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盛娟
摘要:小學高段數學是十分重要的學習階段,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引入數學知識,并且恰當應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才會更好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并且,還可以達到提高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本文對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進行了探討,以期可以提高小學高段數學教學成效有所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數學;高段;高效課堂;構建
前言:
提高高段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使其綜合能力得以明顯發(fā)展,對于小學生深入掌握數學知識有重要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應用貼近小學生生活的教學方式,完善教學過程。同時,積極先進教學技術將數學知識導入課堂,并讓小學生經歷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探究的學習過程,才會更好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同時,也會讓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水平得到更明顯的提高。
一、讓教學生活化,拉近小學生與數學距離
倘若教師讓小學生死記硬背數學知識,無法達到讓其高效學習、理解數學知識的教學目的。教師需要讓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鮮明的學習感受,對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有明確了解,才會讓小學生將數學知識真正消化。同時,也會明顯提高小學生的記憶效果。相比讓其強制記憶,不僅記憶效果會明顯提高,還會讓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度的認知,提高其邏輯推理能力。對于墊定小學生的數學基礎,與拉近數學知識距離,也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比如,《比的認識》中,教師不僅要讓小學生掌握書寫方式,還會讓其對其中的含義深度理解。為了更好提升小學生的體驗感,并有力促進其邏輯推理能力、學習效果的提升,教師可以將生活中果汁勾兌的實驗引入課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一次紙杯,以及一袋果汁粉和一些礦泉水。在開始授課時,教師可以先對“比”的書寫方式進行授課。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小學生關注實驗:“《比》的書寫方式我們現在了解了,那么《比》在生活中是如何體現的呢?不同的比例有哪些區(qū)別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呢?”。就會讓小學生的興趣快速點燃。接下來,教師再將實驗材料擺放在講臺上,讓小學生全部可以清晰的觀看到。然后,教師再將果汁與水進行一比一勾兌,并且將其裝入一次性紙杯,讓小學生去品嘗。此后,再將果汁與水二比一勾兌,同樣讓小學生去品嘗果汁的味道。使小學生形成對比例不同的果汁甜度有鮮明的感受。教師再發(fā)問:“為何兩次味道會有不同呢?”,小學生就會快速回答教師:“因為比例不同。”。這樣會讓小學生高效掌握知識,并促進推理邏輯能力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術授課,轉變知識導入方式
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教師不僅要提高小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還要注重提高知識導入的效率。這樣才會讓小學生更多去學習和思考,從而在整體上提高教學成效。信息技術可以將大量的文字、圖形知識轉化成生動的視頻,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快速的接受并理解,還會使數學教學過程變得更有活力。同時,會讓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迅速提升。而且,在信息技術下,會讓小學生更快速發(fā)現數學知識的特點、原理,對于加速其思維分析速度、深度,也都有十分重要的輔助作用。
比如,《數據的表示和分析》的數學課程,是讓小學生通過不同數據,了解并總結出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圖表表示等幾種表示數學方法的優(yōu)勢和異同,從而讓小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其數據分析能力、統(tǒng)計數據能力等得到提升。因此部分知識中,涉及的圖表類型較多,需要小學生深入去分析、對比,才會領會不同統(tǒng)計圖表的特點,教師可以積極信息技術,將不同圖表整合在一起,讓小學生的視野可以直觀看到不同知識之間的異同之處。相比教師對照教材來講授,會讓小學生更快速發(fā)現知識特點。而且,會明顯提高學習效率。比如數學題:“學校組織運動會,讓每個班級上報小學生的特長分別是什么。一年級中,短跑的總人數65人、跳遠的人數50人……。”然后,教師再讓小學生先去通過圖表對這些數據進行統(tǒng)計。此后,教師再用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所表示的這些數據,從左至右去陳列這些統(tǒng)計圖。就會讓小學生通過視覺的直觀沖擊,快速發(fā)現不同統(tǒng)計圖的特點。同時,也會讓小學生發(fā)現,哪一種統(tǒng)計圖表示最直觀。以此,不僅加速了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效率,還會讓其數據分析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三、開展課堂實踐,引導小學生深入探究
讓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才是理想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要邊滲透理論知識,邊讓小學生落實實踐研究。同時,會幫助小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自己的學習盲區(qū),從而積極加以補充。對于小學生鞏固數學基礎,提高知識消化程度、加深記憶,也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教師不僅要從知識傳授的思想角度出發(fā)去授課,還要將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才會讓小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有力提高學習能力、綜合素質。
比如,《軸對稱和平移》的幾何數學知識,為了讓小學生對教師所講授軸對稱概念、平移特點等知識深度消化,高效掌握,教師就可以指導小學生開展實踐,開展制作升國旗活動。可以讓小學生提前在生活中尋找代替旗桿、國旗等材料,比如木棍、紅黃布代替旗桿和國旗,并讓小學生動手制作國旗和旗桿。當其制作好后,課堂上用細繩勻速拉動模擬升國旗,感受圖形平移的效果,以及中心軸的作用等知識。這樣開展教學不僅可以明顯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領悟和感受,還會讓其建模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而且,小學生的學習感受,還會由枯燥轉變成輕松愉快。
總結:
將數學教學融于生活,不僅可以縮短高段小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還會讓其更快速接受、消化數學知識。而且,教師同步應用信息技術來授課,還可以讓知識更加高效、生動的融入課堂,對于刺激小學生的思維靈活度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此基礎上,讓小學生通過實踐鞏固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及提高小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更有助于成功構建高效課堂。同時,還會讓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長義,董惠英.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學周刊,2021(29):49-50.
[2]于鵬.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新課程,2021(3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