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素芬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物質越來越豐富,但精神文明卻跟不上物質生活的腳步,特別是校園文明,尤其是小學校園這一塊,雖然課改提倡素質教育,社會各界對新改革中的素質教育非常重視,但還是有所欠缺,最重要的是,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對于學生的原生家庭占比很大,如果缺失,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是一大難題,因為小學生接受德育教育不僅培養了良好的個人品質,也促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我根據從教以來積累的經驗,就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做出了一些分析,希望對小學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問題;措施;精神文明;雷鋒精神
自從新課標實施以來,素質教育日益被社會各界重視,很多學校不再只注重語文、數學這兩門學科,更加側重于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物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物質的享受,開始忽略了道德的要求,我認為,教育不能僅局限文化分數的高低,而忽略了道德的培養。社會和原生家庭對于小學生的德育影響直接對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程度與水平造成了一定的考驗。接下來,我將就目前廣大教師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解決的措施。
一、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我認為,德育教育中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著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第一,缺乏充足的師資力量,很多學校的德育教師專業基礎薄弱,這些德育教育的教師大部分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培訓,光靠著經驗和主觀意識進行德育教育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第二,學校對于教師的德育教育工作鳳有具體的考查,或者是考查方式過于簡單,沒有深入到實際生活中去;第三,要學會雷鋒的無私奉獻精神不夠深刻,期待貫徹到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中去,形成良好習慣。
1.德育教育師資力量普遍薄弱
小學中的德育教師當中,有一部分教師的專業基礎比較薄弱,沒有辦法很好地闡述德育教育中的理論知識,當然也就沒有辦法將德育教育的知識與現實生活準確地融合,小學生們便沒有辦法更進一步的了解德育思想;學校沒有好的師資力量,甚至一些學校連教學班與基本的德育教師數量都無法匹配,只好用其他學科的教師湊數,這些教師更是沒有進行一定的系統學習,教師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經驗不足,使得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停滯不前,更對于小學德育教育產生一系列消極的影響。
2.學校對德育方面考查不具體
很多學校過于重視學科成績,對德育教育進行了一定的壓縮,德育教學更多地處于形式化教學,教師單純地把書本上的知識念給學生聽,簡單粗暴地告訴學生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沒有進行一定的生活化的實際操練,小學生在學業的重負之下,更加沒有掌握德育知識。學校對于德育學科的考查,一致采用書面方式,用試卷分數進行考查評價學生的個人素質,對于小學生個人而言,不僅存在著一定的不妥之處,更不利于其從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校園中缺失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曾經深深影響了70、80、90后幾代人,很多人對此有很深的思想教育。以前的小學生都經常唱“學習雷鋒好榜樣”,所以那時的人很淳樸,犯罪率也低,校園是一片凈土。如今,小學生們對革命前輩的事知道的并不多,不夠深刻,很難在生活學習中體現出來。
二、小學德育教育問題的解決措施
1.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直接消極地影響著小學生。針對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下面我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第一,學校全力開展的德育教育工作,家長與教師的傳統思想要相應地轉變,要認識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各學科課堂、家庭教育中滲入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學習到各種學科知識的同時接受德育教育,保證小學生接收到德育方面的培養;第二,改變考查方式,日常實際生活中融入德育考查,學生以日常實際生活表現為基礎,小學生在知識運用的同時提升個人素質;第三,把雷鋒精神作為常規工作,列入學生管理常規工作。
2.改變考查方式
德育教育的考查方式應該時刻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去,學生在日常實際生活中展現的是最真的自我意識,教師在日常實際生活中對學生進行考查,以此得出德育成績,對學生形成一定的德育約束,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3.多開展互幫互助活動,開展雷鋒月活動
學校、老師可以經常開展一些學雷鋒的活動,組織學生觀看雷鋒的電影,定期布置學雷鋒的手抄報,以此加強學生對雷鋒精神的認識,讓雷鋒精神作成為一種習慣來養成,從而達到教化的作用。
三、總結
誠然,在新課標下的浪潮下,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確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關注,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家庭、學校、老師形成合力,把德育教育與學科知識相結合并改變德育教育的考查方式,讓雷鋒精神重回校園,以此提高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馬張余.淺析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中外交流,2017,(51):226.
[2]楊萬里.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速讀,20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