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在歷史發展長河之中創造的物質與精神文明。文化之中蘊含著復雜的內容,因此人們的認識往往存在一定傾向性。西方尤其是英美等英語國家的傳統社會習俗、獨特歷史地理、特殊生活方式及異域風土人情等在初中英語課程中均有所涉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
【作者簡介】袁道花,甘肅省永登縣第八中學。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語言與文化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并且二者關聯性非常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到這一點,引導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形成跨文化意識,有效激發出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并在課堂教學中把跨文化意識融入進來,從而有效減少和防止學生步入社會后因文化差異產生不必要的交際沖突。故而在初中英語課堂上,著力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與跨文化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對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非常重要。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不同角度針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意義
從教學實踐可以發現,對初中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并且對其影響重大。由于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比較薄弱,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在與外國人交流時也容易出現誤會。要想避免類似問題發生,英語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引入進來,從而減少我國與西方國家存在的文化差異。
一方面,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國際上一直存在著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之分,不同地域造就的文化習俗也不相同。比如東方文化講究禮讓和謙遜,而西方文化則主張張揚個性,交際過程中會表現出很多差異,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這樣的客觀事實,明確英語在詞匯、語法上與中國文化存在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運用。
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不同,中西方的宗教信仰、風俗文化各不相同,如西方國家一般以基督教為信仰,但我國有不少人信仰佛教,在不同民族信仰之下,宗教習俗與文化也必然不同。如果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對這方面內容不了解,極易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阻礙,因此教師應該注意滲透跨文化的概念,引導學生加深對西方文化的理解。
二、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教學現狀管窺
語言、文化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在文化中,語言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為文化發展提供了載體,充分彰顯了民族文化。可是現行教材各知識點都非常零散,導致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往往會忽視隱含在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一改過去重知識積累和應試技巧,輕視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的不當做法,盡可能為學生創設英語國家文化的情境,使其在英語學習中加深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從而不斷提升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引導學生通過其他方法達到交際目的,通過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正視文化差異,學會對不同國家的文化表示尊重。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新課標指出,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不光能加深英語的使用,而且有助于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可培養學生形成世界意識,并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培養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并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等適當擴展文化知識內容,同時在其中擴大學生與異國文化接觸的范圍,從而幫助其擴展視野,最終促進學生提升對異國文化的敏感度。實踐證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以下三方面是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要途徑。
1.捕捉中英詞匯的差異,培養跨文化意識。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基礎,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詞匯中包含著豐富多樣的文化內涵,因此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掌握詞匯在讀音上的標準,明確詞匯的本義,同時還要對詞匯中隱含的文化意義加以了解。因此應該把英語詞匯相對應的漢語找出來,對二者進行比較,這樣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二者之間存在的文化差異,明確二者之間的文化含義并不是對應的。
例如,漢語中“紅色”代表著喜慶、吉祥,我國習慣上會用紅色來裝飾具有平安、祝福含義的物品;可是在英語中,“red”經常和暴力、危險等含義聯系在一起。再如,英國是島國,歷史上航海業發達,中國人則在亞洲大陸繁衍生息,所以中國人說“揮金如土”,英國人則講“spend? money like water”。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此類詞匯在中國、英國一些特殊含義的差異進行重點講解,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提升其運用不同國家文化的能力。
2.創設口語教學情境,培養跨文化意識。眾所周知,英語教學是以學會英語運用、實現用英語日常交流為目的的。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可在學習基本英語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其用英語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具體的語境中,他們可以更加清楚自身的角色,從而進行合理的對話。這種情況下,學生必須熟知英美文化背景下有關語境的運用方法,這樣他們才能在交流過程中靈活自如地表現自己,明白應該怎樣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
