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興梅
摘 要:小組合作作為課堂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從而提升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要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更好地領會數學知識,提升學生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3-00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20
小學是學習數學的初級階段,教師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打基礎的階段,掌握有效的數學思維方式和實用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未來學習更加復雜的數學知識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知識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并通過討論的方式來掌握知識的運用方法,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小組合作的方式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促進學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發展,符合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文章通過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分析,對在數學課堂中采用此手段的相關策略進行了探究。
一、課堂中應用小組合作法開展教學的問題
(一)小組分組不夠合理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當中,很多小組分組都是采用就近原則,由同桌之間或前后桌之間進行討論,這種分組方法雖然方便,卻較為隨意,沒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達不到分組教學的效果。要做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科學、合理地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大致的了解,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知識基礎,合理分配小組。這種小組合作的方法真正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每個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基礎掌握來劃分小組,避免出現組內水平不一的情況。這種合理的分層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的弊端,以學生為主體,解決了一刀切的問題。在傳統的小組分組當中,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合理分組則可以讓每位學生的特長都能夠得到發揮,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點,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小組合作討論。在以往的教學當中,小組內成員成績不同,基礎不同,對知識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導致有些學生理解慢,感覺跟不上教學進度;有些學生理解快,感覺知識點沒有難度。通過分層小組這種合理分配,能讓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幫帶對知識掌握較慢的學生,通過團結互助,取長補短,融洽同學之間的關系,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提高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知識的探索熱情也會更加濃厚,全班學生的學習熱情都會得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也更有保障。
(二)基礎知識有待鞏固
在數學教學中采用小組學習的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知識,鞏固基礎。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小組探究任務時,僅圍繞教學重點內容來設置教學任務,沒有立足教材,導致學生學習目標不夠明確。教師要認識到這個問題,在教學時立足教材,讓學生更加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對問題答案的思考和探索,逐步理解教學的知識。在理解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懂得如何對知識加以運用。教師在設計小組任務時,可以嘗試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結合情境展開任務探究,主動結合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從而順利利用所學知識找到答案。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將知識與實際生活案例相結合發散聯想,讓學生的實踐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學生在生活當中遇到類似的數學問題時,就可以展開思考,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更加理解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愛上數學,真正提高數學實踐能力。
(三)核心素養有待培養
小組合作學習區別于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課堂活動的核心。傳統的數學教學大多以灌輸式教育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學習過程中缺乏自己的思考與判斷,對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實際生活中也無法利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與素質教育的目標相去甚遠。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凸顯學生的學習地位,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同時,在小組合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小組合作需要學生互相討論、互相合作,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得到充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能夠順利形成。這就確保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徹牢固,遇到問題時也能更加靈活地對知識加以運用。
二、將小組合作法應用于數學課堂中的具體方法
(一)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大多對新鮮事物感興趣,而且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認知閱歷都不足,如果教師設置的合作探究任務過于抽象難懂,學生無法理解教師所提出問題的意思,就很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順利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選取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元素,首先讓學生對教師創設的情境產生熟悉感和代入感,接著由教師通過情境來引入探究問題,學生借助具體的教學情境順利理解題目的含義,再結合情境對問題展開聯想,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熱情和探究欲望。通過這種合理分配的方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與組員一起對問題展開深入探究,最終解決學生難以理解題干含義這一難題,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教學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