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迅速發展,教育數據已成為一個研究熱點,教育的形式、內容和渠道正在加速變化和轉型。以智能閱卷系統考試大數據為基礎進行的數據分析,正在成為推動教育系統創新與變革的新動能。
關鍵詞 教師教育 職業吸引力 教師隊伍建設 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正在快速滲透至各行各業,促發新一輪產業變革,同時,信息技術突破的利益也快速擴散到各個領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伴隨“互聯網+”與教育的不斷深入融合,信息化教育的內涵愈加豐富、研究愈加深入、質量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系統的形態正在發生轉變。當前,在教育領域,探索將先進技術應用于網絡閱卷,以更好地實現對閱卷過程的質量監控和考試成績的定量分析,成為院校、培訓機構等有考試需求的組織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智能高效的閱卷系統成為現實需求
化解閱卷壓力,讓工作更輕松更高效,一直是教育行業關注并思考的問題。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通過技術手段簡化閱卷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已經成為教育行業進行考務改革、降低閱卷壓力的主要途徑。開發和運行智能高效的閱卷系統,既是教育界的普遍呼聲,更是有效減輕教師工作負擔、解放教師生產力、提升教育教學效率的現實需要。
基于此,泛在智能閱卷系統應運而生。“它不僅有別于傳統的人工閱卷,也有別于以往的電子閱卷系統。”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國開泛在(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單從凱表示,智能閱卷主要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確保考試的公平性與評卷的快捷性,其采用的閱卷方式是:客觀題由系統根據考生填涂信息自動給分,主觀題目由教師在計算機網絡上對電子圖像評分,由計算機直接給出總分及一些數據分析。該系統首先在國家開放大學試點應用。
國家開放大學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面向社會成員提供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服務,每年服務四五百萬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在校生,并組織6次統一的紙筆考試。據悉,這6次考試的閱卷工作主要靠人工完成,各分部需要組織各分校、教學點的大批教師到分部所在地集中閱卷,人力物力投入巨大。與此同時,對于每次考試都產生巨大的數據沉淀,缺乏有效的挖掘分析,只是對各分部、各教學點、各科目的通過率與實考率進行了簡單的統計分析,一些有關教學評價與教學質量的總結也是基于這些一般性的統計結果做出的,比較粗放。“智能閱卷系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據單從凱介紹,采用智能閱卷系統,教師不需要統一集中閱卷,只需在有網絡的地方,登陸網頁,進入系統,看電子圖片,手動操作鼠標就可評卷。閱卷完成后,最終的得分、排名及各種數據的統計,不再需要人工處理,閱卷系統會快速生成需要的數據。在完成客觀和主觀問題的評閱后,軟件系統將自動綜合得分,包括單個科目主、客觀題的詳細得分和全部科目的總分。
為個性化教學提供精準大數據支持
以往的電子閱卷系統,雖然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傳統人工閱卷的不足,但也存在智能化不足、系統架構老舊、系統有安全隱患、系統兼容性及擴展性不足等問題,無法適應當前互聯網大數據大發展的時代,更沒有辦法適應類似國開體系這種多層級面向全國辦學點的考試或者其他大規模的統一考試。
“泛在智能閱卷系統是基于圖像識別、互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分析的智能閱卷系統,不僅適用于各院校/機構的閱卷,也能解決多層級、跨學校的智能閱卷難題,從而實現閱卷過程全流程監管、閱卷全方位支撐、成績自動分類分級匯總。”在單從凱看來,在常規教學中,網絡閱卷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許多學校和教師只關注網絡閱卷系統簡單方便的功能,只使用網絡閱卷系統生成的一小部分數據,僅利用總分、平均分、分數段、各項排名等數據,并沒有對答題原始數據、系統生成的數據進行深入挖掘。而泛在智能閱卷系統的優勢并不僅僅是節省人工、提升效率,它更大的效用是對考試數據的采集、匯總、統計和分析。包括考試大數據在內的教育大數據,和以此為基礎進行的數據分析,正在成為推動教育系統創新與變革的新動能。
