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昕成
摘要:在新時代的數學課上,教師應充分發揮評價的發展性、激勵性功能,構建多元化評價指標,通過多元化評價方法,選擇恰當的評價時機,最大限度地發揮激勵性評價功能,讓學生在自評、互評、總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中,激發起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其探索求證、解決問題的自信心,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中收獲快樂,收獲成長。
關鍵詞:激勵性評價;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法;課堂表現評價法;競爭激勵法;“容錯”法
一、數學評價改進的必要性
(一)研究背景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方案中明確要求:應針對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
教育評價改革工作迫在眉睫,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應鉆研評價方法,改變以往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理念,注重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激勵性評價代替批評,落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為形成彰顯中國特色的教育評價體系獻出一份力量。
(二)研究意義
小學數學教師在踐行激勵性評價時還存在著種種不足。例如,一部分教師會認為激勵性評價就是多表揚、少批評,所以在數學課堂中出現了形式化的表揚句式,這樣的評價僅僅浮于表面,久而久之,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感到麻木,評價失去了意義。
為了使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認識到正確實施激勵性評價的重要性及激勵性評價對于學生發展的顯著影響,本文通過對學生實施激勵性評價進行全程跟蹤,期望從中挖掘出有意義的教育啟示,以改變評價形式單一、評價語匱乏的現狀,進一步優化激勵性評價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個案追蹤法,選取班中數學學習成績較為落后、學習態度消極的學生,記錄其初始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態度及學習熱情;在對其實施激勵性評價過程中,定期觀察該生的變化并做好記錄工作。經過為期一個月的鼓勵,最后記錄該生在數學學習中發生的變化。
二、實踐研究
(一)個案的選擇
個案追蹤法需要選取較有代表性的學生,即在數學學習中遇到較大困難且數學學習態度消極、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基于此,筆者選取了一(8)班的小軒(化名)。該生常常出現上課不聽講、作業拖拉不完成、字跡潦草的情況,而且對老師的教育與批評置之不理,逆反情緒愈演愈烈,成績長期處于班級中下水平。
(二)激勵性評價的實施過程
1.評價實施前期
在實施激勵性評價前,筆者首先對該生的情況進行了解,并針對其性格、學習態度等制定評價方式與評價標準。
筆者在家訪時發現該生存在多動、專注力低下、容易因風吹草動而分散注意力等問題。從該生奶奶口中得知,該生喜歡被表揚,面對批評的語言會出現消極情緒。入學一學期以來,該生在數學課上出現自由散漫、游離于課堂之外的現象;數學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字跡潦草,甚至還出現了在數學作業本上畫畫的現象。該生會因為老師表揚了其他同學,而產生嫉妒的心態。
2.評價實施過程中
基于對該生的了解,筆者制定了以下激勵性評價方式與評價標準。
(1)作業評價法。第一階段,對該生的作業字跡提出明確要求:將數字寫規范。如:數字“4”“8”不能封口,數字“0”“6”要區分開,對該生每次的作業進行字跡評級。與上一次作業的字跡進行對比,書寫正確且端正,則得“A”,在班級優化大師中加2顆星;大部分數字書寫正確且端正,個別數字書寫存在問題,改正后可以得“B”,在班級優化大師中加1顆星;其他等第不加分,但能修改正確且字跡端正,則酌情加1至2顆星。作業書寫評級連續三次及以上得“A”,能夠獲得作業全班展示的機會。
第二階段,在保證作業字跡的同時,對作業正確率做出要求,對該生每次的作業進行正確率評級。當日作業全對,則得“A”,在班級優化大師中加2顆星;作業錯1至3題,正確訂正后可得“B”,加1顆星;獲其他等第,當天在校內正確訂正后可以進行加星。
(2)課堂表現評價法。第一階段,對該生的課堂紀律與上課習慣做出明確要求:在上課鈴聲打響前準備好數學書,在上課過程中坐姿端正、認真聽講、能夠聽從老師的指令。每做到一點記1顆星,并且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比如:“小軒坐得很端正,小眼睛一直看著老師。”
第二階段,對該生聽課質量做出要求。在小組討論時,應該參與討論,由小組成員對該生的討論表現進行打分,滿分為10分,得8分以上(含8分)能獲得1顆星;能在數學課上積極舉手,并且把問題回答正確,加1顆星。
以上兩種評價方法均借助班級優化大師實現,每滿10顆星就可兌換獎品,在獎品的設置上選擇了該生喜愛的恐龍橡皮、彩色鉛筆等學習用品。
(3)競爭激勵法。競爭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異表現的一種有效手段。筆者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在教室黑板上制作“摘星榜”。每組成員若有表現優異者,可以為其所在小組摘星;反之,則要扣除星。每周結算一次星星,四組中第一名的小組即可獲得獎品。
