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
摘要:高中化學是一門與現實生產、生活之間有著極其密切聯系的學科,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加強知識與生活實例的結合,進而既可以加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可以真正實現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學以致用的教育目標。對此,本文從“巧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融合生活實例,實現高效課堂導入”“加強小組合作,促進學生自學探究”三個基本點出發,對如何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效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效率;信息技術;生活實例;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3-143
伴隨著一系列先進教育理念的落實,現階段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此教師們就要及時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素養,進而去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更好地培養學生們對化學學科的學習欲望。除此之外,教師要想真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其必然要充分調動學生們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要真正刺激學生們樂學、好學、會學的意識,這樣一來學生們對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也才會體驗更加深刻,最終大大加強學生們對知識核心內涵的掌握。但是在以往的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們更重視的是學生們對于一些化學方程式、實驗現象等內容的死記硬背,從而既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影響了學生們化學思維的發展。所以,教師們在接下來教學的過程中就要能夠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授課互動的過程中,從而有效改變學生們的被動學習狀態,最終充分促進學生們的化學素養的提升。
一、巧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高中化學知識中有著許多抽象且枯燥的內容,對此教師就要善于巧妙運用信息技術來提升知識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從而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并且還可以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最終留給學生們更深刻的學習印象。與此同時,課本上的教學資源始終是有限的,這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也可以拓充一部分學生們感興趣的網絡教學資源,如此一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自然更加高漲。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化學實驗基本方法”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出一些化學品安全標識的圖片,進而使學生能夠初步識別這些基本的化學安全標識。然后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一些各種化學實驗的視頻讓學生觀看,比如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進而讓學生以視聽結合的方式來感受化學實驗的魅力,有效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可以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化學的學習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融合生活實例,實現高效課堂導入
很多學生覺得高中化學知識難的另外一大原因便是學生們對知識不夠熟悉,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融合一部分學生們熟悉的生活實例,從而有效實現課堂上的高效導入。對此,教師也要耐心培養學生們在生活中主動觀察和發現化學現象的意識和能力,更要促使學生們能夠結合自身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最終引導學生們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有效加深對知識核心本質的理解。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物質的分類”這一單元的內容時,便可以融入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例,比如教師說:“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餓了,想去超市買一包餅干,你如何能最快的在超市里找到它?”學生回答:“先去食品區,再找餅干的貨架。”教師接著問學生:“這種分類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在化學中的物質能不能也進行分類呢?”進而利用生活化的教學進行課堂導入,同時也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更好的理解本節知識點。
三、加強小組合作,促進學生自學探究
高中化學中的一大核心板塊便是實驗教學,對此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實驗的整個流程,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們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精神的提升。在此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特長,要為整體的探究結果貢獻自身的力量,最終大大提升實驗的效率和質量,除此之外,各小組也可以就實驗和學習的內容進行溝通交流,進而互相取長補短,最終有效實現共同進步的目標。
例如,任課教師在教學“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這一單元的內容時,便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根據課本內容來總結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并了解各類金屬化合物的性質。學生在小組內可以互相總結和補充教師提出的問題,同時還能夠通過各種資料搜集課本外的資料,進而使得學生在小組合作的作用下快速的總結出答案,有效鍛煉學生之間的自學探究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的高中教育背景下,化學教師們要去有意識地提升課堂上的教學效率,更要能夠去滿足新時代的高中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們對化學學科的長期學習熱情。除此之外,教師們不僅要加強學生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幫助學生們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以及一部分科學、合理的實驗探究技巧,進而為學生日后學習更加深奧的化學科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未來的祖國建設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化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雷茂麗. 淺談高中化學課堂上如何提高教學效率[J]. 中外交流,2019,026(021):240.
[2]劉紅霞. 淺談如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J]. 人文之友,2019,000(015):P.2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