泛在智能閱卷系統產品總監呂英娜進一步介紹,該系統提供核心的測評自動化技術與專業的數據分析技術,從管理者、授課教師、學生等多種角色的實際需求出發,呈現考試分數背后的意義,為教學管理者、教師、學生,提供基于互聯網的系列考試服務與成績數據分析、診斷與評價服務,自動生成詳細的分析報告,從而解決教育信息隱形化、決策粗放化、資源缺失等難題,提高教學質量與綜合競爭力。
具體而言,其優勢特點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智能閱卷,便捷高效。系統簡單易用,即學即用,可實現高速掃描,批量上傳,客觀題自動評分,教師在家、在校皆可閱卷。二是全程監控,數據加密。可掃描進度、異常情況多層次監控,閱卷進度、在線閱卷人員多維度呈現,以及考試數據、閱卷數據的安全保密。三是數據分析,輔助決策。可進行考試基本情況分析(包括實考率,通過率等),基于考試成績評估學校的整體實力,進行試卷質量分析、知識點掌握情況分析等。
單從凱認為,智能閱卷帶來的變化集中體現在教師、學生、學校等三個層面。
對教師來說,可以幫助他們科學分析學生的薄弱科目與薄弱知識點,給予個性化干預與指導,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能以班級、以學校為單位進行統計和歸類分析,便于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更有針對性;能幫助教師梳理教學知識體系,依據教學成果診斷報告,進行自我反思,有效提升教研精準度,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
對學生來說,考試數據的采集、記錄和分析,為每個學生繪制了一份成長軌跡圖,使學生的學習狀態可視化。學生可以及時了解自身學習水平、知識疏漏與進階方向,為改善學習和激發學習潛力提供建議。
對學校來說,可以全面提高考試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助于實現從單一考試評價向多元評價轉變,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實現教育決策精準化;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
可見,隨著教育信息化的迅速發展,教育數據已成為一個研究熱點,教育的形式、內容和渠道正在加速變化和轉型。
考試大數據分析為教育系統賦能
“以智能閱卷為基礎的考試大數據分析,是新基建在教育領域的具體應用,是對教育系統的增值賦能,對實現‘創優提質’‘提質培優’的目標有巨大推動作用。”單從凱表示。
當今的教學無論是方式、內容還是質量的要求,都與傳統教學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對教學質量的統計分析與跟蹤監測需要,傳統的人工方式顯然難以滿足,大量的數據處理與分析工作必須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才能有效完成。由此可見,要實現教學管理信息化,必須具備教學管理所需數據的自動采集與統計分析手段。智能閱卷系統因此成為人們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因為它不但可以實現傳統閱卷方式下的所有功能,還可以方便地進行包括各科考試知識點在內的數據的全面分析。
“國家開放大學教務部與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合作開展的智能閱卷服務試點結果就是很好的例證。”呂英娜透露,目前,該系統已于2019年秋季學期期末考試期間在北京、河北、山東、安徽、遼寧等5個分部進行了試點應用,完成了17個考試科目共102312份試卷的批閱工作,整個閱卷工作的人工投入減少了約50%~60%,閱卷時間縮短了約30%~50%。
與此同時,試點滿意調查結果顯示,試點機構中83.33%的教師對本次閱卷表示滿意,91.67%希望在今后的考試閱卷中繼續使用該系統。
部分教師對本次閱卷工作提出了改進意見。比如,對于試點中暴露出來的答題卡填涂不規范、考號出現重復、答題卡質量不合格等問題,建議加強考前的考試內容培訓和答題培訓,規范答題卡作答要求和標準;建議閱卷系統中自動提供電子答案,以供進行更便利的評閱。對此,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通過制訂標準,明確規范,考試前對監考教師和考生分別進行培訓,加強答題卡質量檢測三方面舉措對應用方案進行優化。
從泛在智能閱卷系統應用案例來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下,該智能閱卷系統既能夠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高效率、高準確度和高可靠性的特點,又能夠利用人機結合的方式全面加強對評分過程的數據分析和監管,有效保證了評卷質量。
分析認為,除了各院校和機構的學習過程測試與課程考試,在學業水平考試、自學考試及社會化考試等相對低利害的考試中,也可以考慮采用這一閱卷系統。這種人機結合的智能閱卷組織管理模式,或將成為未來考試閱卷智能化應用的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夏英? 郵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