(4)“容錯”法。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該生在慢慢改善學習習慣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反復的情況,因此在出現這類情況時,教師要對其行為有一定包容度,借助其所在小組,進行互幫互助、小組合作,共同幫助該生克服困難,避免出現批評指責的教育方式。
3.實施評價后個案的變化
通過為期一個月的激勵性評價實踐,該生的轉變主要發生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態度方面。在數學課堂上,小軒能夠在上課前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完成老師下達的小組合作指令。在課間,能夠按時完成當日的課內作業并交給小組長,收到練習冊后能夠及時做好訂正工作。
(2)學習熱情方面。小軒漸漸有了競爭意識,當作業錯題較多時會感到難過沮喪,當作業完成較好時,會與身邊同學分享成功的喜悅。除了完成學校的課內作業,該生還主動讓家長購買了數學教輔材料,遇到難題時主動詢問老師或者身邊的同學。
(3)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對小軒實施激勵性評價后,該生的作業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
無論是在專項練習中,還是在階段性練習中,該生都取得了顯著進步。
4.實驗結果反思
通過本次實驗可以看出激勵性評價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一定的正面作用,究其根本是因為學生得到了來自老師或同伴的肯定與贊美后,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得到正強化,在反復的正強化下最終形成較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
雖然此次實驗中采用的激勵性評價對該生的學習影響較為顯著,但實驗仍存在兩點不足。第一,實驗結果欠缺代表性,原因是此次實驗所選取的個案具有一定特殊性,如:該生特別喜歡受到老師的表揚,因此激勵性評價對其的作用相對而言更大。第二,實驗周期較短,無法明確激勵性評價是否對學生有著長遠的影響。
三、思考與結論
(一)激勵性評價的效果分析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克布森在智力測驗中發現: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激勵性評價正是基于這一效應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正面影響,當學生從教師口中或者行為中不斷獲得信任、贊美、支持的信息時,他便會感覺獲得了認同感,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老師的期待,以避免讓老師或同伴失望,從而維持這種支持的持續性。因此,激勵性評價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效果立竿見影,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二)激勵性評價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能夠對小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在日常教學中運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評價應具體明確
在評價學生時,需要以客觀事實為評價依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或者行為激發并維持學生的正確行為,不能平白無故地出現“你真棒”等表揚語,因為這樣的評價缺乏具體的指向性,學生不清楚自己“棒”在哪里,更不明白要如何才能達到老師口中的“棒”。
2.要注重過程性評價
評價切不可只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必須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一味地追求學生的成績或是學習效果,過于急功近利,也難免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及時發現學生的努力,讓學生明白自己具有巨大的潛能,相信通過堅持、努力的學習,總能進步。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時,學會用“你真努力”來代替“你真聰明”。
3.合理評價學生所犯錯誤
學生是不成熟的發展個體,難免犯錯,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錯誤觀,平靜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學習”。例如,當學生的作業中存在大面積錯誤時,不可大肆批評從而打擊其積極性,仍然要采用鼓勵的方式正確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出問題所在,正向培養學生反思錯誤的習慣,讓錯誤成為學生成長歷程中的有益元素。
參考文獻:
[1]胡異男.實施心理激勵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成績[J].中國校外教育,2014(06).
[2]馬越.有效實施激勵性評價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11).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