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巴倉決
摘要:文化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一直都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重視。文化為人類社會生活提供價值規范,是群體團結互助友愛的“紐帶”。從個體層面看,公共文化服務向社會全體成員提供產品和服務,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可以滿足社會成員自我發展和提高素養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基于此,本文對公共文化服務與群眾文化協調發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群眾文化;協調發展
公共文化服務是以政府為主導、多種社會力量參與,不以營利為目的地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制度和系統的總稱,宏觀層面包括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客體和政策保障機制,微觀層面包括服務設施、內容、資源、人才、技術等。《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明確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可見公共文化服務對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生活的熱切需求。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題中之義,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發展,是新時代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和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1重視文化隊伍建設
文化活動骨干是確保群眾文化活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群眾文化活動建設中起著引領和帶動的作用,因此務必高度重視文化隊伍建設工作,培養更多的群眾文化活動骨干力量。第一,社區要始終遵循當地政府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相關要求,不斷轉變思想觀念,意識到并重視人才在群眾文化活動建設中的重要性,不斷引進和培養人才。比如在引進人才方面,社區要不斷完善文化工作機構,引進高素質人才,并加大培訓力度,確保可以掌握群眾文化活動建設的諸多知識,以便為后續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第二,當前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人才結構普遍存在著演職人員老齡化和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導致日常性的群眾文化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尤其是缺乏創新性,導致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同質化嚴重。基于此,相關單位必須始終做好年輕骨干演職人員的培養工作,要不斷通過多種方式去提升團隊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打造更高質量的文化隊伍。相信通過加大年輕骨干演職人員的培養力度,可以很好地解決演職人員老齡化和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從而逐步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高質量發展。第三,人民群眾是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務必做好群眾文化人才的挖掘與培養。具體來說,在挖掘群眾文化人才時,可以優先使用組織普查、文化比賽和多元化活動的形式,以此確保文化人才可以浮出水面。在培養方面,相關單位要定期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從思想層面和專業能力兩個方面來著手,確保全方位地提升文化骨干的綜合素養。除此之外,考慮到所挖掘的群眾文化人才今后要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務必做好引導保護工作,增強他們的引領能力和帶動能力,確保他們在今后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
2開展多樣性的群眾文化活動
按照黨和國家對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所提出的要求,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務必不斷創新,開展多樣性的優質群眾文化活動,更好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基于此,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考慮舉辦以下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第一,可以考慮將重大節日、民俗節日和重大活動作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載體,結合人民群眾的意愿來確定文化活動的主題,著力開展一些豐富性的群眾文化活動。鄉村以往的文化活動多以聊天、娛樂活動為主,村民不愿意走出家庭,融合社會的能力較差,不利于群眾文化活動的高質量發展。第二,當地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要結合實際情況多舉辦一些富有影響力且參與性強的群眾文化活動,確保活動可以做到“演、展、賽”。另外,在邀請文藝團體和演員演出的同時,要不斷地去發動群眾和依靠群眾,引導和鼓勵群眾多組織一些多樣性的文化活動,提升人民群眾的參與性。相信通過引導群眾和依靠群眾,一定可以形成一種全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新風尚,這對于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有很大裨益。
3打造區域性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對于群眾文化活動來說,其不僅僅需要結合時代發展需求,還需要牢牢根植于當地的文化,確保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有濃厚的當地特色,創立出品牌群眾文化活動。為實現這一目標,當地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要結合實際情況去整合群眾文化活動的專業力量,尤其是要鼓勵社會上熱愛文化活動的有志之士參與進來,為群眾文化活動出謀劃策。需要注意一點,在深挖當地歷史資源和堅持創新的基礎上,要逐步推出系列性的文化作品,打造精品群眾文化活動,豐富文化內涵,以便引領群眾文化活動更好開展。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必須高度重視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工作,積極地轉變思想,打造更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在具體落實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工作時,要重點從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重視文化隊伍建設、開展多樣性的群眾文化活動、打造區域性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這四個方面來著手,不斷提高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服務質量,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化文化需求。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很好地體現公共文化的服務價值,群眾文化活動已然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另外,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處于不斷創新之中,因而可以很好地發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基于群眾文化活動如此重要的作用,進一步積極落實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工作尤為關鍵,相關單位必須給予其高度的重視。
參考文獻:
[1]王迪.基于公共文化服務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探討[J].品牌研究,2019(19):70-71.
[2]胡稅根,李倩.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政策發展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54(02):43-53.
[3]徐美輝.公共文化服務背景下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4(12):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