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玥
摘要:在小學階段,學生缺乏一定的知識儲備能力,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來說,不僅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有一定的要求,更是需要學生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隨著新課標的貫徹開展,教學方式也逐漸增多,以更好滿足教育的水平與需求。在這種大環境下,創設情境的方式被提出并且很好地應用于課堂,很大程度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拓寬了教師的思路。運用創設情境的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這十分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學的開展。但是創設有效情境的方式在數學的發展中也并非全無問題。下面針對小學數學課堂創設有效情境的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數學教學;小學階段;創設有效情境;策略開展
創設情境的方式促進了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使原本枯燥干癟的數學內容變得生動起來,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收和理解。數學學習是抽象的,為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教師就要化抽象為具象,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教師還要注意數學的根本是問題的提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學習探究,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引導教學作用,實現教與學的統一。而隨著情境創設在數學教學中的融入,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將創設情境與提出問題相結合。通過將問題寓于情境,使得課堂更加生動具體,學生在這種驅動力的影響下,也會更加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來。
一、分析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
1.1教師缺乏對于課堂節奏和課堂氛圍的把控
由于數學本身的特性,以及應試壓力,教師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成績上,而不在于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很好地保障了學生成績,但是不利于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以及長遠發展。而且在授課過程中,整個課堂會趨于穩定,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興趣,使教師難以控制課堂節奏,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若學生日復一日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不免會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1.2數學教學有一定的單一性
縱觀數學教學,不難發現數學教學有一定的單一性。教師更多地依靠嘴巴、粉筆、黑板進行枯燥地講解。雖然教師也在教學中利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讓數學教學更加直觀,但是卻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學生的學習效率低的現狀依舊沒有改變,這與教師教學方式的單一性有著很大的關系。新課標主張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教師也應該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
1.3學生主體學習的地位并不突出
新的教學理念更多地倡導以學生作為主體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更要在課堂上下功夫。教學策略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旨在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學的現狀得到了很好的改變,從而促進了數學教學的開展。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缺乏一定的學習主體地位的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教師要深刻意識到要想更好發展數學,不斷推進數學教學開展,就要積極地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化被動為主動。從而在讓學生主動學習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深入對于數學的探究學習。
二、探究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意義
2.1激發學生興趣
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比讓學生直接解決數學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也比較好動,多愛有趣的事物。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正好與現階段學生的特點相符合,使學生更能適應小學數學的學習與發展。此外,利用創設情境的方式,學生學習起來會更加有畫面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創設情境的方式同多種教學策略相結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2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的效率。數學學習的中心就是問題的提出,而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則使學生有更多代入感,能夠更加深入理解問題。可以說,問題的提出與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是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學生在問題提出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和優化,思路將得到很大拓展。將情境教學與問題提出相結合,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而提高課堂的效率與質量。
三、探究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策略
3.1從學生實際出發,聯系教材
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作用于學生的。因此,教師在利用情境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意聯系教材,還要從生活實際出發。現在教學中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生活與教材的聯系并不緊密。而學生之所以對數學產生距離感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數學理論知識同生活聯系并不緊密。因此,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有效拉近學生同數學的距離。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使數學更多地體現在生活中,讓數學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運用。
比如教師在教授北師大版本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的教學內容時,在這一節學生會認識比較多的圖形,類似三角形、圓形、長方體等平面或者立體圖形。為使教材內容生動地在日常生活中體現,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描述不同圖形的樣子特點,進而從學生的課桌桌面開始入手,通過教師指出圖形,學生舉例的方式進入教學。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由指出桌面上的物品的形狀。此外,為使教學更加貼近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見聞來舉例,以此來增進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3.2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創設情境
為更好地促進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發展特點,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更好地創設情境教學,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數學,教師要更多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促進創設情境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十分具有積極意義,使學生變得更加主動,學生在好奇心興趣的驅使下就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游戲,讓學生能在輕松的游戲氛圍中獲得知識。
比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本三年級下冊平均數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如果一開始進行講解就單刀直入地告訴學生算法以及平均數的由來,那樣的教學方法是十分無趣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讓學生隨意說出兩個數字,教師說出他們的平均數。在這個過程中,有學生充當小裁判,教師反應的時間不能夠超過5秒。通過這樣的方式,課堂的氣氛會烘托起來。學生也會保持充分的好奇心,從而疑問為什么教師能夠很快地說出兩個數字的平均數呢。讓學生自發地進行思考,最后再由教師引入教學講解這節課的內容,從而解開學生的疑惑,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3.3將情境教學同多媒體相結合
數學的學習十分枯燥,同時數學學習的內容比較抽象,教師利用創設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本意就是化抽象為直觀,讓數學內容更加形象立體地顯現在學生面前。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有時以提問的方式來將學生帶入情境教學,這雖然十分有效,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只是依靠學生進行想象,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他們生活經驗不足,學習經驗不夠,因此有時候教學難以達到教師的預期。為更好地促進教學,教師要合理利用教學中所有的資源來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使圖形等內容更加直觀,從而促進學生的理解學習。
比如教師在講授北師大版本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體表面積與體積的教學內容時,為使課堂更加直觀,可以讓學生從家中找尋圓柱體的茶葉盒、圓柱體的鉛筆等來輔助教學。由于教學中涉及到圓柱形表面積以及體積的計算,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的方式,將圓柱鋪平展開,讓圓柱體擬人化做為學生的伙伴,幫助他們了解自己。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更加明確圓柱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式。相比于讓學生直接死記硬背計算公式,這種方式能夠使概念記憶更深刻,對數學教學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
3.4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創設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創設有效情境,從而讓學生產生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所謂認知沖突是指學生個體已經擁有的學習經驗與目前情境所存在的差異等。比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本三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等教學內容時,學生基于生活經驗以及前認知,可能知道這些圖案是通過平移旋轉等形成的。但是當教師具體問,旋轉與平移究竟怎么解釋呢?學生可能就解釋不出來了。此時,學生內心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可以借此來更好地利用與教學。再比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的教學內容時,三角形按角分類,教師就可以準備三種三角形。分別來展示銳角,直角,鈍角。讓學生依次猜是哪一種三角形。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根據銳角不能確定是哪一種三角形,第二種第三種分別是直角和鈍角三角形,學生就會對此產生疑惑,教師就可以開展進一步的教學。
3.5教師靈活教學
無論是利用哪一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靈活教學,要認識到所有教學方式的應用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教師要更多地以自身熱情來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烘托課堂氛圍。大多數學生本身有學習的興趣,但是課堂氛圍冷清會在一定程度上磨滅學生的學習熱情,轉而分散注意力,給課堂組織管理帶來困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盡可能地發揮情境教學的最大效用。
結束語
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很大促進了教學的發展,在教學中具有多種優勢,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以運用。針對小學階段的教學,教師要更多地依托學生的特點興趣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旨在利用現有條件更好地促進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教學保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創設情境的方式促進了數學教學,但是在推進過程中也要注意多種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從實際出發,將教材內容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還要利用目前教學的優勢,將先進教學策略同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有效結合應用,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蔡亞洲.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情境創設策略探究[J].知識文庫,2020(23):145+147.
[2]張曉芳.小學數學情境互動學習方式的運用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0(34):121-122.
[3]王生鋒.對小學高段數學情境再構建教學模式的思考[J].好家長,2020(93):59-60.
[4]吳惠招.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情境化教學策略探析[J].學苑教育,2020(2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