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枚芹
摘要:教育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整體的質量會受到課堂教學的直接影響,課堂改革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要充分的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教育部門對教學改革的基本精神進行了調整,符合當下教育開展工作的基本要求。本篇文章對“以學生為中心”的內涵進行分析,闡述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特征,通過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希望可以為教學的工作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課堂革命;教學改革
課堂革命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需要了解課堂改革的具體內涵,針對教育工作的現狀,深入的對課堂革命進行開展。課堂教育在開展過程中,課堂是主要的陣地,通過對課堂教學的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才可以真正的推動教育,工作穩定可持續地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步伐在逐漸加快,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課堂教育進行改革,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1.“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革命”的內涵
課堂革命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在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發展理念時,在發展時需要將學生放在中心的地位,站在學生的角度對課堂的內容進行調整,肯定學生的主題地位,保障學生的各種權益,充分體現出受教育者的權利。課堂教育在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選擇新時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1]。課堂教學在發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一系列的教育工作,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可以在學習當中擔負更加重要的責任。課堂革命工作在開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2.“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的特征
“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在開展過程中,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主導的作用,教師的身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再是課堂的主要表演者,更多的是學生的學習輔助者。教師從臺前轉到了幕后,針對于整個課堂來說,教師擔負著總指揮的責任,會對整個課堂的體系進行設計和組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的發揮指導作用和評價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身份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一直是聽眾的角色,往往只是被動地對信息進行接收,并沒有積極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課堂在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會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為學生的發展考慮才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2]。“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課堂是將學生作為一切發展的起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在開展之前,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慮到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個性化差異,針對每一位學生所存在的不同做好系統性的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案。
充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在這里開展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希望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傳統的教學效果轉變到了學習成效,人們更多的關注點從教師轉移到了學生身上。通過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平臺,逐漸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對問題進行主動的探究。學生的課堂學習方法更加的多元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課堂比較推崇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技術在快速向前發展,課堂教學當中應用了更多的信息技術,通過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其中,可以展現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強化課堂教學的效果。教材不再拘泥于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以學生為中心”課堂在開展的過程中,更多的關注點是學生真正的學會了什么。通過開展“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可以進一步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的內容可以進行初步的結合,用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當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在開展時,不再局限于教材的內容體系,將更多的資源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并不僅僅是教師單純的講課,涉及到了理論知識和實踐生活的結合內容,讓學生學會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革命”路徑探究
3.1 兩項建設
制度建設。在了解教育的教學規律之后,可以對教學的相關制度進行完善。教育部門應該加大力度對規章制度的宣傳情況進行管理,結合實際的情況設定嚴格的教師教學準入制度,設定專項獎勵,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教學工作的批復以及回復都要制定更加嚴格的體系,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智慧教室建設。社會在快速向前發展,課堂教學在整體開展的過程中,要學會應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推動教育體系和信息技術之間的結合,打造現代化的課堂教育體系[3]。將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充分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探索現代化科學技術和課堂教學之間的融合工作,建立智慧化的課堂教學。
3.2 一個突破口
基于教師發展中心,構建更加全面的教師發展工作體系,對教師能力的提升關鍵點進行分析,建立更加完善的崗前教育培訓。分析教師的職業現行發展規律,針對教師的未來發展制定成長計劃,提高青年教師的整體素質。為教師的晉升和學習提供機會,建設教師人才培養工程,擴大教師培訓的知識面,為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構建更加完善的平臺,營造良好的教師學習氛圍。
3.3 兩項改革
3.3.1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內容進行豐富轉變教學的發展模式,對綜合課堂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評價。教學改革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了解現代課堂教學的具體性質和內容,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課堂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啟發學生的小組配合思想,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課程體系在初步構建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注重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觀察。從最終的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路上,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更加全面以及科學的評價。
持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構建現代化的信息教學平臺,將網絡技術融入在課堂教學當中,使學生可以對教學資源進行共享,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加速推進線上課程的建設,引進智能化的技術,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構建多元化的網絡課程教學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可以一對一的對學生進行輔導,學生在課下也可以針對學習的問題和老師進行交流[4]。加大力度對在線的課程進行開發,實現線上和線下教學模式的雙結合,使得師生的互動關系向縱深化的方向發展。推動課堂教學信息化建設,強化課堂的教育效果,充分挖掘網絡教育資源,拓展課堂教學的渠道。
3.3.2 推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制度改革
針對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需要對整個教學體系進行質量評價,教學評價體系在構建的過程中要有三個內容,這三個組成內容要站在學生、教師和管理者的角度。站在學生的角度,要考慮到學生在課堂當中學到了什么,將學習的總量作為依據,制定有效的評價指標,提高教學評價結果的科學性。站在教師的角度需要將學院作為主體,在進行常態化聽課的過程中,教師之間會對彼此的教學現狀進行了解。而作為管理者的層面,需要考慮到各個專業的實際教學情況,組建更加專業的專家團隊,對教學的整體現狀進行有效的評估,這三個角色所占的比重會有所不同,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做出細微地調整。加強學校對于教師的監督和管理,可以組建領導隊伍進行課程評價,具有針對性的對教師的課堂表現進行觀察[5]。學校領導干部可以隨堂聽課,主要是觀察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營造了最佳的課堂氛圍,通過多次聽課,可以進一步了解課堂教學的現狀,將最終的結果及時反饋給學院管理者,有效調整教師的教學行為。
3.4 兩個轉變
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調整,“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革命在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進行自我否定,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部分否定。教師在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時,要將新的教學理念作為未來教學行為的指導,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應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對傳統的教學行為進行轉變。針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需要進行調整,在以往的課堂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學生一直扮演的是被動式聽課的角色,而隨著課堂改革工作的開展,學生要轉變自身的學習角色,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積極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4.結論
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革命在開展的過程中,將學生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深入分析了課堂革命的內涵和特征。課堂教育需要將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提升作為整個工作的突破口,構建智慧教室,對相關的制度進行優化和完善,為教學課堂改革工作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轉變教師的教學態度,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推動課堂改革工作的持續開展。
參考文獻
[1]陳勇,高志強.掀起高職院校的“課堂革命”[J].人民政協報,2019,5(8):94-96.
[2]李敦榮.大學課堂革命的主要任務、重點、難點和突破口[J].中國高教研究,2019,8(3):104-106.
[3]賈文峰.基于本科教育會議精神的多媒體教室管理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9(5):62-65.
[4]吳月齊.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2019,3(8):74-76.
[5]錢永健.淺析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要性[J].學校黨建育,2019,6(8):24-26.
基金項目: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校級 “基于學生三商養成的《外貿函電》”課堂革命教育教學改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