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聯合培養研究生是學校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本科高校申請碩士學位點的重要基礎,本文將以浙大城市學院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為例,介紹聯合培養研究生的發展狀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思考。
關鍵詞:高等教育;聯合培養;研究生
聯合培養研究生是指由多個單位共同參與到研究生的教育、培養、管理的過程,其學籍仍在原培養單位,畢業證、學位證書均由原培養單位頒發,證書上不注明聯合培養方式;其科研、論文指導一般由培養單位的導師負責。[1]“浙大城市學院”由“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獨立學院)轉設而來,目前是一所普通高等學校,有著20多年的辦學歷史,19年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歷史,具備豐富的研究生培養經驗。
一、聯合培養研究生的發展狀況
浙大城市學院自2003年與其它高校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截止目前已招收近800名聯合培養研究生,涉及管理、法學、工學、醫學、文學、理學等多個學科門類,為社會輸送了大批高層次人才,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經過多年的發展,基本理順了與聯培單位的合作關系,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健康發展,成為學校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學校科研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2]
(一)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招生模式。
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招生模式大概有兩種,其一是提前納入原培養單位招生計劃。根據教育部門的統一安排,原培養單位每年九月將編制下一年度的研究生招生計劃。根據原培養單位下達的聯合培養研究生招生指標,制定下一年度各專業的招生計劃,即提前一年確定招生專業和人數。
另一模式是師生“雙選”的招生方式,原培養單位的研究生新生入學后,雙方開展研究生和導師雙選工作,一般在當年十一月左右完成,即研究生選擇導師后才確立聯培關系,隨后簽訂三方聯合培養協議。
(二)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建設。
研究生導師是指經原培養單位認定,具備研究生招生資格的教師,一般根據與原培養單位的校際合作協議,按照研究生招生資格遴選辦法進行資格認定,在獲取原培養單位的研究生招生資格后,才能開展研究生招生工作。
導師隊伍的壯大,離不開規范化建設。通過出臺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研究生助學金管理辦法等,強化指導教師的管理責任,激勵指導教師、研究生產出高質量研究成果。出臺聯合培養研究生指導教師培訓的工作規定,每年定期開展研究生指導教師培訓工作,要求近年新增研究生導師參加原培養單位組織的導師培訓,邀請研究生培養單位加強指導,規范培養過程,明晰培養質量要求,把培訓與研究生名額分配相關聯,確保培訓有成效,避免流于形式。鼓勵導師積極參與到原培養單位的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中,如參與招生面試和畢業答辯工作。
(三)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思政工作。
研究生思政是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為更好的了解掌握研究生思想動態,消除不安定因素,定期開展研究生思想動態調研工作。調研主要以學院組織研究生(導師)座談會、個別訪談、社交軟件和走訪研究生寢室等形式對研究生的思想動態進行廣泛調查,深入了解研究生的基本思想狀況、學習生活、就業觀念和心理現狀等方面情況。思政工作離不開雙方高校的合作,與原培養單位研究生工作人員保持聯動,擔任研究生德育導師,定期參加原培養單位研究生德育導師例會,參加在研究生德育導師專項培訓班學習,通過電話、微信、郵件等方式保持著較緊密的聯系,提高了研究生工作人員的思政工作水平。
二、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聯合培養聯動機制不夠穩定。
由于受到原培養單位招生情況和導師規模的影響,研究生招生人數會有所變化。在生源充足且原培養單位導師人員不足的情況下,能較好地招收到研究生,一旦原培養單位當年生源不足或導師隊伍擴大,就有可能減少或停止當年的招生,影響研究生培養規模的穩步發展。
合作中另一個不穩定因素是雙方主管領導的更替,特別是原培養單位學院領導的調整,導致雙方合作受阻。近年,一旦領導更換后,將面臨著重新溝通的問題。物理距離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由于雙方學校之間距離過遠,研究生往返兩校之間特別困難,導致合作受阻。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聯合培養的開題報告、論文送審和畢業答辯都在原培養單位開展,在完成相應手續后即可領取畢業證書,不需通過我校審核。作為聯合培養單位,缺乏有效的管理抓手,導致研究生不重視我校的管理規定,缺乏歸屬感。
三、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的思考與對策
(一)制定招生激勵政策。
為了吸引更多的優秀研究生來我校學習,聯培研究生除享受原培養單位的國家基本助學金外,每月額外提供崗位助學金、導師助學金和交通信息補貼等,并為研究生購買保險、補貼所繳納的住宿費用,還可參加研究生素質拓展、學校毅行等戶外活動、免費乘坐學校班車。
(二)建設研究生生源基地。
學校組織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考原培養單位研究生,被錄取為研究生后,原則上按照錄取專業的生源情況統籌安排給我校導師指導。通過高年級聯培研究生的宣傳,向學弟學妹宣傳我校政策,推薦下一屆研究生新生進入我校聯培學習,形成良好的循環。合作學院之間積極互動,每年組織導師前往原培養單位進行招生宣傳和導師見面會。
(三)切實提高培養質量。
通過出臺聯合培養研究生開題報告和預答辯的工作規定、聯合培養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查辦法,加強聯合培養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監控,提高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四)豐富校園學術文化。
校園學術文化活動的建設,可以提升研究生科學人文素養。以每年舉辦的研究生交流節為載體,邀請學界名家來校為研究生作學術報告,組織參加市科協學術報告活動、原培養單位工程博士研究生經驗分享會、學校知識產權專題交流會,活躍校園學術文化氛圍。
(五)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以聯培研究生管理辦法、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為制度保障,建立學校、學院和導師三級網絡工作體系,多渠道、多途徑、多形式的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安全穩定工作。各學院、各導師和研究生輔導員關心研究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對研究生進行安全教育,共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嘗試建立學院學生組織及黨建試點工作,成立“研究生黨員之家”,每年不定期召開研究生全體會議、黨員之家學習活動等。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要求研究生進入實驗室前需開展專業實驗儀器操作流程規范培訓,培訓合格后進入實驗室工作。
四、結語
通過聯合培養研究生,雙方高校在研究生導師遴選、研究生招生和管理方面開展合作,可以加強高等學校之間的科研項目合作,探索培養創新思維和多元視角的高層次型人才,實現共贏,同時滿足社會的用人需求,服務好地方經濟的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玉鐸,張天陽.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的現狀分析及建議—以吉林工商學院為例[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9,35(3)
[2]林芳君,翁鵬耀.聯合培養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實踐和探索[J].現代城市,2018,13(1).
作者簡介
翁鵬耀(1990—),男,漢族,浙江臨海人,藝術碩士,單位:浙大城市學院,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研究。單位所在省市郵編:浙江杭州郵編:3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