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慧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針對小學語文這一學科,則是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具體展開,則是要求教師要盡可能的改變以往“一言之堂”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構建出一個更加松松、活躍的語文課堂。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即可采取律動游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言的律動、身體的律動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律動游戲;作用;應用
前言: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隨之發展。為此,在不同的年級教學中,教師所需采取的教學方式也應是有所不同的。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剛剛開始系統性的語文學習,對于學習的目標、學習的方法還沒有掌握完全,一切只能依靠教師的逐步引導。針對這種情況,在語文授課過程中,教師即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認知能力的角度出發,組織學生參與到趣味性的律動游戲中,讓學生在語言的律動、身體的律動中完成語文知識的學習。
一、律動游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剛剛由幼兒園升學到小學中。一方面,對于小學的授課方式,學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的適應;另一方面,由于剛剛離開幼兒園不久,因而幼兒園的教育方式還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那么在這一基礎上,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真正的適應小學教育教學方式,教師方可將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巧妙結合在一起,借助幼兒園中律動教學的方式,為學生講解小學知識,教學效果一定是十分喜人的。
第一,在律動游戲的開展下,課堂的氛圍便會隨著律動的節奏而變得輕松、歡快起來,學生也會更加適應這樣的學習氛圍;第二,在律動游戲的開展下,知識的講解便不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而是更多的需要學生的加入,和教師一起律動,一起學習知識;第三,與幼兒園知識不同,小學語文知識則是更為系統化、更具難度的,學習起來可能沒有那么強的趣味性。此時,通過律動游戲的開展,學生便可在玩中學,讓知識也變得有趣起來。
二、律動游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拼音學習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中,學生遇到的第一個挑戰,便是拼音的學習。眾所周知,拼音學習就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若是拼音學習的不好,則會直接影響到后續各種知識的學習效果與效率。因此,為使得拼音學習擺脫“枯燥化”、“單調化”的窠臼,教師即可將律動游戲融入到拼音學習中。
例如,在學習單韻母拼音時,教師方可為不同的聲母拼音編制不同的律動口訣。如在學習“a”這個單韻母時,教師即可請學生長大嘴巴,發出“a——”的聲音,而后編制律動口訣,嘴巴長大就是a,嘴巴大大a a a;在學習“o”這個單韻母時,教師即可請學生將小嘴巴攏圓,發出“o——”的聲音,而后編制律動口訣,嘴巴攏圓就是o,攏圓嘴巴o o o;在學習“e”這個單韻母時,教師即可請學生將嘴巴放扁,發出“e——”的聲音,而后編制律動口訣,嘴邊放扁就是e,嘴巴扁扁e e e;在學習單韻母“I”時,請學生將牙齒對其,發出“i——”的聲音,而后便是律動口訣,牙齒對其就是i,對其牙齒i i i...如此一來,在生動形象的律動口訣下,方可使得拼音學習更具樂趣,學生也會更加愿意學習拼音,由此提升拼音教學有效性。
(二)聲調學習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中,與拼音知識息息相關的,便是拼音聲調的學習。只有掌握好拼音聲調知識,學會正確認識不同的聲調,學生在拼拼音讀詞語時才不會“鬧笑話”。然而,在實際聲調教學時,便會發現學生對于不同的聲調,區分的并不是很好。此時,教師即可將律動游戲應用到拼音聲調的教學中。
例如,在聲調學習之前,教師可以為四個聲調編制出一個律動小兒歌,具體如下: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而后反復的引導學生跟讀,讓學生將這一律動兒歌熟記于心。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即可將聲調的具體符號表示與律動動作結合在一起,請學生分別用單手平行劃過胸前的方式,表示一聲的“平”,用單手由下往上的劃動方式,表示二聲的“揚”,用單手先向下再向上的劃動方式,表示三聲的“拐彎”,用單手由上往下的劃動方式,表示四聲的“降”,在律動兒歌與律動動作的結合下,方可提升聲調教學有效性。
總結:
總而言之,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狀況,律動游戲已經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趣味教學方式了。盡管律動游戲在音樂教學中應用的比較廣泛,但是將其借鑒到語文教學中,教學效果也是十分喜人的。正所謂“教學也無限,創新也無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遵循這一“無限”原則,才能讓語文課堂“歷久彌新”,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散發出耀眼的光芒,閃爍出新鮮的色彩。相信在律動游戲的應用下,語文課堂一定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閃爍出新鮮的色彩。
參考文獻:
[1]郭正艷.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方法初探[J].讀寫算,2018(24):147.
[2]吳蘇文.兒歌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與運用[J].文學教育(上),2020(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