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利
【摘要】? ?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背景下,如果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尤其是對中職數學教學來講,更需要看到新時代發展變化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本文通過對“互聯網+”下的中職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而激發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進一步提升課堂活躍度,讓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和交流中來,從而避免學生在傳統數學課堂上所產生的枯燥、無味情緒,提高其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 ? “互聯網+”? ? 中職數學? ?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 創新路徑
引言: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職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彰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種教學模式具有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和死記硬背學習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這種教學模式主要包含教師角色的翻轉,學生學習方式的翻轉,師生互動方式的翻轉,教師備課內容的翻轉,教師知識結構的翻轉等多方面的翻轉。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徹底打破傳統學習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夠徹底打破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現狀。從其影響效果來看,該模式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鍛煉都能夠起到極大地的推動性作用。
一、在“互聯網+”下,中職數學翻轉課堂的優勢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雖然對于社會各個行業的發展和規劃進行了相應調整,但同時也需要看到在此背景下對各個行業所提出的新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各個行業都需要加強改革升級力度。
當“互聯網+”遇到傳統職業教育時,便對職業教育的改革和變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傳統數學教學中,多是學生和教師共處于同一空間中,教師按照既定數學教學大綱,完成數學內容的講授。從其影響來看,雖然能夠完成相應數學學習目標,但是學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并不在教師思考范圍之內。長此以往,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相關問題,不能夠得到有效、及時解決,便會逐漸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相應的學習能力。
如果能夠借助到“互聯網+”模式,有效借助到翻轉課堂模式的積極作用,將數學傳統課堂進行劃分,分為課前、課堂、課后學習三個階段。學生只需要依靠一個移動終端設備,比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方式,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時隨地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在這種數學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其有效突破了時空方面的限制,增強了數學課程的靈活性。如果學生在學校期間對某個數學知識點沒有進行完全掌握,在課下時,便可以借助到翻轉課堂方式,進行自行學習。
從另一方面來看,中職學生因為其發展規劃不同,經常會因為各種考試或者職業性比賽而耽誤了數學學習。在傳統教學方式中,當發生了這種情況之后,學生便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在課下進行數學學習,但因為缺乏教師指導,其學習質量并不能夠得到保障。如果借助到“互聯網+”方式,學生根據自己需求,隨時隨地展開學習,不用再為聽不懂的數學而苦惱,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此,在“互聯網+”深刻影響下,中職數學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翻轉課堂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對其進行合理化應用,從而推動中職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在“互聯網+”下,中職數學翻轉課堂的特點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從中職數學翻轉課堂的發展特點來看,對于教師而言,要深刻認識到現代化技術所產生的積極作用,要進一步發揮互聯網的強大優勢和能力,借助教育職業技術手段和海量的網絡資源,將抽象、枯燥、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形象化,將單調、乏味、死氣沉沉的數學課堂變動生動、有趣、活力化。
對于學生而言,借助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優質高效的網絡課件,豐富多彩的音頻視頻,客觀全面的評價軟件,可以有效調動自己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自己學習數學的動力,讓自己自覺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從而明確自身數學學習的薄弱之處,進而促使自己有針對性的查找相關網絡資源。在進行相關數學難點探索和解決過程中,進一步鍛煉自身自主學習,查漏補缺的能力,進一步培養自身邏輯思維,創造思維能力。
具體來說,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職數學翻轉課堂有如下特點:
一是預習更有針對性。在翻轉課堂中,時間比較自由,中職數學教師可以提前根據本章節教學目標,依據教學重難點,并結合學生數學學習程度,先精挑細選錄制好或者在網絡上找到的相關課件、視頻音頻等資源,然后發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結合中職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提前預習。在網課觀看過程中,若涉及數學的重點知識,任課教師可要求學生提前做好筆記,方便學生抓住學習重點,有的放矢。若存在有難點之處,學生可以暫停之后,寫下相關問題,方便小組交流討論解決,方便教師答疑解惑解決。
二是互動更有針對性。在翻轉課堂中,空間比較自由,在學生提前預習過程中,因為中職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所遇到的數學疑難點也各不相同,多數學生可以借助于任課教師建立的數學微信、QQ、釘釘群及學習通等APP軟件系統,盡早提出自己預習中的不解之處。這樣一方面方便師生在群中集體討論,提前將多數疑惑點盡快解決,也可以進一步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共同探討過程中形成和諧溫馨的師生情誼。
