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發清 張勝
摘要: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一方面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同時也使大學生思想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本文論述了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及存在的問題,并詳細分析了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新媒體;意識形態;教育工作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媒體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每日。手機互聯的生活方式已經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微博、微信、QQ等社交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動方式、交流工具,“低級”的出現、發展和增長也與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密切相關直徑根據調查問卷不完整,55%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3小時,作為一個接受新事物程度較高的大學生群體,不良思想對他們的影響尤為突出。
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大學是知識、人才、各種思想文化的匯合點,也是思想生產與匯合的前沿陣地,做好大學思想政治工作意義重大。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討新媒體對當代學生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新媒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新媒體應用與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能夠通過文字、以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傳播信息,具有交互式的特點。例如,公眾可以在一個公共平臺上發表言論,不同群體之間、不同社會階層之間、不一樣地域和我國城市能夠開展信息內容溝通交流和互動交流。例如青年一代更喜歡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都能夠在這個服務平臺上溝通交流、溝通交流。互聯網媒體的第二個特性是及時性,即信息內容能夠快速地被散播,任何人全是信息內容的制作者和宣傳者。因此 ,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地掌握全世界的大事兒,根據這種我們可以感受到互聯網媒體在信息化時代給大伙兒產生的便捷和便捷。除此之外,互聯網媒體還具備普遍的多元性。互聯網技術上,“你”能夠是一切一個人,雖然有工作能力各抒己見,但也在所難免發生激進派的言語,互聯網媒體在一種錯亂的情況下,會寬容全部的好與壞,因而,各式各樣的信息內容彌漫著互聯網技術,難以監管與辨別。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在不斷地建構。有時會受到網絡上一些不好的想法的影響,比如下面這些:
1.1西方大國文化的入侵工具
作為新聞媒介,新媒體也肩負著傳播的使命。隨著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逐年增強,不可否認的是,一些西方國家并沒有放棄意識形態的滲透,而是在傳播自己的價值觀。通過新媒體引導中國青年摒棄共產主義信仰,腐蝕思想,改變立場。現在,戰場也從互聯網轉向了移動網絡,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2]。
1.2網絡監管的滯后
新型媒介具有快速,快速,即時的特點。因此 對某些人公布的其糟粕信息內容,難以創建合理地防止管理模式。有一些暴民公布信息,依然會有一部分人根據查找一些特定人物來散播,難以開展合理地避免。網絡監督的局限也一樣給青年一代品德教育工作中產生了比較嚴重沖擊性。
1.3新媒體平臺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建設不足
由于缺乏管理部門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我國在新媒體載體方面的發展還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推進。對新媒體的理解和操作僅限于對信息傳播的理解和操作,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新媒體在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學生。因此,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只是從傳統書籍向新媒體的轉變,沒有重建獨立的教學平臺和娛樂平臺。學生從中學開始需要學習和更好地了解重要的國家信息。
1.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體應用方面還有待提高
不能否認新媒體的出現可以推動思想教育工作,但是如何更好地運用新媒體來宣傳正確的價值觀,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例如:運營一家公眾號,如何更快、更有效地讓公眾號為大眾所知,并保持一定的關注水平;同時,當遇到一些不好的評論時,如何及時、有效地進行危機公關。目前,許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沒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是影響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點之一。
2加強新媒體基礎思想教育實效策略
互聯網媒體中充溢的情色、暴力行為、負面信息內容對青年一代觀念的危害已日益凸顯。作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者,更必須合理運用互聯網媒體產生的便捷,對在校大學生開展政治思想德育教育、社會道德文化教育,以盡可能擺脫其產生的負面影響。
一是要提升新媒體網絡基本建設,為互聯網媒體構建政治思想文化教育陣營;二是要提升對在校大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精粹的學習培訓,遏制西方國家暴民對在我國文化藝術的滲入;具體指導在校大學生塑造恰當的人生價值觀、價值觀念,了解到走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社會路面是推動中華人民邁向繁榮富強、興盛、光輝的前途。此外,提升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升馬列主義文化教育,使她們可以對繁雜的信息內容開展消除,真實從本身學起,遏制互聯網上反革命、低等、膚淺的信息內容腐蝕和誘發,避免盲目從眾。
二是要制定系統、完善的政策和法規,加強網絡監管,規范網絡行為,及時甄別網絡不良信息,形成巨大的保護屏障,把一些不良信息隔離開來,使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不受侵害。對已有的一些制度和規范,進行重新梳理,如發現不符合現階段實際情況的制度,及時糾正,做到與時俱進。
三是提高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互聯網媒體誘惑力。新式新聞媒體的發生,為高等院校信息傳遞出示了合理的方式。可是,要想提升互聯網媒體意識形態工作文化教育的實效性,務必根據多種多樣方式提高其對群眾的誘惑力,僅有那樣才可以最后使意識形態工作文化教育工作中行之有效地開展。伴隨著手機、移動設備的普及化,讓品德教育可以不會受到時光限定,就變成了重中之重。因而,要使學員可以被內容吸引住,使其變成品德教育工作上的一個關鍵內容,使其日積月累,進而加重所信息傳遞的深度廣度。根據互聯網媒體,使品德教育融進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
3結語
新的形勢下,新媒體技術的日益普及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雙刃劍。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新的學習平臺和資源,但同時,它也存在著一些弊端,要避免這種不良影響,還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更多地投身于新媒體時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宋健,師謙.互聯網時代與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與社會,2013(10):273.
[2] 白雪霜.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2008(35):255.
[3] 舒剛.新媒體環境下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挑戰及應對[J].中州學刊,2015(10).
江蘇省句容市第三中學 2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