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岳 韓傳龍
摘要: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標為立德樹人。實際教學實踐中,專業課程注重對學生的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而忽略了對學生價值引領,課程思政實質上正是統一目標的路徑。在梳理同類院校相關專業相關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文獻中尚未見諸文獻。文章以《房地產經濟學》為例,從課程頂層設計、教學模式、教學團隊、教學方法、考核評價體系五個方面,探究“五位一體”應用型高校課程思政改革路徑,以期為同類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關鍵詞:應用型;課程思政;改革路徑;房地產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 G641
一、引言
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標為立德樹人。課程思政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途徑,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各門專業課程有機融合,落實思想政治課與專業課程共同育人的責任,培養能擁護和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接班人,使高校教育回歸“初心”。實際教學實踐中,專業課程注重對學生的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而忽略了對學生價值引領,課程思政實質上正是統一目標的路徑。
二、《房地產經濟學》課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已有一些應用型地方院校進行了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例如丁麗君在《文學概論》課程中融入思政要素,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實現知識體系教育與思想教育的有機統一[1]。韓雪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四個自信”等教育[2]。孫麗偉在《大學英語》課程中融入立德樹人元素,從教學大綱和內容、教學方法創新等方面進行課程建設[3]。郭巧麗以會計專業課程為例,分析會計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從教師和教學活動等角度來進行課程思政改革[4]。李藝莉,劉美娟在《演講與口才》演課程以課堂為主渠道,借助第二課堂、校外實踐、自媒體三大平臺,從完善評價體系,重構教學模式等方面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目標[5]。張現磊、律靜,從目標定位、思政要素、教學設計等方面提出金工實習課程思政的建設措施[6]。肖攀等人以《計量經濟學》為例從頂層設計、課程體系、師資隊伍等方面探究了應用型高校思政改革路徑[7]。陳鵬等借助《光電子學》課程,從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等方面進行思政改革,實現立德樹人[8]。劉曉等人通過《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探索了應用型高校護理人才思政培養模式[9]。
《房地產經濟學》本質上歸屬于經濟學,目前教學模式主要采用理論講授,缺乏人文素養精神的教育。經濟學最基本的假設都是利己的,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所以對于經濟學相關的課程需要更加重視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且相較于其它課程來說用更具有先天性的“思政”優勢[15]。《房地產經濟學》作為宿州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和工商管理類重要的專業課程,已形成三大知識模塊:以地租理論、區位理論、供求理論為主體的房地產經濟基礎理論;以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價格為重點的微觀房地產經濟分析;以房地產經濟周期、房地產稅收、房地產宏觀調控和房地產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宏觀房地產經濟分析。《房地產經濟學》在知識體系中扮演承上啟下的銜接角色,通過課程的學習,不僅能使同學們掌握房地產經濟活動相關的專業理論和知識,熟悉和把握房地產經濟的基本規律,也能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進行課程實踐做好專業基礎理論的鋪墊,具有“思政”的內在優勢。
但在梳理相關專業相關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文獻中尚未見諸文獻。基于此,文章從課程頂層設計、教學模式、教學團隊、教學方法、考核評價體系五個方面,闡述“五位一體”《房地產經濟學》思政教學改革的做法,以期為相關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三、《房地產經濟學》課程思政改革的路徑探究
(一)基于“雙優化”原則改良課程大綱和教學設計
1.優化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
在原知識素養目標和能力素養目標基礎上增加確立價值引領的道德素養目標包括: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熱愛社會主義制度,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自豪感,以及“四個自信”和、“兩個維護”教育和主流價值觀引領,不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同時教學內容需要巧妙的融合思政素材,將思政元素與傳統的“房地產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融合潤物無聲。并根據課程實際內容,明確每個章節授課思政元素的切入點、融入點和結合點,避免“專業課”與“思政課”兩張皮問題。
(二)基于“三結合”原則構筑“互聯網+課程思政+第二課堂”的全方位多視角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1.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相結合
深入發掘《房地產經濟學》教學內容中所隱藏的思政元素,將二者進行有機銜接,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課程設計、課程教學、課程考核、課程改革等方方面面,提升專業課的課堂“溫度”,實現思政課的顯性教育與課程思政的隱形教育相互融合,落實思想政治課與專業課程共同育人的責任。
2.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
