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磊 柴建慶 牛家鴻 王志康
摘要:中職學校的管理與普通高中的管理不同,生源素質較為參差,再加上多元化思想觀念的沖擊,使得當代年輕人思想較為活躍,存在著更大的管理難度。中職學校要了解社會和教育形勢的變化,掌握當代中職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中職生的成長需求,通過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目標,指導構建以生為本的二級管理體系,實現管理體系的創新。
關鍵詞:中職學校;中職生;管理體系;創新;實踐
引言:
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教育工作的整體形勢,以及市場人才需求的形勢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教學改革使得更多的學生進入到中職教育,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職教育因此獲得更多的關注,為中職教育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市場經濟形勢下,對于職業技術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具備專業的知識技能,還要具備較好的綜合素質。中職學校要想抓住機遇,獲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進行教學管理的改革創新,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為社會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基礎技術人才,滿足市場的人才需求。
一、管理理念的創新
思想意識決定著行為模式,管理理念是管理體系建立和運行的依據,不同的管理理念,就會構建出不同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因此管理體系的創新首先要從管理理念的創新開始。在以往對于中職生的管理中,往往強調管理缺少服務意識,強調學校和教師對于學生群體的單向管理,這樣就造成了為了便于管理,常常會忽視學生群體的需求與權益。雖然可以通過規章制度來達到多數管理的目的,但也會引起部分學生的對抗情緒。尤其是現代的中職生,他們的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造就了他們更加具有個性化,統一強制硬性的管理,不僅會加劇他們的對抗和叛逆,還會制約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筆者認為管理理念的創新,就是要堅持人生為本的管理理念,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管理與服務并重,增加為學生服務的意識,通過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務,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和學習生活需求[1]。
二、管理目標的創新
管理目標既可以指導管理體系的構建,也可以檢驗管理體系的運行成果。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早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教育不再是只要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就可以了,還要具備職業道德、思想政治水平、品德修養、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健康身心、終身學習意識、創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那么管理目標也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綜合性發展、長遠發展為目標。這樣在構建和運行管理體系時,就要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造便利條件,為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發展提供機會和空間,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模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發展目標,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三、管理體系的創新
管理體系的創新,具體落實于組織體系的構建上。傳統的管理體系是一級管理模式,即學校直接對學生進行管理,但這種管理體系在實際的運行中明顯力不從心,而且很難保障學生的權益。目前較為主流的管理模式是二級管理模式,既以系、部為主體對學生進行管理。校長和校工作處不再直接對學生進行管理,而是負責領導系、部的管理工作,從宏觀上對管理工作進行部署、指導、協調和監督。這樣就把對學生的管理權力下放到系、部中,便于系、部依據自身專業特色來進行具體的落實。系、部的管理工作,以學生管理部門為指導中心,又具體落實到各班級中,由班主任和學生干部群體來負責落實具體的管理工作[2]。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對本班學生的管理負主要的職責。在管理中秉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制定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實行人性化的管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保障學生群體的權益,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尊重學生的人性,滿足學生的正常需求,維護學生的平等權益,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實施個性化的管理手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班主任針對本班學生建立個人成長檔案,對學生的行為和心理進行記錄,關注到每個學生的成長,發現學生的優勢與不足,客觀的評價,科學的引導,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
班干部作為班級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學生群體進行自我管理的主要形式。在班干部的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監督中,要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由學生公開推選,每學期進行班干部的換屆選拔,讓更多學生有機會進行鍛煉和提升。并通過監督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對班干部的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和提升,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促使學生群體進行自我管理。同時致力于班風的建設,強化班級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水平、品德修養、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積極的進行自我管理,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風氣[3]。
結束語:
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已經發生了變化,那么管理理念、管理目標、組織管理體系也都要隨之發生變化。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群體需求以及個性需求,通過管理引導學生的成長,通過服務便利學生的成長。通過二級管理模式,把管理工作落實到各班級,各班級再通過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來優化中職學校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曹寧,徐寶華,杜曉輝,曹傳名.中職學校學生管理體系創新研究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11).
[2]戴麗華.中職學校學生管理體系創新研究與實踐探究[J].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2019,0(8).
[3]朱正鵬.中職學校學生管理體系創新研究與實踐[J].明日風尚,201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