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圣
摘要:引橋是指連接真正的橋和地面的設施,是陸地和橋可以平穩連接的通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引橋其實是指針對物理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學生學習新的課程內容之前為學生進行準備和過渡、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的知識儲備,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認知的結構和學習技巧幫助學生克服掌握新知識時的難點。有了引橋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引用,學生可以更加順暢自如的連接起已有知識和新授知識,并能實現學習方法的遷移,既可以進行快速的知識學習、掌握和理解,又可以在獲得學習成就感的同時提升學習自信,在較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中優化自己的學習體驗。
關鍵詞:初中物理;引橋教學法;教學策略
一、引言
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科是抽象化概念和規律的集合,也是學生提升學習技能的基礎,所以此階段的教師要通過對于學習方法的改善和學生基本學習情況的了解,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物理學習生活,更加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識,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之中,由于物理知識的特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記憶點存在障礙性的理解;學生習慣用自己在學習其他知識時的經驗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導致在此基礎上不同的學生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甚至出現了學習效果兩級分化的情況;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上經常通過對于知識的鞏固強化和訓練,希望學生在學習知識中過程可以收獲較為一致的效果,但結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師要注重在物理知識教學時對于引橋教學法的應用,為學生搭建更自然的過渡平臺,幫助學生在降低知識學習難度的基礎上,提升對新知識的學習效果。
二、引橋教學法對初中物理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由于學生自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已有的知識基礎不統一,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反復強調基礎知識、講授實驗原理和結構、強調實驗數值、進行習題的鞏固和講解等一系列教學行為提升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盡量實現教學結果的平均化,但由于學生個體認知情況的差異,導致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不斷重復和整理知識過程中,已對知識了解和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就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更不利于課堂教學秩序的組織,而有了引橋教學法,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知識進行鋪墊,幫助學生更順利地掌握新授知識,達到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有利于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
學生在物理教學中的每一次學習和總結都是對于后續學習的幫助,尤其是物理學科知識的連貫性緊密性較強,學科的系統性和整體性較強,所以有了引橋教學法的使用,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聯結、學習能力的遷移,實現新授知識的良好掌握和基礎的鞏固,并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方便學生串聯起物理學科知識的記憶,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和知識結構。
三、引橋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利用直觀教學手法搭建引橋
初中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普遍認為抽象概念難以掌握,與生活的連接和距離較遠,在具體的記憶和應用時存在一定困難,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直觀教學方法通過與學生聯系緊密的高科技技術或列舉生活中的現象實例,為學生搭建直觀的引橋,補充學生的感性認識,將具體的事物與抽象的景象和現象相連接,降低教學難度。
例如,在教學“杠桿”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展示的方法,將生活中的實例展示在學生面前,如工人修路時所用的工具或進行建筑建造的形象,通過畫面的抓取和定格功能,將畫面濃縮和聚焦在利用杠桿原理進行作業的場景和畫面,使學生對于知識先形成具象性的印象,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基本的模型和概念,為學習新知識鋪橋。
(二)利用認知的沖突搭建引橋
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既有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搭建沖突的認識,在沖突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以往學習知識和生活印象的了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鮮明的對比中既可以糾正學生錯誤的認識,又可以引導學生用發散思維和聯動記憶進行對比學習。
例如,在教學“滑輪”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個人力氣在提拿重物時所能起到的作用,學生普遍可能認為力氣更大的人能提起更重的物體,但教師可以給出相反的結論,認為即便是力氣非常小的女學生也可以在一定工具的助力下搬起幾倍甚至于幾十倍于自身重量的物體,引發學生的沖突討論,并在討論中介紹新課知識和內容,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傳統的印象,又可以使學生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
(三)利用問題情境搭建引橋
學生想要提升個人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教師的鼓勵和引導因素是一方面,學生可否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和探索精神則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和決定因素,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人情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問題情境的設置,通過引導學生對生活現象、熱點事件進行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自我探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學“機械能和內能的相互轉化”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當下最熱門的環保話題,激發學生思考對于新興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展示騎自行車進行發電的視頻,請學生試著分析其中的原理和可能存在的物理規律,引導學生主動查找資料,豐富知識的內涵和信息,在學習具體學科知識時強化個人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從簡單的問題入手,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調動學習氣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學是系統性的學習過程,教師通過引橋教學法的使用,可以使學生將知識的學習梯度和難易程度變得更清晰明了,在已有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更好的學習和能力的提高,完成個人學科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彭宏. 引橋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2017, 000(0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