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學習、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提升學習效率。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蹋牛能力,課堂效率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初中語文;高校課堂
引言
初中學生的學習更加強調學習方法,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下的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本文將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1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運用的必要性
1.1打破學習的溝通方式
傳統教學中,通常是師生之間的溝通,但是也由于班級人數較多,課堂時間有限性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頻率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也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差距較大,會出現班級學習成績不均的情況。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打破傳統教學交流頻率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模式為被動的學生提供表達發言的空間和機會,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有了更多自我發揮和表達想法的空間,同時小組內不同成員之間的思想的碰撞,可以產生新的思想火花,提升了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由傳統的傾聽者變為學習的主動者,自主探究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同時學習環境更加的輕松愉悅。其次,在進行小組分配時,教師會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分配,小組成員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幫助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課堂教學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分配不同的學習內容,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時都可以發揮自身的價值,可以在小組合作中找到自己到參與點,使得每堂課都可以學有所獲,學有所得,進而提升初中語文課堂學生的參與度。
2小組合作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1科學分組
進行小組合作的前提是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小組劃分并不只是簡單的將學生分成幾個組,而是需要教師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秉性等特定,將不同學習程度學生進行劃分,劃分的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這樣才可以保證小組之間競爭的公平性。每個小組都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組內成員的不同性格可以使得組內討論中能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小組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小組之內可以形成一個和平互助的學習模式,在小組之間可以形成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在進行小組比拼時更加的公平,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需求選擇適合自己任務,承擔相應的責任,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配合,共同進步,這樣才能夠形成正向積極的學習氛圍。
2.2鼓勵學生參與小組合作
當前的小組合作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開朗外向的學生有更多發言表現的機會,而較為內向的學生則成為了襯托,特別是在小組討論中,學習能力較弱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都避免發表自己的想法,而是依賴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在小組之內學生之間的發言頻率就產生了差異,這違背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長此以往,小組合作學習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應有的作用,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特別是對于自我認同較低的學生,需要給到這些學生發言的機會。例如,在《阿長與山海經》一課的教學中,重點需要啟發引導學生思考:本文講述了關于阿長的哪些事情?文章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去塑造阿長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阿長的什么情感?這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以此啟發學生在分析文章時,需要注重對文章主要內容和情感的分析,理清文章的主要內容,從內容中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很快掌握這些分析方法進行小組探究。
2.3有拓展學生思維
不同學生之間的思維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對待同一問題也會有不同的觀點態度,因此,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重視對問題的多方面思考。這就需要教師給到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提升個人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陳太丘與友期行》一課的講解中,根據陳元芳最后“入門不顧”,教師就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友人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這一行為是否失禮?引導小組學生根據這一問題進行探討。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觀點,在小組討論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寫出來,最后匯聚在一起,形成這個問題的答案:元方失禮,是因為友人是父親的友人,并且友人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立馬向元芳認錯道歉,面對友人真摯的道歉,元芳需要原諒友人。認為元芳不失禮是由于友人有錯在先,不僅言而無信,并且對子罵父,元芳可以入門不顧。在分析討論過程中,學生會發現無論是哪一個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是可以的。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和鍛煉。
2.4優化評價機制
小組合作教學中的評價機制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作用的發揮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評價機制可以激發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積極性。小組評價主要是小組成員之間以及小組和其他各小組之間評價競爭,教師在建立評價體系時,需要將小組成員的成績歸到小組的成績中,根據每個小組成績進行排名給予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集體意識,鼓勵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中來。對于小組氛圍較好的情況,教師可以給予更多的鼓勵,鼓勵各個小組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通過有效評價體系的設置,增加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意識,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參與,使得教學課堂更加高效。
結語
每位教師對于小組合作探究的理解都不相同,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具體運用的方式也是不相同的,但都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學習體驗和教學目標為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秦軍梅. 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策略[J]. 現代農村科技. 2016(24)
[2]邵億鋒. 如何提升語文學習能力[J]. 文學教育(下). 2017(08)
[3]劉志波. 從習慣入手,培養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J]. 課程教育研究. 2018(35)
作者簡介:周興星(1981.09--),男,黎族,貴州關嶺人,貴州師范大學本科,關嶺自治縣民族寄宿制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