維聚合,反思提升。引導學生將學習成果應用到生活,解決實際問題。運用思維導圖將思維過程和結果可視化。以“知識樹、概念圖、類比表”等形式,實現點狀、線狀、整體、系統思維的有機整合。
(三)課下,提升推廣“班中班—班中排—班中組—組中友”自主管理模式
將課堂效果遷移至課后,各班級建立班中班管理制度,小班主任值周制、值日班長制、師生幫教制、部長管理制,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都管人”的自主管理的氛圍。實現了課上、課后和校內校外自主管理的無縫銜接。“班主任促學生自我管理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扎實推進,“班中班自主管理模式”榮獲山東省創新成果。
四、推廣綠色評價,激勵個性生命的廣度
學校遵循“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個性發展的學生”的評價理念,構建了“三度六星”的“綠色評價體系”,使其成為引導和培養學生個性化成長的“催化劑”和“加油站”(見上表)。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