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音
摘? 要:南頭是珠江三角洲中下游中山市的一個小鎮,這里的村民傳統上靠種植莊稼和捕魚為生。隨著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他們保留了許多傳統文化。五人飛艇和花燈酒會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家電品牌產業基地,幸福和美新城鎮……共同構成了豐富內涵的南頭地方文化。幼兒教師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創設環境,豐富課程內容,依托當地文化資源,以兒童對游戲的興趣為主導,引導兒童感受家鄉文化的優秀,激發他們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
關鍵詞:本土文化;自主游戲;有效融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充分的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然而,在目前的學前教育中,由于缺乏對當地文化教育的重視,大多數兒童不了解當地的情況,這給當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帶來了障礙。就中山市南頭鎮來說,筆者認為:在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中,要充分挖掘珠三角水鄉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將其適當融入幼兒教育中,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
一、有效融合,開發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游戲
經過近200年的傳承,南頭燈酒習俗和五人飛艇比賽成為當地大型民俗文化活動,它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中創造、積累和繼承的文化遺產。南頭的盆景、秧歌、南頭粥、智慧家電,無不彰顯這座城市的活力。雞鴉水道、河涌水網、桑基魚塘、工業園區,折射著城市的智慧之光。這些文化元素是幼兒教育的豐富資源。我們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興趣和需求,有效地融合了當地文化和兒童自主游戲,開發了一系列以“我愛我的家鄉”為主題,具有地方特色又能促進兒童發展的游戲。
(一 )與本土文化融合的自然景觀游戲
大自然有無窮無盡的魔力,創造出各種神奇的自然景觀,是偉大的藝術家。而對于孩子們來說,只有引導他們親近自然,走進自然,才能去愛自然,愛生命。結合本鎮河涌水網遍布、水資源豐富,傳統桑基魚塘與現代化工業園并存的自然景觀,設計游戲內容,各種活動有機穿插,讓孩子在游戲活動中了解家鄉的美景。這樣,在拓展兒童認知空間的同時,也為兒童種下了家鄉的根,培育了他們的家鄉情結。
在實際教育活動中,根據幼兒園的周邊環境和特點,對幼兒的年齡特征進行分析,我們創設“我心目中的南頭”繪畫活動,創設“我愛我的家鄉”大型構建游戲,鼓勵孩子們在自己的印象中描繪和建設最美的家鄉。雖然兒童的繪畫水平有限,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世界的眼睛不同,結果也不一樣,但要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兒童的作品,比賽結束,用孩子們的作品裝飾環境,以鼓勵和認同,讓南頭的自然環境時刻影響著孩子們,給孩子幼小的心靈播下熱愛家鄉的種子。
(二 )與本土文化融合的民間藝術游戲
民間藝術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較高的藝術品質,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引導兒童感知和體驗和感知民間藝術,有利于培養兒童對本土文化的感情。 南頭水鄉地區民間藝術不少,花燈制作、粵劇表演、秧歌舞、盆景藝術、刺繡等。為此,我們充分利用民間藝術,自然滲透到游戲中,這樣既能激發兒童的興趣,又能激發兒童在更大范圍內動手的欲望,為兒童直接體驗民間藝術鋪路。
