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厚
摘要:本文立足于當前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從“巧妙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創設生活情境,保證學生主體地位”“加強社會實踐,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三個方面出發,對小學數學高年級生活化的教學實踐策略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多媒體;生活情境;社會實踐
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的不斷推行和實施,我國素質教育的成效初步顯現,但同時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依然還存在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比如教師的教學理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教師在創建課堂教學模式之前沒有對學生進行一個充分的了解,還有教師的教學方式依舊非常的單一,并且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整個數學課堂沒有以學生為主體等等,從而就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就大大降低了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下降。所以教師要首先去充分的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然后再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對學生實施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一、巧妙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多媒體的教學模式早已經成為了各科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教學模式之一,但是許多的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容易忽略掉教學的內容,還有就是教師容易在課堂上按照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教學流程去進行教學,而忽略了課堂中的交互性,因此,教師不僅要會用多媒體,還要學會去巧妙的運用多媒體,教師首先要去正確的處理好教師與多媒體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要明白教師與學生之間除了知識的傳授以及技能的培養之外,還需要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要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進而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數學教師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圓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內容,而且小學生的思維還沒有那么的活躍,可能對這些圖形的理解沒有那么的清楚,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更加清楚的看到圓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并且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找出一些生活中學生常見的圓的物品或者建筑等等,讓學生觀看和欣賞,進而有效的激發學生對于圓這一內容的學習熱情。
二、創設生活情境,保證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采用一些機械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并且完全的按照數學課本上的內容來讓學生直接去進行理解,學生對于一些理論性強的知識點可能會理解不了,因此就容易降低教師教學的效率,但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平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景或者事物來將其與教學的內容進行一個充分的融合,使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的形象,同時也能夠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可以積極的參與到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有效的活躍數學課堂的氛圍,使學生真正的處于數學課堂的主體地位。
例如,數學教師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二)”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能夠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來判斷方向,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出學校在地圖上的位置,然后使學生了解和學習地圖上的東南西北的方向,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來想一想你們自己的家在地圖上學校的哪個方向呢?”從而利用更加生活化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并使學生可以積極的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中,有效活躍課堂氛圍。
三、加強社會實踐,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學生只憑在數學課堂中那短短幾十分鐘的學習還不能夠使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得到一個有效的鞏固,因此,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去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性的內容,使學生可以將平時在數學課堂中所學習的知識點充分的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之中,讓學生去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去更加深入的了解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的應用之廣泛,使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憶和運用,從而有效的鞏固學生腦海中的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知識的運用都能夠得到一個好的發展,并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去進行不斷的思考,實現學生的均衡發展。
例如,數學教師在教學“扇形統計圖”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繪制扇形統計圖并會分析扇形統計圖中的信息。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班級里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為題讓學生來進行數學實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共同合作去對班級里每個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調查,然后再繪制扇形統計圖,最后總結和分析其中的信息,得出結論,使學生可以有效的鞏固在數學課堂中所學的知識點。
綜上所述,在當前全新形勢的影響下,我國逐漸對小學的數學教學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首先必須要去充分的改變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缺點和劣勢,然后再去尋求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學習實際為基礎,在保證學生數學基礎知識能夠學好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個人能力的訓練,進而做到對學生的全面教學,為國家培養新世紀創新型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惠世.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探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7, 000(005):56.
[2]劉學堂.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J]. 中國西部, 2017, 000(00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