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階段開展教育工作時,傳統文化教育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學校需要對其教學活動進行合理優化,同時,還需要在各學科中合理融入傳統文化,使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具有更為深刻的認識,進而確保能夠實現學生文化素養的有效提升,推進現代教育發展。本文首先分析會對傳統文化教育造成影響的各項因素,具體包括師資因素、家庭因素和環境因素,然后從學校教學體系、課外文化活動、教師文化素養、日常氛圍和社會平臺五個角度研究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教育現狀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30-020-03
【本文著錄格式】于慧麗.淺談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現狀 [J].課外語文,2021,20(30):20-22.
引言
在我國現階段,小學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時,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時間存在一定的不足,雖然學校已經完成傳統文化課程的設置,但是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同時,也缺乏完善的課程標準和教材文本,無法保證整體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外來文化的大量涌現,對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學生傳統文化意識也在不斷弱化,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合理優化,確保學生能夠更為高效地參與傳統文化教育,進而實現學生文化素養的全面提升,確保能夠有效推進我國現代教育工作發展。為了進一步明確小學如何更為高效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特此進行本次研究工作。
一、傳統文化教育影響因素
(一)師資因素
教師作為傳播知識的重要主體,在教學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教師知識水平和文化素質會對學生培養質量造成直接影響。而在現階段,部分學校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時,存在缺乏專業教師的現象。尤其是在我國農村地區,師資力量存在嚴重的不足,部分教師需要同時擔任多學科教學任務,導致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缺乏系統的了解。與此同時,在具體落實傳統文化教育時,學校不僅需要設置傳統文化課程,同時還需要將其融入各學科教學,所以學校需要合理優化教師配備,對教師開展文化教育培訓,確保在相關課程教學中能夠合理滲透傳統文化元素,使學生對傳統文化具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二)家庭因素
在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學習時,家長的重視程度會對學生學習效果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家長具有較高的教育水平,則可以更為全面地掌握傳統文化,進而保障更為深刻地認識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教育作用。與此同時,只有確保家長了解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對其進行合理應用,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改進個人言行。但是在現階段,部分家長過于重視學生英語、數學、語言等課程,對傳統文化教育缺乏重視,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對個人言行缺乏正確的認識,會對學生品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部分家長對學生過于溺愛,使學生成為整個家庭的中心,對學生的各種要求無節制地滿足,導致學生規矩意識缺乏,對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三)環境因素
環境會對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不僅需要優化學校環境,同時還需要高度重視社會環境。在學生進行學習時,校園作為主要陣地,環境建設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身心發展。所以,在小學教育具體發展中,需要科學完善校園文化建設,合理豐富建設內容,不僅需要強化校風、教風、學風等隱形建設,同時還需要高度重視文化景觀和傳統文化展覽等顯性建筑。與此同時,在學生發展中,社會環境也會對其產生很大影響,人際交往、大眾傳媒等社會環境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取向和人文情懷對學生傳統文化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網絡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沖擊我國傳統文化,成語誤用和錯誤宣傳傳統文化會對學生傳統文化學習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
二、小學階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具體策略
(一)優化學校教學體系
在我國現階段,部分學校還沒有在課堂中引進傳統文化教育,導致學生無法系統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對傳承優秀文化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所以教育部門需要全面推行相關政策,要求當地小學設置傳統文化課堂,同時還需要在物力和財力方面給予充分的支持,學校需要科學設置相關課程,合理設置課程內容,確保課程具有較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同時,學校還需要聘請具有較高專業資質的專職教師。教師水平會對教學結果造成直接的影響,所以,學校必須確保專職教師都接受過系統的文化教育。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傳統文化課程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需要高度重視個人言行舉止,所以,和其他學科教師相比較而言,必須確保傳統文化教師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與此同時,對于部分教師資源薄弱的學校,可以由學區進行統一協調。例如可以根據轄區學校數量,設置幾名專職教師進行“走教”,通過該種方式,不僅能夠節約教師資源,使學校師資壓力大大減少,同時還可以保障教學質量。與此同時,為了確保更為有效地傳播傳統文化,教師還需要科學制定考核機制,促使學生以及家長能夠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傳統文化是我國幾千年發展中形成的優秀文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其進行主動學習,確保學生可以在傳統文化內感悟到品格、道德情操和智慧,使其對個人修養加強重視。學校不僅需要進行傳統文化課程的合理設置,同時還需要將其融入其他學科教學,確保能夠對其教學文化氛圍進行合理應用,使學生能夠形成強大的文化情懷,進而保障學生可以合理內化優秀傳統文化。
(二)開展課外文化活動
如果想要確保學生真正理解傳統文化,教師需要進行相關實踐活動的科學開展,例如組織學生開展節慶禮儀活動,外國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具有更為真切的感受,使其能夠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觀當地歷史博物館,確保學生在觀看歷史史料和實物時,能夠直接觸摸傳統文化。教師還可以基于弘揚傳統文化組織學生開展大型文藝會演,引導學生通過相聲、小品、舞蹈、歌唱等方式表達優秀傳統文化。小學教師在具體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時,需要和學生實際情況有效結合,根據教學要求進行多種教學方式的合理應用,確保能夠更為高效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合理提升,為學生后期發展創建良好的條件。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詩詞比賽、知識競賽,確保學生之間能夠相互競爭,深入交流,通過該種方式,可以確保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具有更大的興趣。同時,學校還需要在學生日常生活中踐行文化滲透。例如教師可以在傳統節日前后,利用廣播對該節日的由來進行講解,構建國畫興趣小組、戲曲興趣小組和書法興趣小組,科學培養中國傳統藝術。最后教師還可以在校園內引進當地優秀文化,確保校園文化具有一定的鄉土氣息,使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具有更為直觀的感受,進而確保有效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三)提升教師文化素質