南頭花燈酒會這一民間習俗,是經歷史沉淀,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創造、積累和傳承的文化遺產,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資源。花燈制作,是傳統手工藝術。兒童只有親身體驗這些民間藝術,才能對此產生共鳴,進而真正喜歡。所以,組織幼兒開展制作花燈活動,讓幼兒感知其工藝精湛,初步學習制作過程,并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嘗試,在紙藝花燈、竹制花燈、鐵絲花燈、創意花燈的制作中,組織兒童積極觀察,并讓兒童自己動手、制作、體驗,感知本土傳統民間技藝的魅力。這樣不僅豐富了兒童的游戲內容,又培養了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增強對家鄉的文化的認同。
(三 )與本土文化融合的表演游戲
南頭鎮河涌水網密集,農耕年代,人們的生產生活離不開農艇。于是,勞動技能與民間活動相結合,滋生了五人飛艇水上運動。“五人飛艇”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南頭特色小鎮建設的文化元素。這些富有本土特色的游戲來源于兒童周圍的環境,貼近兒童的生活,是幼兒教育的好素材。于是,我們選取紙皮,組織孩子小組合作、或親子共同制作單人艇、雙人艇、多人艇,以運動場為雞鴉水道,孩子們架起小艇玩起激烈的比賽,起龍、放龍、比賽、奪標、領獎,再現“百舸爭流、賽龍奪錦”的壯觀景象,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文化運動與表演游戲有機結合,以情景表演為載體,以自制玩具為依托。孩子們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體驗民間文化運動的藝術魅力,培養兒童的團體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同時加強了對家鄉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演繹。
(四 )與本土文化融合的生活游戲
幼兒對當地風土人情有一定的直觀了解,自然在平時的自主游戲行為中有更多的表現。 我們抓住教育的機會,借助當地的文化元素,為孩子們挖掘當地生活游戲中豐富的教育內容。我們注重兒童的主體性和參與性, 師生共同營造氛圍鮮明的生活游戲長廊。家電體驗館、盆景藝術館、粵劇坊、刺繡坊、花燈坊……幼兒今天體驗南頭品牌家電,明天演唱粵劇,后天制作花燈,不斷變換,樂此不憊。富有特色的生活游戲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游戲的熱情,每個游戲區域的活動都是基于兒童的視角和接受能力,孩子們可以在自主游戲中自由發揮、隨意玩耍,生活與自主游戲相融合。操作材料,除了家電體驗館是廢舊家電再利用,其他活動材料,并沒有提供做工精美的成品,而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游戲需求,提供開創性的半成品材料。讓兒童有廣闊的想象空間,自主制作,享受推陳出新最新的奇想。讓兒童參與到生活游戲的制作過程中,增加幼兒對南頭特色產品和藝術的了解,體驗當地勞動者的辛勤勞動和創造發明的智慧。
(五 )與本土建筑融合的建構游戲
南頭鎮有典型的嶺南水鄉民居,有現代化的商住大樓,有鱗次櫛比的工業園區,有水上公園,有高速輕軌……本土建筑文化,也是拓展幼兒想象空間、建構游戲活動的重要內容。這些地方特色濃郁,可以讓孩子的自主游戲得到很好的支持,也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家鄉的建筑之美。因此,充分發揮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組織兒童自由搭建建構材料,組合、排列、搭建、疊高、接插、粘接、鑲嵌、編織等等,實現兒童的需求和愿望,體驗和快樂的合作與交流。活動開展之前,老師為孩子們提供古代和現代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照片,或者帶孩子去觀察現場,或者播放PPT讓孩子感受家鄉特色建筑風格,以提高兒童建構游戲的水平。 我們以“我愛家鄉的高樓”、“南頭公園”、“家鄉的公路” 為主題開展建構游戲,南頭水上公園、宏基E谷、雅樂斯、輕軌橫跨……一幅幅具有童真童趣、惟妙惟肖的建構作品呈現出來,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和操作力,又讓幼兒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積極探索,推進融合本土文化游戲的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智能化現代化的發展,電腦游戲、電動玩具等游戲大大占據了兒童游戲的空間和時間,獨特的本土文化游戲逐漸被遺忘。于是, 挖掘和梳理本土文化游戲資源,鼓勵和推廣本土文化游戲,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現有游戲的補充和完善。