充分利用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教育手段,對授課內容輔助講解,同時利用超星爾雅智慧教學平臺《房地產經濟學》的線上課程的配套的網絡課程資源,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復習等活動,相關教學資源供學生下載使用。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混合教學過程中,兩種教學模式優勢互補,線上教學模式重在教學、線下教學模式重在答疑,既能豐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又能激起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整體教學質量和效果。
3.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
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借助第一課堂,學生可以直接從中獲得房地產相關的理論和知識,為學習、實踐和實習提供專業基礎理論的支持。第二課堂的作用在于將課堂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兩者有機結合才能升華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可以通過專業見習、專業拓展訓練和專業頂崗實習等第二課堂途徑檢驗第一課堂的成效。
(三)基于“兩協同”的原則創建優勢互補的教學團隊
高校教師職責在于傳道受業解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僅要努力宣揚先進文化、先進思想,也要指引學生健康成長。所以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的創建要基于“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協同、“專業教師”與“思政課教師”的同向協同原則創建優勢互補的教學團隊。教學團隊中既有豐富一線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又有黨支部書記和專職黨務秘書等思政課教師,通過教學團隊的集體備課、同行聽課、互動研討等方式,對教學目標、大綱、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問題進行研討,及時、有針對性對“課程思政”改革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探討,集合專業內外、學科內外、行業內外優勢資源轉化為思政教育教學資源。通過整體規劃和分層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將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有機融為一體,使學科內容更豐富,思想更深刻。
(四)基于“以學生為中心”原則的優化教學方法
“課程思政”正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有力舉措。因此大思政背景下《房地產經濟學》教學方法的優化,要秉承“以學生為中心”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提升教學效果。
(1)情景教學法
在授課過程中通過現實情景的演示與模擬,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引導學生更好地體驗、感觸、理解知識,幫助學生提高效率和能力。
(2)啟發研討式教學法
啟發研討式教學法關鍵在于以學生為主體,借助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啟發誘導學生,增強自身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習能力。
(3)案例教學法
利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思政案例,可以把教學內容具體化,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對現象進行詳細闡述,分析背后蘊藏的道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思政案例的人文性。
(五)基于“一導向二核心三發現”原則完善課程思政考核評價體系
對于“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房地產經濟學》在設計具體的考核評價體系時,基于問題導向,圍繞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和道德素養兩大核心。考核內容既要考核學生知識和能力素養,又要考核學生的道德層面。過程評價主要考查學生能力素養和道德素養,主要包括線上和線下學習情況、課堂作業、調研報告、翻轉課堂。總結評價主要以考試為主,試卷結構為主觀題和客觀題相結合,客觀題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進行考察,主觀題中引用思政案例,強化思政引領,對學生的道德素養進行考察。
參考文獻:
[1]丁麗君.應用型本科院校《文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J].大眾文藝,2020(21):176-177.
[2]韓雪.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思政實踐探索——以微觀經濟學課程為例[J].農場經濟管理,2020(09):61-62.
[3]孫麗偉.立德樹人理念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建設[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0,29(04):100-103.
[4]郭巧麗.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探討[J].財會學習,2020(22):173-174.
[5]李藝莉,劉美娟.應用型本科院校“演講與口才”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構建[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38(03):207-209.
[6]張現磊,律靜.應用型本科院校金工實習課程思政研究[J].現代交際,2020(11):153-154.
[7]肖攀,蘇靜,李文麗.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政的改革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6):33-34.
[8]陳鵬,張玲玲,代倩,朱榮剛,沈令斌,趙寧.應用型本科《光電子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10):50-52.
[9]劉曉,郭耀玲,夏西超,王繼紅.應用型本科醫學院校護理專業《護理學基礎》“課程思政”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0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