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琦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事業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作業創新設計,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的重視,但作業設計的創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教師在面對創新這兩個字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創新本身很難開展,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經驗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嘗試著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現狀出發,找到在減負增效背景下創新作業設計的有效措施,嘗試著通過對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來促進作業創新設計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創新;教學策略
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在一個天真爛漫的時期,在他們的世界之中,放學本來就應該是一個自由自在的去進行玩耍的時間,但教師為了促進學生的提升,通過大量的作業去占用了小學生的這一部分時間,導致學生對于作業的態度越來越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比如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需要注重質量,也需要讓學生以團隊為單位去完成作業。
一、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現狀
1. 過于注重數量,忽略了質量
在當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之中,大部分教師在注重數量的同時忽略了質量,因為作業本身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一種工具,如果教師在開展作業設計時只注重數量,想要通過量變去引起質變,只會讓學生對于作業的興趣越來越低,也導致作業的有效性越來越低。
2. 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并不會注重這一點,導致一部分學生在完成作業之后無法得到應有的提升,也導致一部分實力較差的學生無法輕松的完成作業。
3. 作業設計缺乏創新
一部分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也缺乏一定的創新,只會通過大量的枯燥的訓練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這種方式并不值得提倡,因為小學生的抗壓能力較差,他們在面對大量的作業時很難調整自己的狀態,可能會直接導致學生對作業產生厭煩的心理,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較差。
二、減負增效背景下創新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
1. 重質輕量
在減負增效背景下,教師需要將作業設計的重點放到質量上而不是數量上,因為作業的出現是為了輔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他們只是一種工具,當工具超越了學生的主導地位,成為了一種影響學生思想的道具,那對于學生的成長會有非常大的影響,教師需要通過重質輕量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
例如,我在輔導學生理解“北京的春節”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就會嘗試著開展作業設計,并且將重點放到作業的質量上,而不會通過大量的作業去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首先我需要考慮學生對于春節的了解程度,因此我會在講解開始之前對學生提出問題,自己印象中的春節是什么樣的,因為作者在描寫這一文章時,將自身對于春節和傳統文化的認知進行了表達,學生需要在此基礎上發揮出自己的想象,而學生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將自己的答案說出來,因此我會將這個任務當成作業,讓學生在課下去進行相應的研究和探索,當然學生可以選擇詢問自己的父母或者通過互聯網去查閱相關的資料,無論學生用什么樣的方式,就要結合自身的想法,給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即可。
2. 重選擇,輕統一
教師在開展作業創新設計時,也需要重視學生的選擇,因為作業本身是為了學生而出現的,如果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注重學生的選擇,不注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那作業設計的出現就沒有任何的意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先對學生進行一個全面的測試,并以這些測試為基礎,去詢問學生自己能夠想到的提升方式,在學生和自己的討論之中去確定一個正確的能夠穩定促進學生提升的方式。
例如,我在輔導學生理解“臘八粥”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就會根據學生的不同去引導學生完成不同的作業,比如有的學生喜歡進行探索作業,也就是說學生需要自發的去查閱某些資料,并結合資料整合出自己的想法,也有的學生喜歡一些較為枯燥單一的,但卻極其有效的作業,因此我會在講解完成之后給予學生不同類型的作業,比如臘八粥這一課程,首先一部分學生喜歡探索,我就會讓學生在課下和父母一起嘗試著做一碗臘八粥,以此為作業而有的學生喜歡一些表面性的東西,我會讓學生嘗試著將自己對于臘八粥的印象描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獲,并且當有了選擇之后,學生會自然而然的有一個更好的心情,因為他在選擇作業時沒有受到任何的限制,這也可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成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喜歡的事情,這種作業對于學生的提升是比較大的。
3. 重合作,輕孤身
教師在開展作業設計的過程中,也需要將重點放到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的合作上,因為大部分小學生都喜歡和自己的朋友一起玩耍,如果是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那他們做什么事情都是快樂的,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這種想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完成作業,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快樂分享給朋友,朋友的快樂也可以分享給自己,通過快樂之間的分享來促進作業趣味性的提升,也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我在輔導學生理解“魯濱遜漂流記(節選)”這一篇文章的時候,這會嘗試著引導學生開展合作,防止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導致問題出現堆積,因為魯濱遜漂流記這一篇文章所表述的便是魯濱遜所具有的冒險精神,但大部分學生在家長和學校的庇護之中并沒有這樣一種精神,因此我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探索自己曾經沒有做過的事情,當然我會先讓學生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寫下來,我會先對學生進行一個審查,防止學生去做一些較為危險的事情,在此基礎上我也會嘗試著和學生的家長溝通,讓學生家長或者由我親自去為學生保駕護航,以此來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更加輕松快樂的完成作業的氛圍,這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非常有趣的,并且學生在不斷的探索的過程中,可以更加輕松地理解這一篇文章。
總而言之,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小學語文作業減負也成為了一件必行之事,教師要做的就是在作業減負的基礎上找到正確的道路,教師可以通過作業設計來改變作業的定位,比如在創作教學之中,教師會通過大量的作業去輔助學生理解知識點,而在作業減負政策推行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更少量的作業去提高作業的有效性,也激發出學生對于作業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尹小紅.巧設趣作事半功倍——淺淡小學語文創新作業設計[J].新課程,2021(10):140-141.
[2]徐穎.減負增效 作業創新——論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優化與創新[J].考試周刊,2021(0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