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珍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學生學習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有關減負的聲音一直未斷,我國教育部門也針對這一問題頒布出臺了許多政策,但取得的效果卻不太理想。基于此,本文對目前最新頒布的雙減政策進行解讀,進而提出怎樣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對相關人員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教學
“雙減”政策一經頒布就受到了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迅速成為全社會熱議的一個話題,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學校教學的作用,從源頭上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拋棄那些隨意盲目、機械重復、低效或無效的作業,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的作業,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校教學效率,實現輕負高效。
1.雙減政策的含義
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中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補充。做作業是每位學生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但有些學校在課后布置作業的數量過多,而且作業的質量還不是很高,既不能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還占用了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一直以來都存在著“三點半”放學現象,之前頒布減負這一政策的目的是為學生減輕負擔,但沒想到,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校外各種培訓層出不窮,而且校外培訓處于一種失控、失管的狀態。
在今年的四月份,我國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把禁止留作業作為校外培訓機構日常監管的重要內容,切實避免“校內減負、校外增負”。
雙減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就是要全面減縮學生的作業總量和時長,禁止老師讓家長負責批改作業或者變相的給學生布置作課后業,并要求教師進行課后服務時間不得早于當地下班時間,嚴格把控有償補課行為,從根源上減輕家長的壓力和孩子的壓力,把更多的時間用來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上。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所有學科類機構不得上市,不能開展節假日培訓,所有的教育機構都要統一登記非盈利機構,加強審批資質,嚴禁和教育相關的任何機構進行資本化運作,進而保證讓絕大部分的學生能上得起學。
2.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有很多學生認為作業是老師給他們布置的學習任務,只知道必須要完成作業,如果不完成就會被罰,但是卻不知道為什么完成,作業有一種抵觸的情緒,不喜歡寫作業,所以就會促使學生產生了“蒙”“抄”等不良的寫作業的習慣。還有的學生由于受到教師和家長以及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不太理會教師給自己的的作業評價,只關注自己是不是做對了、得了多少分。對于那些老師講過的問題可能會,但是老師沒講過的題目就一定不會,也不和其他同學探討,進而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2.2教師缺乏對作業設計策略的正確認識
由于目前小學班級內人數較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完成學校下達的教學目標,致使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苦不堪言,所以導致一部分教師對于學校要求的沒有辦法高質量的完成,甚至有的教師設計的作業內容較為單一。還有一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就“瘋狂”的布置作業,如果完不成或者完成的不好就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懲罰,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也違背了教學的目標,這也是我國相關政策和法規得不到落實的一個重要原因。
2.3學校沒有建立相應的作業管理制度
大多數學校對于教育部門所頒布的相關政策只在當時制訂了相關要求,等勢頭一過依然采取以往那種模式,而且制定教學目標也比較的簡單,比如布置作業要適量、內容要豐富、批改要及時等一些較為模糊的要求,并沒有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法。所謂響應國家政策也只是采用單純的減少作業量等片面方法,沒有設置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有的學校甚至采用作業評估的方式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評價,進而迫使教師要求學生要高質量的完成作業,這也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負擔。
3.雙減政策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3.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觀念
要想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觀念,教師和家長在進行教育中要培養學生形成全面發展的學習意識,讓學生意識到不能一味的追求成績和贊美,要在學習中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不斷的調整好自己的學習方式進度。能夠根據對自身學習情況的了解自己設計出更加符合自己特點的作業。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完成作業,進而形成良好的作業觀念,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還能有效的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3.2減少作業的數量
作業時間是對作業數量最直接的反映,在作業數量固定的前提下,作業時間會受到作業難度和學生能力水平的影響。通常來說作業的難度越大,作業完成的時間越長,還有就是對于同樣難度的作業,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完成作業時間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預計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避免出現作業時間過短或作業時間過長的極端現象。在保證作業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作業的數量,使全體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更好地發展。
3.3教師創新作業內容和形式
教師在針對學生的知識教學布置相關作業時,不僅需要考慮到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要讓學生在作業當中能夠有所收獲。不同的學生由于其自身的生活背景會呈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及興趣愛好,因此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斷地發揮不同學生自身的特長,以此來激發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完善小學語文有效作業途徑的提高。
結論
小學語文在我國小學教育階段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教育部門要求把教育還給學校,那么校方就要積極的調整教學的方式,不斷的提升小學語文老師的素養,為小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更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董麗紅.小學語文教學淺議[J].中外交流,2021,28(1):605.
[2]謝雪萍.語文教學減負增效的方法探析[J].成才之路,2020(10):133-134.
[3]何少輝.如何讓小學語文教學減負增效[J].文淵(小學版),2019(10):71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