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 張昊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如何在網絡環境下輕松掌握課堂,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對專業素質和信息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高中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教師;專業發展
1當前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
“網絡+教育”有利于構建“人人有學,人人有學,人人有學”的學習型社會,有利于構建網絡化、數學化的教育體系,自定義和整個生活。這是我國中小學教師面臨的新機遇和挑戰。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必須積極認識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抓住時代創造的機遇,做有創意、有學識的教師。
2“互聯網+”時代給高中教師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個全、兩個高、一個大”的目標,“三個全”是指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學齡兒童,“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兩個全”是指“三個全”是指“三個全”是指“三個全”。“高水平”是指全面提高師生信息化水平和信息素養,“一大”是指構建“網絡+教育”的大平臺,高中教師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
首先,教育信息化給教師帶來了新的理念我們要轉變教育資源觀,從知識資源數字化、平面化向基于互聯網的大資源觀轉變,轉變技術素養觀,從技術應用能力向信息素養轉變,加強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的合作。
其次,轉變科技觀念教育教育技術不能僅僅應用于學習環境,必須進一步融入學習體系,創新的動力是新時代發展的動力,應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同樣,教育管理現代化,轉變思維方式觀。目前,該平臺已全面投入使用,既能利用該平臺提供的豐富教學資源,又能通過該平臺進行學習、交流和研究。通過“互聯網+教育”的大平臺,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慕課、虛擬社區等途徑,積極參與教師專業發展。
再次,教育信息化為學生的個人發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網絡環境。教師。網絡環境,教師個人發展空間更廣闊,可以進行在線研讀,成果交流展示等。老師擴大了知識面,豐富了閱歷,增強了人格魅力。
最后,為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三通兩平臺"的建設,為教師提供了既有教學信息又有教學環境。教學資源也十分豐富。同時也必然要有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全新的學科教學工具和教學評估工具。
3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及其新動向
教師專業發展是老師本人從新手逐漸向專業化老師變化的全過程。具體地說,教師專業發展是老師本人在專業技能、專業能力、技術專業愛意、技術專業獨立、技術專業使用價值、技術專業發展觀念等層面由低等向高級,逐漸做到教師規范的全過程。這一核心理念指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函。教師專業發展不但注重老師個人的發展,更注重老師人群的發展,注重教師專業發展不但完成老師生命價值,并且完成老師人格特質使用價值。
網絡空間下,教師專業發展展現更新的發展,老師的科學素養獲得進一步提高。大家常說的老師科學素養,就是指老師在教育科研中可以正確認識信息內容,可以對信息內容開展精確的搜索、剖析、生產加工、運用和點評的工作能力。能夠 梳理為:積極應用在網上多元化資源共享,選用豐富多彩的有效教學方式,運用網絡環境積極主動共享專業知識成效并開展溝通交流商談,不斷開展普遍的線上小組合作學習和科學研究,可以應用互聯網點評專用工具開展教學理念和數據統計分析[2]。
4網絡空間下老師系統化發展的實踐活動探尋
在網上進行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活動探尋現有十余年歷史時間,很多權威專家和專家學者都從不一樣的視角開展了科學研究。可是總體來說,關鍵是以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式和對策上進行的。方法與對策經常是互相映襯、選用哪種方法,一般都是有相對應的對策配套設施。網絡空間下,根據參考文獻研究發現,在網絡空間下,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式關鍵有學生自主學習方式、溝通交流商議方式、服務咨詢方式、協作科學研究方式、專題調研方式和點評思考方式等。在其中包含共享資源對策,課堂教學信息化管理對策,軟件系統適用對策,學習培訓小區對策等。這類方式和對策事實上為大家指明了方向,但怎樣結合實際具體步驟,是大家一線教師真實要處理的難題。
近年來,我們學校對教師專業發展進行了研究,強調了教學教研工作的實效性,強調了在實際教學教研工作中不斷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第一,院校選購了“第二教育網”、“中小學生學科網”、“銳捷教育資源”等互聯網教育資源,并與國家教育部基本資源“三通兩平臺”開展融合。規定老師經過培訓,積極主動運用之上互聯網教育資源,并激勵二次開發運用。倡導老師充足發掘在網上其他出色教育資源,如K12教育資源等,全方位提高老師應用互聯網資源的觀念和工作能力。
二是“三通兩平臺”基本建設已日趨完善,我院的“班班通”也已所有完工。應用“班班通”,對教學課堂開展全方位改革創新是老師當今的重中之重,關鍵是進一步提高信息科技運用工作能力。
院校規定全體人員老師在教學課堂時要靈活運用信息科技,因此,院校最先進行了老師信息科技運用工作能力的校本培訓,包含課件制作、“班班通”運用、微視頻制作等。除此之外,大家還大力開展了信息科技與課堂教學結合的課堂教學比賽。伴隨著實踐活動的發展,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科技的工作能力也獲得了提升。
三是運用“甘肅教育信息化資源公共文化服務服務平臺”,為全體人員老師對外開放網絡環境,打造出成效共享資源與溝通交流合作機構。確實保證了互聯網人人通。學校規定老師把本人網絡環境基本建設變成自身的課堂教學、學習培訓和管理方法的知識結構,并大力開展校內校外的溝通交流與協作。
根據該服務平臺,院校創建了教科研協作組、名師工作室、團體備課組、專題講座課題組等網上教學教科研精英團隊。大家院校的教師根據參加這種線上工作組,能夠 開展普遍的小組合作學習和科學研究。參加互聯網小組工作,能夠 使老師的課堂教學教科研更專一、更便捷、更非常容易達到目標。
5結論
師資是學校的根本,高中教師專業發展關系到學校未來的發展。高中教師應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楷模,只有具備持久的學習力,高中教師的能力才能不斷增長,素質才能不斷提高。高中教師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才能使學生的知識不斷更新。樹立終身教育思想,使學生學會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養成主動探索、自我更新、學以致用和優化知識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宋廣文,魏淑華.論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研究, 2005(7):71.
[2]謝海波.網絡環境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8):104.
[3]張靜然.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特征及趨勢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
江蘇省句容市第三中學 2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