(一)尋找本土文化和幼兒興趣的平衡點
在新舊文化的交替中,幼兒對本土民風民俗、傳統文化有一些直觀性了解,在平時的自主游戲行為中也有一些表現。 因此,我們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借助當地的文化載體,為兒童游戲挖掘出豐富的教育內容。例如,在花燈制作的民間藝術游戲中,可以將繪畫裝飾、布藝刺繡、剪紙藝術等裝飾技藝結合起來,通過分講,使復雜的工藝變得簡易操作,從而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操作技能。并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年齡特點,選擇相適應的內容融入到自主游戲活動中。 兒童的年齡特征和接受程度,決定了在體驗南頭本土文化的過程中,體驗為主要的直觀感性認識。飛艇比賽游戲中,幼兒體驗到的是百舸爭流、賽龍奪錦是熱烈場面;生活游戲中,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風情,幼兒體驗的是動靜皆宜、或唱或說或動手操作的本土文化豐富元素。
(二)創設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游戲環境
營造本土文化色彩濃郁、富有地域特色的游戲環境,是幼兒自主游戲活動得以有效實施的載體。可以家園聯動、師幼聯手,共同打造特色氛圍濃郁的會說話的游戲環境,每個游戲區域的環境都是立足兒童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來創設的,操作材料和游戲材料都是安全常用的成品或和半成品,兒童可以在游戲中自主玩耍和創造,還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材料資源和廢棄日常用品資源,開發環保有趣的游戲材料。于是,幼兒園整合各種資源,進行精心設置,以幼兒為本,以各種本土文化元素為背景材料,使用幼兒喜聞樂見的色彩、圖案、造型,創設無聲的文化環境。此外,力求實現游戲環境的班本化,教師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確定本土文化主題,圍繞主題開展多元活動,投放富有層次性、開放性、有序性、有效性的游戲材料,打造主題背景下的區域環境、主題墻面、作品展示區,將本土文化課程目標滲透到室內的每個角落。
(三)傳送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游戲接力棒
如果我們開發傳統特色游戲,是基于本土文化和當地文化在繼承中發揮了作用,那么大膽整合新思維新發現,創新游戲形式和內容,挑戰傳統觀念,在教育和實踐活動,更多的是借助當地文化資源。例如,在花燈制作游戲活動中,我們邀請北帝社區的黎伯伯到幼兒園扎花燈、展花燈,幼兒萌生對花燈這種民間藝術品的興趣,于是自發地參與了制作花燈的游戲。還可以組織幼兒到北帝廟實地參觀,參觀北帝宮、學社、戲臺,欣賞歷屆獲獎的花燈作品,直觀感受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活動中,還可以大膽嘗試游戲區域不同年段活動共享,如生活游戲長廊,可以組織不同年段的幼兒共用,兒童在自己班級游戲區域活動的基礎上,鼓勵他們走出來,接觸其他游戲內容,擴大兒童游戲內容和范圍,兒童的社交技能也得到很好的鍛煉。
(四)家園共同實現本土文化的有效對接
家長資源是幼兒教育的重要推動力。幼兒園在將本土文化資源整合到游戲活動中,注重挖掘家長資源,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家園聯合,共同推進本土文化游戲,全面促進幼兒發展。? 如飛艇比賽游戲活動中,家長帶領孩子共同制作紙皮玩具飛艇,創意無限。在建構游戲活動中,家長提供廢舊材料,豐富了孩子的構建材料內容和想象空間。在生活游戲中,有效調動家長的專業資源,爭取家長智力資源支持,豐富教師的知識儲備、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因此,家園有效對接,建設游戲課程的本土化、生活化、特色化、情景化,綜合利用各種資源,挖掘地方文化,有機整合相關材料,設計主題活動,形成具有園本特色的本土文化游戲體系,讓孩子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接受民間藝術的熏陶,情感認同,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借助本土文化資源豐富幼兒游戲》孫海霞一《教育周刊》一2017
[2]2019年中山南頭鎮“奧馬杯”五人飛艇公開賽背景資料一每日新快訊A一《網頁》
[3]《讓本土文化走進幼兒游戲中》一《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