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連彬
摘要:智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利用高效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本文將就“互聯網+”思維模式下初中數學智慧教學的“減負增效”具體實施策略進行論述,以供廣大同行參考。
關鍵詞:智慧教學;互聯網技術;教學資源;教學效率;初中數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互聯網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普遍。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將先進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融合起來,利用技術提高授課質量,優化習題訓練,活躍學生思維?!半p減”政策出臺后,對教師的教學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與時俱進,配合國家“雙減”政策的落實,促進數學教學減負增效。
1“互聯網 +”的概念及教學類型
“互聯網+”是指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有效融合。以初中數學教學來說,“互聯網+”的思維模式要求數學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更新、優化教學方式,利用互聯網資源補充教學內容,利用互聯網優勢加強師生互動,從多方面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1.1利用互聯網技術更新、優化教學方式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改變了傳統的單一授課模式。當前使用比較廣泛的“互聯網+”授課形式主要包括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其中翻轉課堂是一種徹底改變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授課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然后教師在計算機后臺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結合教學反饋來組織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慕課是一種大規模的在線教育課程,學生通過慕課平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學習各種教育資源,并且和全國各地的學生一起上課,在課上各地同學可以實現互動交流。微課是一種操作最為簡便、形式最為靈活、最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網教形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將教學內容以視頻的形式制成微課。由于微課用時較短,且針對性較強,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學習。
1.2利用互聯網資源補充教學內容
同樣一節學習內容,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講解思路。依托于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教師可以參考網上優秀的示范課資源,從中選取最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的授課內容和授課模式,將其融合到自己的授課風格中,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通過課內外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學生可以在有限制課堂時間內學到最具含金量的數學知識,如此一來,學習效率將大大提高。
1.3利用互聯網優勢加強師生互動
在互聯網技術普及之前,師生間的互動十分有限。課堂45分鐘,去除教師授課、習題訓練,答疑時間所剩不多。由于受到時間的限制,師生之間不能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這樣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教學效率?,F在,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學生有多種方式向教師提問。在微課的留言區、在微信學習群學生都可以隨時給老師留言,更方便老師為學生答疑釋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專門錄制微課答疑,用來解決共性問題。對于個別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個別輔導,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減負增效”的具體措施
2.1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為學生舉例要用手一個一個地往黑板上寫,這要消耗掉一定的時間?,F在,借助信息技術優勢,可以將這一環節省去,將省下的時間用于為學生答疑解惑。比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時,教師需要用描點法繪制二次函數的圖像。在以前,教師通常要在黑板上畫個表格,將X值、Y值的數據一組一組地填到表中。這樣會耗時很長?,F在,教師只要向學生說明函數原理,多媒體大屏幕上會自動呈現教師事先準備好的數據,然后程序自動繪制的函數圖像就能馬上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這樣學習既能降低學習難度,也能提高學習效率,“減負增效”的教學目的得以實現。
2.2利用信息技術,優化習題訓練
學生以往負擔過重主要是緣于課后作業太多。教師之所以布置過多的課后作業,就是擔心學生知識掌握得不牢。現在,借助于信息技術,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更具針對性。由于計算機系統能夠自動記錄學生在以往的習題訓練中所犯過的錯誤,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體現差異化,針對每個學生的薄弱環節布置不同的作業。例如,針對有關圓的知識掌握不好的同學,教師可以多布置有關圓的習題;針對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不好的同學,教師可以多布置有關一元二次方程的問題。在期末復習階段,教師還可以參考大數據記錄的學生習題訓練成績,為學生設計差異性的綜合類習題。由于習題具有針對性,可以避免學生多次重復計算自己會做的習題。如此一來,“減負增效”的教學目的得以實現。
2.3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是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希望學生舉手回答時,有的學生因害怕將問題答錯而不敢舉手,有的學生因害羞不愛舉手,總之,方方面面的原因導致課堂活躍度不高。現在,依托于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在自己面前的電子終端上同教師溝通,將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思路提前在屏幕上寫出來。待得到教師的肯定后,該生再站起來當眾發言,既可以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也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比如,針對證明兩個三角形相似的問題,往往具有多種辦法。當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種證明辦法后,學生如果有其他不同的辦法,便可以在電子終端上給出自己的證明方法。教師在網絡另一端看到后,可以馬上給予回饋,在適當時機叫同學站起來發言。這樣,提問更具針對性,課堂效率得以提高。師生的充分互動將課堂效率提高后,可以為學生釋放出許多答疑時間,因此學生負擔會得到減輕。
總結:
利用“互聯網+”思維模式組織初中數學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資源,加強課堂互動,提高授課效率,優化習題訓練功能。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利用互聯網技術的水平,多借鑒網上同行的先進教學經驗,帶動自己授課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孫翀.”減負增效”下初中數學智慧課堂的實踐分析[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0,(3):113.
[2] 周巧仙.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實踐分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8,(3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