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念
摘要:在當今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優秀傳統文化是農村文化建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文化的體現不僅是農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提高農村經濟建設發展水平、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優秀的傳統文化涵蓋了一定的農民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標準和時代創新精神。因此,要大力發掘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整體民族文化素質水平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意義。
關鍵詞:傳統文化;群眾文化;傳承
引言
我國傳統文化經過數千年發展已經積累了深厚的底蘊,其凝聚了我國古人的智慧,也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近幾年,各種外來文化融入到我國的社會體系當中,對我國傳統文化形成了較大的沖擊,使得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較為薄弱。從這個角度來看,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能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拓展新途徑。
1群眾文化的內涵
群眾文化活動是指人們在業余生活中組織的以群眾為主題,以自得其樂、自我教育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要為目的的社會性文化活動。它是這一時期人們通過實踐,以期能夠陶冶情操、抒發情感、豐富精神世界及提高文化素養最終能以美的觀點去認識世界的一種社會現象。它也反映了人民群眾期望豐富文化活動的訴求。眾所周知,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文明互鑒,各國將會通過文明互鑒增加對他國的了解,促使世界文明在交流中提升,最終呈現出一幅“百花齊放”的圖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屬于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是文化交流的主要群體,群眾在進行群眾文化活動中傳統文化的學習提升文明互鑒的能力,從而促使文化之間獲得更好的交流,這也是群眾文化存在的重要意義。
2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首先,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民族團結奮進提供凝聚力。在時代發展的各個階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發揮著引領作用,使得全國人民凝聚成一股合力與侵略者展開斗爭,解決發展問題,強化各族人民之間的凝聚力。當前,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傳統文化傳承受到阻力,也相應地削弱了民族發展的源動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十分關鍵。其次,優秀傳統文化是精神財富的沉淀與積累的產物。在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當中,包含較多對國人的道德規范和要求。傳承傳統文化能夠凸顯國人精神魅力,從而傳承信念與智慧,為人們提供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促進中國夢得以盡快實現。最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國家偉大復興提供推動力。借助群眾文化活動在基層群眾中展開傳統文化教育,能夠促進“五個認同”得以落實,對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夢想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3優秀傳統文化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傳承途徑
3.1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與與社會核心價值觀相互結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努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鼓勵更多的人認真了解和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傳統文化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人民群眾信仰的主力軍作用,從根本上使人民群眾認識到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到傳統文化背后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3.2維護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物質承載體
承載傳統文化的載體不同,大多是具有價值與意義的事物,比如,村落、寺廟、石碑、古城遺址等,還包括一些體現民族特色的事物,比如,少數民族服飾、器皿、園林建造、雕刻雕塑等,這些都需要安排專業人員予以維護。以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群眾文化活動中為目標,應該重視開展宣傳工作,將其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實現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體系。可以根據人民群眾的興趣愛好,融合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活動,強化不同的群眾群體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深度,從而使傳統文化內涵能夠切實融入到社會體系當中。例如,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可以將其作為向人民群眾滲透傳統文化的載體,邀請專業的京劇表演人員參與到各地的文化館活動當中,為人民群眾普及京劇文化,傳授簡單的京劇表演動作等,促使京劇文化在人民群眾的心中扎根。以這樣的方式借助群眾文化活動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質水平。
3.3發揮政策的扶持作用促進群眾文化活動多元發展
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這一任務較為艱巨,所需的時間較長,更加重要的是需要黨和全國人民積極參與進來,并發揮政府的統籌調度作用。自黨的十六大召開以來,我國在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方面已經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從相關政府部門的角度來看,首先,應該對優秀傳統文化予以重視,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其次,可以發揮信息技術平臺的作用,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借助數字化平臺開設以傳承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課程。比如,在平臺上上傳課程視頻,讓人民群眾能夠隨時隨地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提升其學習方式的多樣性;特別是對現代的年輕人而言,更應該運用其感興趣的方式吸引其了解傳統文化,進而促使其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的內涵;諸如此類,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形式更加多樣。另外,政府部門在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樹立正確的文化導向,大力宣傳傳統文化中的正能量,從而使人民群眾具備文化自信。要注意的是,不能讓群眾文化活動流于形式,而是應該深入挖掘其內涵,充分體現群眾文化活動的舉辦意義。
3.4切實向群眾文化活動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增加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感,提高物質生活質量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目標。通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使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并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持續傳承。首先,可以在群眾文化活動中開展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比如古詩詞誦讀比賽、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問答競賽等,以比賽的形式使人民群眾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過程具有趣味性,降低其枯燥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以游戲活動為載體能夠切實將傳統文化融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當中,使其思想觀念得到熏陶。其次,拓展傳統文化傳播途徑,建設全面化、多角度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從一個角度來看,應該在企業、機關單位、學校及社區等組織中傳播與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豐富的傳統文化主題活動,使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氛圍更加濃厚。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定期開展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講座,并組織人民群眾參與到傳統文化交流學習活動當中來,使得人民群眾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群眾文化的內涵,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從而升華自己的精神思想境界。
結語
綜上所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已經成為了社會文化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具體的活動中,應該將群眾文化活動與傳統節日有機結合;發揮政策的扶持作用,促進群眾文化活動多元發展;切實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群眾文化活動中;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物質承載體維護工作。希望能通過本文對優秀傳統文化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傳承展開的淺談,為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芮瓊,曹俊嶺,王海.皖北農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問題研析[J].宿州學院學報,2017,32(12):72-75.
[2]李庚.基于傳統文化傳承的農村非物質文化保護研究[J].人文天下,2017(1):74-77.
[3]劉云霞.新時代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探析與路徑選擇[J].黑河學刊,2020(1):102-105.
[4]王立峰,潘博.新時代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內在邏輯、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6(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