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義務階段的教育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小學數學是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數學作業是鞏固數學知識的有效途徑,優化小學數學課后作業對“雙減”政策的落實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受到了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仍有一部分教師在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中側重于機械性地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本文以實際教學為背景,闡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優化的策略,供大家參考借鑒。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優化策略
引言: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減少學生的課后作業,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給予學生充足的活動時間,進而實現快樂學習,高效學習。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有很多小學數學教師觀念存在嚴重的滯后,錯誤地認為學生只有不斷地練習,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在這種錯誤的觀念下,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一、小學數學作業布置中常見的問題
(一)傳統作業觀依然嚴重
隨著我國新教改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教育也正在逐漸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向轉變。在教學過程中,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有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采用“題海戰術”方式,通過數量來換取質量,嚴重地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導致了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僵化了學生的思維,影響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綜合能力。要想改變這種錯誤的作業觀念,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二)作業的布置形式單一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當中,存在著嚴重的“一刀切”的情況,教師采用統一的要求標準,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積極采用分層布置作業的方式。不僅如此,作業形式單一,主要是以教材上的內容為主。除此之外,教學評價方面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教師單純地以學生的考試成績要求學生。但是,由于小學生在認知方面和理解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差距,導致很多學生無法有效地吸收教師所傳授的內容,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能力比較強,教師的教學內容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造成“差生吃不了,優等生吃不飽”的情況,不僅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造成了兩極分化逐漸增大的現象。
(三)作業內容過于枯燥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小學生數學作業形式十分單一枯燥,特別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教師,在作業布置方面更缺乏必要的創新手段,按部就班地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三角形》這節內容時,教師在作業布置上,單純地讓學生明白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以及三角形的類型等內容,這些內容雖然能夠及時地鞏固課堂知識,但是,毫無新意可言,并且嚴重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出現了厭學棄學的情況。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優化策略
(一)遵循三適原則,更新作業布置觀念
在“雙減”政策年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要及時地更新教學觀念,同時秉承以下原則。第一,適用原則。就是教師鼓勵和引導學生次啊用先復習,再完成作業的方式,保證作業的質量,不要一味地追求作業的數量。第二,適度原則,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外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堅持少而精的原則,注重作業的針對性和高效性,要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第三,適時原則。小學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歸納總結數學知識,進而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多邊形的面積》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從實際生活中尋找一個多邊形,讓學生嘗試求解多邊形的面積。這樣一來,不僅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讓學生有效地復習了課堂知識,鍛煉了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促進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綜合能力。
(二)強化創新意識,增強作業的趣味性
眾所周知,課后作業是課堂知識的延伸,起到及時鞏固復習的作用,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需要對課后作業布置形式進行有效的創新,充分利用手動操作的形式,或者是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方式來設計課后作業,這樣一來,不僅有效地保證了課后作業的趣味性,同時還兼顧到了課后作業的實用性。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后以指定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的形式作為數學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差別,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由于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基于,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要注重作業的趣味性,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證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動手、動眼、動腦,在保證數學作業趣味性的過程中保證學生的作業質量和作業的效率,促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綜合能力。
結論: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是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初級階段,所以,教師要提高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視程度。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不僅要有意識帶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還要兼顧學生的學習質量,積極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孫瑩.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新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3).95-95.
[2]宋娟.作業批改在初中數學教改中的新嘗試[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6).17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