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儀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將從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使用現狀、應用優勢和應用策略等方面進行分析與探究。教育當以育人為本,創新為魂,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融合創新
近些年來,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發展的步伐。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開始互相滲透、融合,并不斷創新。當今時代,信息技術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使用現狀
誠然,信息技術教學設施的配備是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互融合的基礎,但唯有充分利用并真正發揮信息技術手段的作用才是實現兩者深度融合的關鍵。越來越多的教師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語文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并不斷創新。
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終究有限,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他們很難提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因此對于很多語文知識都把握不到位。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狀態會呈現消極被動的趨勢。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教師也難以將所有知識點都講解到位,這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不符合素質教育理念。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創設情境,提高課堂趣味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的角色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作為教師要明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依據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特征和學習情況創設相應的情境,活躍課堂氛圍,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通過生動的圖片、視頻、動畫和模擬仿真技術再現生活場景。[[1]林玲花.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有效整合[J].都市家教月刊,2013,000(006):136-136.]
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們喜歡探索卻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優化課堂教學環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產生了學習興趣,課堂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搜集信息,豐富教學內容
教材畢竟只是教材,它不是百科全書,其中的內容終究有限,更何況是小學語文教材。而信息技術的運用,使信息的搜集變得無比便捷。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成千上萬的信息就會迅速出現在眼前。教師將搜集整理得來的大量課外知識穿插在課堂教學之中,豐富了教學內容,讓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活潑有趣。
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不再局限于四十分鐘的課堂,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隨時滲透課外新知識,潛移默化中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推動了知識的建構與發展。
(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新方式
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能夠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使學生形成團隊協作意識,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2]馬麗娟.新課程下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00(005):199-199.]一旦有了明確的分工,每位學生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通過收集各種信息,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提高了對信息查找、篩選、整合的能力,能夠從多角度、多渠道獲取語文知識,提高自學能力。[[3]郭志強.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探討[J].速讀(下旬),2016(12).]最后,以小組為單位,組員們依次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展示、講解。這樣一來,回答的形式不再只是單一的文字講解,還可以運用視頻、圖片、音樂等現代信息技術元素進行展示,讓內容更加豐富。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信息技術與識字寫字教學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再加上缺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缺乏興趣,因此識字寫字的難度也較大。
為了避免死記硬背、機械性訓練的誤區,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常用方法有:一,利用多媒體演示生字從古至今演變的過程,輔以文字和圖片的講解。二,將一些生字詞的含義借助動畫情境來加深理解和記憶。三,將識字教學融入游戲中,讓學生帶著興趣邊做游戲邊識記。
(二)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播放相關教學內容的視頻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方位感官認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起到雙管齊下的作用。
例如進行古典名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帶領學生迅速進入閱讀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名著的興趣。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圖片、音樂等元素。恰到好處的純音樂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生發,有助于體會詩詞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最后達到理解古詩和背誦古詩的目的。
(三)信息技術與習作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很多學生將習作視為學習語文最大的絆腳石,每次提起筆卻又無從下筆,抓耳撓腮,半天憋不出一個字。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向學生展示更豐富的教學內容,在激發學生想象力的同時,也給予了他們獨特的個人感受。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QQ等即時通訊工具,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及時評價指導,克服了時間、空間的限制。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創新精神已成為教育的精髓所在,創新教學也逐漸成為了課堂教學發展的趨勢。只有在教學中開拓創新,教師才能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綜上所述,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創新,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林玲花.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有效整合[J].都市家教月刊,2013,000(006):136-136.
[2]馬麗娟.新課程下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00(005):199-199.
[3]郭志強.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探討[J].速讀(下旬),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