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蘭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在實踐發展的過程中,將解題過程作為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不斷質疑探索以及歸納中掌握解題方法,形成良好的解題效果。教師在教學改革環境下,解決問題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課堂活動,構建高效課堂的實踐目的,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倡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中逐漸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提高數學認知開始,設計有效的生活問題,激發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聯系中,形成數學整體思維,讓學生積極的進行自主思考、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本質,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加靈活的解決不同問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解決問題 教學策略
引言
教學改革的新環境,為教師提供創新有利條件,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狀態,讓學生在學習體驗以及有效合作中,形成探究問題的重要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的讓學生掌握知識,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以及進行學習反思中優化知識結構,進行問題的有效延伸,自主思考和自主實踐中,學生學會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復雜的知識環境中,形成快速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解決問題是數學與生活相聯系的重要橋梁,貫穿于整個教學階段,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積極形成問題情境,在實踐解決中,養成積極探索和思考的學習習慣。
一、小學數學教學
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領路人,解決問題不僅是對課堂教學環境的完善,也成為數學教學創新發展的重要課題,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以及專業水平,解決問題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解決問題的環境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符合學生學習層次和學習基礎的同時,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相一致,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重新認識,讓學生科學合理的進行學習方法的歸納和總結,探索數學學習本質。教師積極的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學情,以興趣為手段進行教學引導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每一名學生與教師積極的合作,都能形成解決問題的良好收獲,讓學生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形成探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中重要性
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思維層層深化的過程,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下,解決問題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干,在探索數學學習內在聯系,形成邏輯推理思維的同時,通過對問題的提出以及解決讓學生融入數學教學空間內,從而應用數學知識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意識到解決問題的重要性,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中,逐漸讓學生靈活的面對問題,分析問題的不同層次,學生運用自主學習的方法以及不同的學習手段,在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有效拓展,不斷在形成多條解題思路中將數學學習與生活相聯系,發現探究問題樂趣中,逐漸提升學生的解題效果,讓學生通過點滴的進步,產生良好的解題意識,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轉變教學觀念,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學生剛剛接觸數學知識,在解決問題中需要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從而讓學生將生活問題進行解決中,產生良好的學習動力,教師在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中,逐漸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不是將答案直接的進行展示,而是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思維發展過程,問題之間存在的聯系,進行問題的不斷聯想,激發學生善于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方法,進行數學知識經驗的積累,養成良好的解決問題的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給予學生鼓勵和評價,每一次對學生的肯定成為學生繼續進行探索的指引方向,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效率。
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教育不斷的進行發展和優化,全面進行教學思考的過程中,應當將解決問題作為學生學習創造基礎,通過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用知識中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與學生建立聯系,分析學生解決問題中的不同問題,在應對課堂教學問題中,為學生進行引導和評價,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問題的知識點,總結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的靈活應對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聯系實際生活,質疑探索中掌握解題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為了達到高效發展,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建立合作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的與學生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良好方法,在與生活相聯系,讓學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分析中,感受數學學習所帶來的樂趣體驗,尊重學生的學習見解,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在自主探索實踐中,學生將生活作為解決問題的良好資源,思維的不斷延伸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在學習加與減時,教師在教學開端,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加法競賽,提升學生思維靈活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索積極性。接著教師結合教材內的捐書活動,進行連加的計算以及問題的解決,當學生遇到解決難題時,讓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強化計算方法,明白算理規律,在解題的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對同類問題的解決,形成正確的解題方法,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優勢,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形成對數學問題的理解和深化。
(二)結合現代化教學技術,情境中提高解題能力
現代化教育手段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有利教學輔助設備,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形成數學學習情境,學生在探究問題本質中產生學習情感,積極地與教師進行互動,產生不同解決問題的思路,動態學習情境中解決問題變成學生學習起點,通過對問題的多角度、多層次思考,科學合理的形成解題線索,自主學習環境中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例如在學習時分秒時,教師在教學開端與學生進行互動,你們認識時間嗎?是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有的同學認識時鐘,有的同學對時間長度無法理解,這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形成對時間的認識,故事情境的有效引導下,小熊一天的時間安排展現在學生面前,1分等于60秒,如何感受時間呢?教師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理解,看秒針和分針、時針在規律的運動,早上吃飯時間大約是10分還是10秒呢?都很棒,選擇10分,在時分秒的換算以及運用中,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果。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將解決問題作為重要的教學核心,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的同時,通過不斷的問題提出和解決,形成解決問題的良好方法,探索問題之間的聯系中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蒲春菊.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現狀及優化策略分析[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 (5): 25-26.
[2]劉恒.新課標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經貿實踐,2015 (14):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