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霞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對人流患者護理的效果觀察及對心理狀態的積極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間人流患者100例,采用摸球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兩組均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心理護理。結果:護理前無差異護理后觀察組SAS和SDS評分更低(P<0.05);護理前無差異護理后觀察組自我肯定、自我支持評分更高(P<0.05)。結論: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和自我認知,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更加滿意。
【關鍵詞】心理護理;人流患者;護理效果;心理狀態;護理影響
加強對孕婦的身心護理干預是人流術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1]。基于醫學專家研究分析,流產后常規護理并沒有照顧到孕婦的身心需要,故大多數孕婦術后表現出悔恨、懊惱、恐懼、焦慮等多種不良情緒,嚴重影響其身心狀態,據此,臨床護理工作需探究新型護理模式[2]。
1.1 基本資料
在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間篩選符合人流標準;具備自主流產意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和人流手術同意書的患者;剔除有其他重大疾病或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選出的100例患者參與摸球,對照組50例,年齡35歲~40歲,平均年齡(37.11±3.56)歲。觀察組50例,年齡35歲~40歲,平均年齡(37.12±3.52)歲。組間資料對比(P>0.05)。
1.2 操作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人流手術,并圍繞手術過程開展不同的護理方案。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遵醫囑給予患者體征監測、人流手術指導,關注其身心狀態變化并予以健康教育。觀察組:常規護理方案詳見對照組,在此基礎上聯合心理護理:(1)因擔心生育問題出現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詳細介紹流產術特點,重點體現流產術的安全性,同為女性的護理人員可給予其同情和安慰,給予其積極的心理暗示,同時做好解疑工作,消除其疑慮和擔憂。(2)受外界因素影響出現的不良情緒:此處所指外界因素多來自患者家庭,比如家庭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此時患者會出現極度失望、沮喪的情況,護理人員應當叮囑其丈夫和家人24h陪伴,開導孕婦放松心情,堅定信心,開展健康知識講座進行心理疏導。
1.3 觀察指標
心理狀態評分:SAS和SDS表,分值與患者的負性情緒表現正相關。自我認知評分:對孕婦自我肯定、自我支持進行評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自我認知水平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狀態評分
護理前無差異護理后觀察組SAS和SDS評分更低(P<0.05),見表1。
2.2 自我認知評分
護理前無差異護理后觀察組自我肯定、自我支持評分更高(P<0.05),見表2。
臨床護理作為輔助提高治療效果的主要手段,是人流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上述分析提到,受病痛折磨,人流患者身心狀態不佳和病情久拖愈重,為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和自我認知,護理工作應充分考慮患者的護理期望和要求,給予其良好的身心干預指導。
對此,引入心理護理勢在必行,該護理模式以心理護理為核心開展關愛護理行動,從內在和外在因素入手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可以說,該護理模式是常規護理干預的升級和補充,具體來說:人流患者多因意外懷孕而流產,所以擔心日后生育問題而出現不良情緒,此為內因,需通過知識宣教糾正其錯誤想法,若患者是因外在因素被迫終止妊娠,則應當協同孕婦家屬對其進行撫慰,從而改善其不良情緒,提高自我認知水平[3,4]。
綜合上述數據,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態更加穩定,自我認知度更高,由此可說明心理護理的巨大價值,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和自我認知,值得推廣使用[5]。
參考文獻
[1] 張佑銘,周娟娟,丁明芳.綜合護理對未婚人流患者生殖健康知識知曉率及心理狀態的影響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8):2574-2575.
[2] 藍莉玲,歐陽星,趙珊珊,等.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對復發性流產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系統醫學,2020,96(12):183-185.
[3] 易梅珍,董四五,周艷霞,等.心理護理對人工流產患者不良情緒的干預效果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18,47(6):189-190.
[4] 李秀蘭.心理護理干預對人流患者護理的臨床效果及心理狀態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24):169,171.
[5] 彭文玲,莫燕瓊,郭淑嫻,等.心理護理干預對人流患者護理的臨床效果及心理狀態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