例如,在西方,體重、年齡、身高這些都是個人隱私,因此學生要在這些方面注意避諱。教師可以把英美人交談之中的禁忌歸納出來,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防止交談過程中發生誤會。另外,還可以安排一些具體的英語對話和表演,對真實的對話情境進行模擬,并與抽象的文化內容結合起來,這樣可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在實踐過程中體會中西方文化的異同。
事實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體現在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在吃飯前后中國人 用“吃了嗎?”來打招呼,英美人則簡單地用“Hello”或“Hi”一帶而過。國人打招呼的方式,美國會理解為“沒有吃的話,我正要請你到我家去呢”。另外,我們喜歡用“上哪去啊?”相互打招呼, 若用“Where are you going?”和講英語的人打招呼,他們聽了會不高興,“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3.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培養跨文化意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英語閱讀的有關訓練,學生可加深對英語國家政治、經濟以及生活習慣等信息的了解,從而認識到不同國家文化差異的現實性。對于教師來說,應該合理運用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提升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可以對隱含在閱讀材料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介紹,還可以就學生的困惑之處介紹異國文化,并引導學生把這些文化和我國文化進行對比,并對獲得的資料信息進行歸納總結,給出其中存在的異同點。如此,學生就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材料閱讀找到文化、語言二者的關系,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對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大有裨益。
四、培養跨文化意識的課堂教學策略
1.立足教材,優化教學方法。教材是教學內容的文本體現,它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依據,為教學信息提供了重要載體,為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提供了有效途徑。在新課程背景下,教材的編寫兼顧了內容的人文性與語言的工具性,在特定話題主線下編寫單元內容,在教材中呈現話題相關的中外文化知識,從而為文化意識目標的設定提供素材。所以,教師應該合理運用教材這一資源,從中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并在語言知識、技能的培養之中將培養跨文化意識的內容融入進來,從而達到課堂教學內容的升華。然而,一直以來初中英語教學都把傳授語言知識當成教學的側重點,明顯忽視了對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量、質這兩方面實施文化教學,并進一步推廣跨文化交際。
2.模擬生活情境,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為人類之間的交際提供了重要工具。應試教育重在詞匯的記憶、語法的講解、習題的訓練,而視情境教學為點綴。筆者認為,課堂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所,一堂成功的課應該盡量創設一定的語言情境,在特定語言情境中組織其開展語言交際活動,從而使其更好地學習、運用語言。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模擬實際生活情境,如乘車、購物、打電話、點餐、就醫等,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對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分析和對比,再通過情境教學使學生形成文化敏感性,使其形成一定的跨文化意識。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可以為學生留出一定準備時間,按照設定好的主題進行資料查詢,增強學生參加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3.通過課堂教學滲透西方文化。英語課堂不能單純進行語言教學,文化滲透也非常重要,因此應該關注文化對語言產生的影響,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正確地運用英語。例如,在詞匯教學上,詞匯作為語句最為基本的結構,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素,由于不同民族的人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自然會對同一詞匯形成不同聯想,為其賦予更為豐富的內涵。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對不同文化差異進行對比,使學生深入領會詞匯的意義,并且學會正確運用詞匯,以順利達到教學目的。英語需要利用不同連接方式,呈現出比較完美的結構和邏輯,可是漢語在表面上就是一連串動詞聯系到一起,各短語之間不需要連接詞,但其上下文卻呈現出自然成一體的語境。學生了解了這些文化差異后,就可以更好地領會不同語言表達方式帶來的影響,這對英語語法的學習很有幫助。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生而言,在英語課堂上培養其跨文化意識很有必要,同時也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和教學內容。實踐出真知,只有把課文知識內容與其文化背景結合起來,才能加深學生對英語內涵的理解,從而促進其英語交際能力的提升。總之,要想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就必須按照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創設教學環境,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最終促進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李靜.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甘肅教育,2020(20):132.
[2]張可.論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20):35.
[3]王建飛.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2):29.
[4]童占玲.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現代教學,2020(7):48-49.
[5]紀學梅.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J].中學生英語,2020(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