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關乎著社會未來發展的穩定性,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現今時期,教育行業就應當結合長遠的角度作出考慮,進行全面地創新,在人力資源培養和儲備方面,以工匠精神思想為指導,為我國社會更加長久良好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并且保證學生將來的工作也能夠切合社會發展趨勢。那么在具體的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就應當從工匠精神發展的角度出發,建立落實更具可行性和完善性的革新策略,切實保證為社會發展儲備具有復合能力的實干型人才,力求有效促進社會的更加長久良好發展。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教育;改革策略
引言
現代企業間的競爭就是人才。從現代企業的角度而言,其革新的著重點就是提升工匠精神。在人才表現出高度工匠精神的條件下,才會明顯加強企業競爭環境適應能力,就會保證企業在競爭環境中當彰顯持續穩定發展的狀態,進而也為企業更加良好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從現實情況分析中得知,人才培養和儲備的主要基地便是高職院校,其承擔著助力國家向更高層面發展的職責。基于這樣的考慮,高職院校就必須要對職業教育加大注重程度,在保證學生都具備工匠精神的同時,也大力開展全面創新工作,在加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的同時,也切實體現高職院校職能的顯著性。
1深化校企合作
截至現在,國內高職院校也不具備完善的實訓場所,即便是有院校建立了實訓場所,但還是與真正意義上的作業環境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實訓時的緊迫感,其實訓過程的狀態懈怠,未能體現嚴于律己的態度,難以有效提升工匠精神。如果采取校企聯合的措施,引導學生深入到企業環境中進行學習和訓練,就可能實現超出預期的訓練成效。這還應當把學生實習的時間設定在一個月以上,如果未能達到這樣的時間,學生無法深切體驗到工作氛圍,還應給學生的實習過程做出現實評價,調動學生未雨綢繆的意識,這樣就會激勵學生參與實習的熱情和專注力。在具體實習過程中,企業也應該為實習生發放適宜的薪資鼓勵,不能出現拖延發薪的現象,結合學生的勞動來發放工資能夠加強其工作的快捷性,助力企業更好發展。學生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企業也必須要對學生的狀態進行全面關注,如果有學生的考核成績能夠滿足企業人才錄用的標準,就可將其收錄到企業在編隊伍中,這樣能夠節省企業相關管理工作成本,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實習的熱情和專注力。由此可知,企業在提升學生工匠精神方面會起到不可替代的積極影響,學校必須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時間和空間。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首先組建專業社團,引導有著同一喜好和特長的學生集結成組,讓課堂教學得以在社群社團活動中繼續開展,促進校外和校內學習的充分聯合,這樣學生不僅會在課堂學習中了解與工匠精神相關的理論常識,也也會在活動中發展工匠精神。其次是職業院校應當以固定時間實行形勢多樣的技能大賽活動,這樣可以精準考核學生技能和素養,讓學生以主動態度投入到各項賽事活動上,可以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知識應用機會,進一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其思維拓展能力。最后是高職院校可以經常性地開設各種校園講座,邀請業內知名人士進行演講,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用他們的真實工作案例來引導學生,才能帶給學生情感共鳴,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工匠精神”的技藝之美。
3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教育工作在具體進行時,想要保證良好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就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思政教育,通過正確的思想引領促進學生建立良好的人生三觀,并對工匠精神的內涵有深化領悟,讓工匠精神滲入到人的潛意識上和言談舉止上。在思政教育教學愈加得到重視的新時期,思政與其他專業教學便被充分聯合,使工匠精神培育方式更加多元,院校需要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有力支撐,傳承與傳播工匠精神,制定適宜的經濟鼓勵政策,發掘學生專業特長和學習熱情,以使學生發展為具備工匠精神的實干型人才。在給學生實行教育學時,教師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無可替代,可體現模范帶頭引領的作用,一切從我做起,言傳身教,在具體教育環節,給學生介紹與工匠精神有關的人和故事,讓學生的思想行動都處于工匠精神的思想引領之下,使其能夠真正感知到,工匠精神與本身工作間的緊密關聯。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認同工匠精神,促進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具備工匠精神就能夠為學生未來良好發展持續提供正確的思想引領,從而使學生具備高度的思維拓展能力,保證其能夠在未來工作崗位上,能夠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并達成理想中的發展愿景。
結語
想要保證高職教育革新工作的高效開展。就應當保證所建立的教育體系具有高度的工匠精神,高職院校需要切實感知到,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現實作用,應當與企業建立長期聯合的關系,注重校內文化的傳承,將工匠精神應用于思政教育環節,多元化工匠精神培養的方式方法,逐漸強化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真正明確本身的權責,在走出校門進入工作環境時,能夠表現嚴謹作業,實時求是思考的狀態,促進學生能夠發展為有利于現代社會更好發展的工匠型實干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細妹.?基于“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2)
[2]趙津霆,張賀.?職業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與實踐研究[J].?決策探索(下).?2020(03)
[3]胡軍,劉燕德,徐佳,梁康玉.?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舉措[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3)
基金項目:2020-2021年度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LZY20133)
作者簡介:李寧(1986—),男,遼寧錦州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