在具體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時,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學生個體,如果教師的文化修養和傳統美德較高,并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充分體現,不僅可以使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同時還可以影響學生行為,確保學生合理內化傳統優秀文化。而在我國現階段,部分教師的文化修養相對不足,對我國傳統文化知識缺乏明確的認識,在具體開展傳統文化教學時,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差錯,所以學校需要組織教師開展專業文化培訓,確保能夠有效開展傳統文化教學。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應用現代教學手段教授傳統文化,打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刻板印象,利用現代化手段對傳統文化進行包裝,利用學生興趣較高的方式進行呈現,此時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課堂駕馭能力和整合能力,確保學生可以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
(四)合理營造日常氛圍
小學教師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時,需要合理營造教學氛圍,使學生對傳統文化具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進而保證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例如教師需要注重日常積累,確保能夠實現文化沉淀的有效形成。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古代經典作品的誦讀,能夠對學生情操進行科學陶冶,進而實現學生修養的有效提升,同時還可以對學生語言感受能力進行科學培養。在小學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傳統文化相關的作品,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誦讀積累,強化學生傳統文化沉淀。其次,教師還需要強化家校合作,確保能夠在學生日常行為中有效落實傳統文化教育。家庭會對學生帶來根深蒂固的影響,但是在現階段,學生學習壓力的不斷加大,使家長過于重視學生知識講授,而對其道德教育缺乏重視,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青少年是學生形成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思想品德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判斷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學生家長需要在學生日常情態中合理融入尊老愛幼、扶弱濟貧、勤勞簡樸、誠信守約等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可以接受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歷史知識進行合理豐富,確保能夠實現學生人文思想的有效拓展,進行良好教學行為的科學營造。與此同時,家長還需要開展古典文化沙龍,對傳統服飾進行美學研究,欣賞中華戲曲,確保可以對傳統文化產生更為深刻的感悟。同時,學校還可以定期開展親子活動,確保家長能夠科學轉變教育觀念,合理調適親子關系,進而保障學生家庭環境中具有更為豐富的傳統優秀文化。最后學校還需要引進網絡電子設備,小學教師在具體開展傳統文化教學時,需要確保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利用各種電子設備傳播傳統文化,使學生文化學習實現自動化,所以學校需要組織開展文化講座和文化大講堂。在學生日常生活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教師還需要對電子設備進行合理應用,在微信群和QQ群內上傳傳統文化教學內容,和學生進行共享,確保可以對于傳統文化相關的視頻進行有效的弘揚,保證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認識傳統文化。
(五)科學設置社會平臺
在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時,教師還需要強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確保能夠獲得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強烈支持,合理搭建網絡教育平臺。首先,教師需要針對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教研活動,由共青團、高等學校、教育局共同開展研究活動和保護活動,認真研究傳統文化,并對其進行系統整理,科學編寫教材文本,對社區家庭和學校進行宏觀指導和科學管理,確保能夠更為高效地開展文化教育工作,組織相關單位交流文化經驗。對傳統文化還需要不斷完善保護制度,確保能夠對其進行依法保護。文化部門還需要進行文化保護工程的嚴格實施,確保能夠更為有效地保護民族民間文化。其次,還需要合理應用新聞媒體,確保更為全面地傳播傳統教育文化。互聯網、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需要積極宣傳傳統文化,通過公益廣告、群眾討論、專家訪談、言論評論、文藝晚會和新聞報道等多種形式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介紹。與此同時,還需要科學應用文化經營模式和現代傳媒手段,以全新的形象向學生展現傳統文化,利用版畫、卡通、民謠、民間、故事、民諺、童謠等多種方式強化學生傳統文化學習興趣。最后還需要對社會德育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建設德育教育基地。教育部門和宣傳部門共同開辟德育教育基地,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傳統文化內容的合理補充,確保能夠更為高效地開展傳統美德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同時還需要建設各種紀念館、名人故居和博物館。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階段開展教育工作時,通過優化學校教學體系,開展課外文化活動,提升教師文化素質,合理營造日常氛圍,科學設置社會平臺能夠確保更為高效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對其師資因素、家庭因素和環境因素進行合理優化,使我國現階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得到科學改善,確保能夠對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傳統文化教育,進而保障學生可以更為全面地學習我國傳統文化,使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更為充分的認識,強化學生文化素養,進而推進我國現代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楠,吳熔秀,紀曉丹,等. 新時期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課堂模式研究——以京劇教學為例[J]. 教育現代化,2020(3).
[2] 孫寶玲. 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融合的有效途徑探究[J]. 考試周刊,2020(40).
[3] 尹靜. 加強小學傳統文化教學提高學生人文素養[J]. 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6).
[4] 李明,李曉偉. 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法與途徑研究——以傳統手工藝為例[J]. 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9(4).
作者簡介:于慧麗,女,1971年生,山東莒縣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傳統文化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