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幫法
摘要:初中數學是基于小學數學知識進而掌握更高難度技能的重要練習。練習不僅僅是對過去知識的復習,對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鞏固,更是對未來學習較高難度知識打造的上坡路。數學作業是架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作業能夠真實的反映出學生在課堂的上課情況,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對學生薄弱之處進行鞏固復習。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的”雙減”政策,對如何布置數學作業和對作業如何進行設計進行了策略研究。
關鍵詞:作業設計;策略研究;初中數學
雙減政策是國家推出的重點政策,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有效減輕校內作業負擔及校外培訓壓力。從國家到地方不斷的重申減負令,社會大聲疾呼,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課業負擔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減輕。在面對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又要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教育質量的情況,我們要反思過去的教學模式,從研究作業入手,對作業進行有效設計,改變以往傳統的機械重復多的作業練習方式,建立新的以學生為主體進入有效作業模式。
一、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的作業設計策略研究的意義
基于對初中數學作業的調查研究分析,學生的作業中普遍存在著高消耗和低效率的問題。學生的作業量之大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并不適合這個年紀的學生,導致學生通常出現作業寫到很晚的情況,作業量雖大,但并沒有很好的對學生起到對過去學習知識的復習與鞏固的作用,基于如此對傳統作業練習觀進行改變,樹立新的練習觀不僅僅可以有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重的現象,同時也響應了國家推出的雙減政策。對作業進行有效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一些課內練習,發掘學生的潛能,通過對自己所學知識的好奇,促使學生發自內心的的進行一些有關數學的實踐探究,對所學知識進行親身探索、體驗,體會實踐探索過程的美好進而享受其中,逐漸形成這樣的學習方式,熱愛學習,享受學習。這樣的實踐探索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自己的想法和認知,鼓勵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與教師和家長、同學進行交流,構建起自己對于知識的獨特的體系和架構,將書本上生硬的文字知識完全的轉化為屬于自己的靈活知識,在生活中還可以應用于實踐,形成生活上的技能,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教育質量。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的作業設計策略研究的措施
2.1精選作業內容,作業有效化
數學作業基于學生一天學習知識進行的復習和鞏固,要合理安排學生做作業的時間,把握作業難度和題量,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再結合總體學生的個體差異,完成作業的有效時間應該控制在大約九十分鐘。數學書面作業雖然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布置作業數量,但也要根據個體差異讓作業變得更加靈活多樣,具有層次性,進而體現作業的有效性。數學作業要進行嚴格的精選,杜絕錯題,嚴防怪題,根據課程標準,對所學知識以及結合數學重點對作業進行全面、合理、有效的布置。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能力的不同,對一些具有較難和高難度的題目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在做完作業時間還富余的情況下,可根據自己對較難題目甚至高難度的題目進行探索。
例如在八年級上冊第十二章綜合與實踐一次函數模型的應用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根據題目的難易程度進行綜合布置,教師可以在布置較難部分的作業時,可以布置一道類似”圖像與函數綜合在一起與生活實際貼近題目”,作業難度由低到高,逐漸加深,使學生見識到更多的題型,掌握更多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同時教師也可以從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和作業完成的質量了解到學生對此階段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找到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薄弱之處,對癥下藥,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
2.2豐富作業形式,提高學生興趣
數學作業形式不應只是單一無交叉的,應學習目標要求,應該豐富數學作業形式,提高學生積極主動性,熱情的投入到學習和作業中。作業形式中不應只有書面鞏固作業,實踐作業、探究作業、拓展作業等在作業形式中所占比重也應增加。學生在平時做書面鞏固性作業時,也需要其他形式的作業來中和書面作業的枯燥乏味,但實踐性作業的數量不應過多,需嚴格控制,在做實踐性作業時也要結合相應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效性的學習。鞏固性的學習主要包含基礎學習和重點學習,對基礎概念、公式內容的掌握和重點對重難點知識內容的學習。
例如在九年級上冊的第二十一章二次函數的應用中,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時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小組劃分。在布置”二次函數圖像與性質”這節作業時,可讓每個小組分別找出不同的三個自己覺得具有代表性的圖像,并找到圖像的函數,分析圖像和函數的性質。每個小組可將自己找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圖像的函數寫到黑板上,讓其他小組找到函數的圖像。學生在根據函數畫出圖像的過程中,會猜測圖像的形狀,通過畫出的部分圖像聯想剩下的圖像并猜測最后得到的究竟是什么。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挖掘出學生對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做數學作業的興趣,小組的劃分和學習,使同學間情誼更加深厚,學習氛圍更加濃厚。
結束語
對數學作業的設計主旨還是提高學生作業的質量,減少作業數量,提高作業效率,減少高耗低率的現象。通過對數學作業形式和內容等方面的改變,更好的促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通過靈活改變作業,使作業變得有效性;通過改變作業以往的固有形式,增加一些實踐性更強的作業,間接的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進行數學作業時更加的積極主動。學生在具有豐富形式且有效性的作業學習中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在作業的練習中也得到培養。
參考文獻:
[1]張武升.教育創新論[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伊紅.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外練習的研究[ J ].中學數學教育,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