另一方面對于數學教師而言,還可以提前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提前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有針對性的調整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要在課堂上詳細講解,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個性問題能夠在群聊中解決的要在群聊中解決,盡量不要占用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借助“互聯網+”的功效,在中職數學翻轉課堂應用過程中,任課教師要準確認識到學生存在的疑難點,這樣更有利于提高中職數學教學目標的針對性,更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三、在“互聯網+”下,中職數學翻轉課堂的應用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在中職數學翻轉課堂中,任課教師要根據本章節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并結合中職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等實際情況,借助于新時代互聯網技術及海量的網絡資源,圍繞學生存在的疑難點,有針對性的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3.1 根據學生存在的疑難點,有針對性的選擇資源
新時代下,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各類信息技術層出不窮,各類網絡資源參差不齊。中職數學教師要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數學基礎,結合學生存在的疑難點,在教學資源篩選過程中,要嚴把質量關。在教學視頻篩選中,任課教師要選擇當代中職生喜聞樂見的相關資源,選擇操作簡便、時段較短、生動有趣的網絡課件,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形成整體性的理性認知。從中職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度來看,多數中職生學習定力不強,學習稍微時長,就會分心,遇到思維難點就會自暴自棄,不愿深入思考解決問題,但是他們往往對動漫比較感興趣。那么任課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在講授課堂內容時,就需要根據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意設置一些簡單、易懂、生動性較強的動漫,在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尤其是遇到疑難點陷入思維煎熬時,及時插入相關動漫講解,拉回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講解中職數學(基礎模塊)上冊第二章的不等式時,最難的章節就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此章節涉及到了用一元二次函數圖像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數也是多數中職生初中數學學習的盲點。此時,任課教師便可以根據不同圖像的特征,結合自變量和因變量的變化,為其設計幾組視頻或動畫,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圖像法解不等式的依據。
3.2 根據學生存在的疑難點,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
問題是學習的先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中,更多體現的是教師一廂情愿的灌輸,學生無精打采的聽講,教師提問多流于形式,多流于隨意,多流于乏味,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和交流,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死氣沉沉,學生厭學情緒嚴重。
在“互聯網+”下,中職數學翻轉課堂的應用可以徹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一掃數學課堂沉悶的氣氛,給數學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在課前、課堂、課后學習三個階段,在學生觀看相關教學視頻過程中,任課教師要由易到難提出一些相關數學問題,要根據學生基礎將問題分為必答題、選答題和搶答題三類,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去學習、去探討、去競賽,讓學生在學習中去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去解決問題。
任課教師還可以借助學習通、彈幕、搶答、評價等APP軟件,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隨時組織學生進行搶答積分,并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形成“你爭我搶”的競爭氛圍,從而創造良好的班級互動氛圍。
3.3 根據學生存在的疑難點,有針對性的探討交流
中職生數學基礎普遍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小學數學就沒有學好,有的學生初中就放棄數學的學習,還有的學生數學基礎一直較好。在面對同一數學問題時,有的學生會覺得一頭霧水,有的學生會覺得一知半解,有的學生會覺得一點就透。因此,任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合理分組,基礎好的學生、基礎一般的學生、基礎差的學生合理組合,一組6人為好。
任課教師要圍繞疑難點精心制作視頻,精心設置問題,并要提前發到小組微信群、班級微信群等群聊軟件,供大家有針對性的探討交流。凡是通過小組內部討論能夠解決的問題,要交給小組自主解決。凡是小組內部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讓組長將存在的疑難點記錄下來,發到班級微信群中,由學生集體討論解決。凡是在班級微信群中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親自出馬,這些問題也就是課堂重點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課堂詳細講解的問題。同時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本著“培優輔中拉弱”的原則,對于大部分學生所存在的疑難點,任課教師要統一輔導。對于數學課堂“吃不飽”的優秀學生,“不消化”的薄弱學生,任課教師要一對一指導。
四、結束語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此教學模式有效的借助了先進的信息技術軟件,有效的整合了網絡教學資源,有效的形成了客觀全面的反饋機制。此教學模式能夠充分激發更多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能夠充分調動更多學生參與到互動交流中來,是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行之有效的策略。
參? 考? 文? 獻
[1]王曉婷.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案例研究[J]. 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 2016, 18(003):39-44.
[2]王鵬彥.“互聯網+”時代下翻轉課堂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科教文匯,2016,(02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