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高校高度重視青年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引導廣大青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進理論認同、價值認同、文化認同、身份認同、情感認同。本文立足“1+4+4”工作模式,即明確“一個導向”+上好“四堂課”+注重“四個轉化”,探討開展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高校;青年;愛國主義教育;模式
一、明確“一個導向”,夯實青年愛國主義教育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高校辦學育人全過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1]。對此,高校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管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導,以《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作為引領,立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歷史背景,明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目標導向,將歷史發展與面向未來相統一、將立足中國與放眼世界相統一,為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指明方向,圍繞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樹立高度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意識。
二、上好“四堂課”,豐富青年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一是上好“開學第一課”。在新生進校后及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黨委書記為同學們講授精彩而生動的“開學第一課”,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勉勵同學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從百年黨史中汲取豐厚滋養,涵養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賡續傳承學校紅色基因,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融入時代進步、國家強盛、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時代洪流,向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不斷奮進。疫情期間,學校通過云平臺,引導學生上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發揮專業優勢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宣傳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使偉大抗疫精神成為最厚重、最鮮活的思政大課素材,使廣大師生接受了深刻思想洗禮,愛國熱情空前高漲。教育引導廣大青年自覺把個人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個人夢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之中。
二是上好國旗下的思政課。古人說:“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通過打造“國旗下的思政課”品牌,一方面更好地推動思政課程改革創新,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同時將其作為思政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讓學生通過升旗儀式更直觀更生動的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儀式感,在國旗下聆聽老師的諄諄教誨,真真做到入腦入心。
三是上好主題班會課。新時期的主題班會課形式理應是傳統與非傳統相結合的,可以是通過老師做主題宣講,或播放愛國主義主題影片等傳統形式,更應是交互性強、時代感強、趣味性強、思想性強的主題班會課,例如讀書分享會、角色扮演、故事講述、話題研討,達到“班班有組織,個個有參與,人人有思考”的成效,引導學生圍繞“如何才是真正的愛國”這個問題醞釀自己的答案,增強愛國情懷,涵養社會責任,讓愛國主義教育牢牢嵌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增強青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是上好軍事理論課。堅持國防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將國防教育作為立德樹人、培養學生“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服務祖國、服務人民”思想教育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確立新時期國防教育與國防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定位,部署國防教育和軍訓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格局。不斷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確保國防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生活等,不斷強化國防意識與歷史使命感,強化國防教育氛圍營造,抓特色帶亮點開展國防知識普及行動,強化國旗護衛隊和“預征班”建設,有效增強青年國防意識和軍事素養。
三、注重“四個轉化”,突出青年愛國主義教育實效。
一是引導青年將愛國主義情感轉化為行動自覺。愛國主義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將愛國之情轉變為具體的愛國行動。因此,高校要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廣大青年切實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青年血脈,順應新時代新要求,促進青年愛國主義教育高質量發展。二是愛國主義教育向愛國主義特色教育轉化。利用校本人文資源,將國防教育、紅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有機結合,傳播生動故事,成為廣大學子從戎報國的強大精神養分。三是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向常態化、系列化轉化。以重大事件和特殊節日為時間節點,開展國防教育周、國防教育日宣傳活動,以及紀念五·四愛國運動、紀念一二·九愛國運動等主題活動。四是從傳統引領向“微引領”轉化。習近平總書記談到,“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占領”[2],要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公眾號、易班、抖音號等宣傳愛國主義思想,主動占領網絡新陣地,結合大學生心理特點,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思想,發表正確言論,以話語認同促情感認同,以實際行動投身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事業中。
立足新時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愈發緊密,國內環境也逐漸發生了很大變化,并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產生了很大影響[3]。站在“兩個大局”交織、“兩個百年”交匯、“兩個五年”交接的關鍵時刻,高等教育應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尤其要不斷優化育人路徑,強化協同育人合力,確保全員、全程、全方位做好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為祖國培養更多能堪大用能擔大任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
[2]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馬暉,等.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創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18(16):290.
作者簡介:劉美伶(1990—),女,漢族,貴州,碩士,貴州醫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