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睿
摘要:水土保持工作是監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國家有關機構也給其賦予了某種特定的職責與職能。從我國發展的角度分析,環境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其阻礙了我國可持續發展,因而必須加大力度做好水土保持監督工作,最大程度保持水土,避免存在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這對我國社會的長足發展將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基于此,本文就新形勢下做好基層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建議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新形勢;基層;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思考
1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一要求吹響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號角,也為新時期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是有效遏制人為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行政手段,特別是做好基層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意義更加重大。
2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可以將洪澇災害的破壞程度降到最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讓土壤的滲入量得到有效的提升,通過修建坡耕地、水庫、谷坊壩等工程措施可以起到防汛排澇的作用,在汛期到來時能夠及時緩解汛期洪峰的壓力,提高防洪能力;在枯水期,盡量減少徑流的年際變動。另外,水土保持還可以將水土流失量降到最小。通過坡耕地、溝渠、水庫、谷坊壩等設施的建設,能夠有效地攔截上游的泥沙,減輕泥沙的集中堆積情況,保證各項水利工程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工程效益。最后,水土保持工作還能夠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水利設施的損害控制到最低。同時,水土保持還能夠減輕環境污染,提升環境質量。
3 新形勢下基層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問題
3.1 法律法規及技術問題
在水土保持相關監督管理工作長期開展期間,我國針對相關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促使各項工作在開展中有更可靠的依據。同時,也不斷加強水土保持監管技術的研發,使監管工作有更高效的技術支撐。但是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很多水土保持監管工作都發生了巨大改變,而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技術要求卻沒有及時調整與創新,所實施的各項政策內容與技術方法不利于水土保持監管工作高效開展。
3.2 相關管理權責問題
我國水土保持監管的制度中包含了審批權、收費權以及監督權等,這三種權力是比較基本的,在實施的過程中可通過分為收取與共同受益的方式進行。從近年來我國水土保持的發展分析,發展速度十分迅速,“三權”也逐漸分開,即將不同的權利交給不同的部門進行實施,尤其是執法權與審批權,也能最大程度發揮各項權力的作用,保證能有效的開展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
3.3 水土保持意識不足
目前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社會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但在一些偏遠落后地區部分企業和個人仍然奉行“經濟為先”“先破壞后治理”的觀點,不能正確處理開發和保護之間的關系;少數經營者生態保護意識淡漠,為獲取經濟利益大肆毀壞植被地貌,部分群眾對發生在身邊的水土流失現象無動于衷,視而不見,認為這是政府部門的事,社會公眾參與水土保持的自覺性、主動性不高。
4 新形勢下做好基層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建議
4.1 做好相關法律宣傳
法律一直是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開展的關鍵性依據,同時也是確保各項水土保持監管工作順利展開的重要基礎,所以,為了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監管力度,需要政府宣傳職能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水土保持有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宣傳力度。在媒體融合時代下,政府宣傳職能部門也要積極利用多種新媒體展開更全面、多元化的宣傳工作,在便捷的新媒體渠道應用下,不斷提升水土保持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效果。而在對水土保持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宣傳過程中,也要注意觀察哪些法律法規和當地實際情況不相符,注意及時調整與修改,確保水土保持項目以及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可以順利開展。
4.2 落實基層主體責任
基層機構應堅定執法是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職責,不嚴格執法就是失職、瀆職和不作為,進一步嚴格事前事中和事后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工作,推進生產建設單位貫徹落實水土流失防治主體責任,體現對相對人的服務和愛護。規范和嚴格水土保持方案審查審批,督導技術評審單位對技術評審意見、專家對簽署意見負責,對不符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要求的方案一律不予許可,并嚴守生態紅線。對監督檢查和驗收項目核查發現的問題,應對標有關規定嚴格責任追究,并跟蹤督查問題整改進展,保證問題清零銷號。對在建項目落實監測事項進行全面排查,督促限期整改、開展監測工作;對仍不積極實施監測、不按時報送監測季報的,依法依規嚴格追究生產建設單位及相關人員的責任,列入水土保持“重點關注名單”“黑名單”,納入水利建設市場監督管理服務平臺及信用平臺。對水利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土保持遙感監督管理認定的違法違規項目,采取對應的行政處理和行政處罰措施,嚴肅實施查處和追責,確保“看住”人為水土流失,避免產生水土流失隱患及危害。
4.3 提升水土保持意識
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面廣量大,涉及利益方多,要做好這項工作,僅僅依靠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在提高公眾參與度,贏得全社會支持上下功夫,因此開展宣傳、營造氛圍顯得尤為重要。一要擴展宣傳覆蓋面。繼續堅持以進學校、進機關、進鄉村、進企業宣傳活動為載體,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移動平臺等多種途徑,廣泛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活動。二要突出宣傳針對性。要堅持把縣、鄉各級干部,企業負責人作為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來開展工作,不斷提高和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自覺性、責任感。三是開展警示教育。組織廣大干部和不同社會群體開展生態環境保護警示教育,認真吸取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事件帶來的慘痛教訓,認真學習《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深刻認識水土流失給人類生產生活造成的嚴重危害,了解違犯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的嚴重后果,真正使水土保持意識深入人心,在全社會營造起人人知曉國策、人人重視水保的良好氛圍。
4.4 構建高素質水土保持監測隊伍
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是一項近年來剛開展的新型專業型工作,目前在水土保持方面上的專業人才還是較少,因此要不斷從外部選聘優秀的人才,同時還要加大對現有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讓廣大技術人員都能掌握過硬的技術能力與專業素養,從而能更好地使用水土保持檢測設備、掌握水土保持數據的分析方法,推動之后的水土保持工作能夠正常的開展。要按照相關目標要求,建立健全各級水土保持監測機構。同時,根據水土保持監測業務的建設需要,對監測技術人員制訂科學合理的教育培訓考核機制,讓這部分人員在正式工作前都能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設備操作、數據分析處理的各項內容,在考核通過后,再接手正式崗位。從而確保水土保持監測人員是一支專業能力過硬、結構合理的高素質隊伍,高效地完成水土保持的監測任務,為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提供大批的人才支持。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水土保持監督工作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因此工作人員要加大監管力度,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在水土保持工作不斷發展的同時也能強化我國水土保持工作的監督管理,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志強,史明昌,楊文濤,等 . 面向水土保持監管的黃土高原區生產建設項目地塊快速提取 [J].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7,15(3):81-89.
[2]李智廣,許永利,王永勝 . 水土保持目標責任的內容及其考核方法 [J].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9,17(1):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