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綺綺
摘 要:新課標要求,小學音樂課程教學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識譜能力,識譜且會唱譜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小學生學習現狀,筆者發現他們對音樂課缺乏重視、音樂歌曲的識譜能力也較弱。文章提出套入節奏體驗樂趣、鞏固樂理知識、學習樂器的演奏、手勢的運用、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等有效的識譜教學方法,旨在提升學生的識譜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識譜能力;課堂教學
一、小學音樂課堂中識譜教學的重要性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最具有奠基作用且最重要內容的就是歌曲的識譜教學。學生只有準確地認知音符且唱準每個音才能把歌曲唱好。小學階段的學生接觸音樂的時間很短,且對這一學科的了解較少,更需要在前期的課程中教給學生一定準確的音樂識譜的知識。對他們而言,這對后期的音樂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而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學、普及識譜知識有利于學生長期發展。
(一)識譜教學有助于學生唱好歌曲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掌握了識譜的能力后,可以去嘗試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歌曲。因為學生學習基礎的樂理理論知識,在樂感上都有一定的把握,唱歌會比以前更懂得強弱起伏、拍子停頓等等,音準也會更上一層樓。
(二)識譜教學有助于學生學習各種樂器
小學階段的學生基本都在學習各種樂器,鋼琴、吉他、架子鼓、長笛等,任何一種樂器的學習都是需要識譜的,只有會識譜,學習樂器才容易上手。這也是越來越多學生在獲得識譜教學后都學習樂器的重要原因之一,學生學會了識譜,總需要運用起來。
(三)識譜教學有助于在發展美育之余愉悅身心
德智體美勞中的美育愈發重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音樂的最大原因就是發展美育。在發展美育之余就是愉悅身心,平日學習文化課的壓力大就更需要有方式方法去解壓。學習識譜后多唱唱歌、練練樂器,陶冶情操、愉悅身心。
二、小學音樂課堂中存在的識譜問題
識譜教學在小學音樂中可謂是必修課,有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但是在課堂上出現諸如此類的有關識譜教學的問題,筆者對部分比較重點的問題做出列舉:
(一)學生喜歡學唱歌詞,不喜歡唱譜
在如今小學音樂教學中,大多數的學生在學唱歌時會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反應。首先在學唱歌詞的時候,每個學生都是精神抖擻且十分主動的,學習歌詞的能力也十分的強。可一旦讓他們學習識譜的時候,他們就開始精神渙散了,感覺到學習的內容沒有吸引力,課堂氛圍不夠濃厚。
這是學生面對聽覺教學和視覺教學的不同反應。在音樂教學當中,教師喜歡用聆聽、欣賞等方式導入,而學生在聆聽的過程就已經開始跟著歌曲去哼唱歌詞,但是哼唱譜子的學生少之又少。此時,教師就更應該讓學生在初次聆聽的時候著重注意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緒等音樂要素,讓學生養成習慣,在學唱音樂前先學會去感受音樂。聆聽過后再把歌曲的譜面放出來范唱,教師范唱過后讓寫生把譜子里每個音名先過一遍,再讓學生進行譜子的跟唱。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教唱歌曲的譜子過程中,學生特別容易感到乏味,容易分散注意力,出現開小差、打瞌睡等現象。而經過譜子的學唱后,進入到歌詞的教唱時,學生又特別感興趣,開始認真學習。這個現象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教師更需要講究方法。
(二)學生的對樂理知識的掌握有所欠缺
在小學音樂課的教學中,樂理知識是最基礎、最不可缺少的學習內容。就像建房子一樣,地基沒有打好,樓層再高也會崩塌。所以,在音樂課堂的教學中學生對所學過的樂理知識掌握得不夠就會導致后期的學習、練習都無法完成。就如筆者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邀請學生上來寫出一個完整的全休止符、一個完整的二分休止符、一個完整的四分休止符、一個完整的八休止符;一個完整的全音符、一個完整的二分音符、一個完整的四分音符、一個完整的八分音符。”所邀請的幾位學生基本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這就是在查漏補缺中發現學生對樂理知識的掌握還不到位。正是因為他們對這些知識點的欠缺,才會導致他們在掌握樂理知識中越來越吃力。
三、小學音樂課堂中有效的識譜教學方法
針對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會出現的種種有關識譜教學的問題,筆者找出不同的解決辦法。
(一)帶入節奏體驗樂趣
運用節奏去鍛煉學生識譜能力是小學音樂課堂中最為常見且推廣的一個方法。首先要知道7個音的音名,然后通過學生對節奏節拍的把握去鞏固、加強學生的識譜能力,包括從譜子當中掌握音樂節拍的高低、強弱、快慢的規律,這樣的方法能讓學生很快進入狀態,加深學生對譜子和節奏的認知,最重要是對識譜教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鞏固樂理知識
由于學生的樂理知識的欠缺,所有解決的方法必然會是要補充、鞏固樂理知識。教師最好能夠在課前進行樂理知識的搶答,既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之間形成競爭力,引導學生多學習,又可以在無形中補習了樂理知識。教師也可以專門抽出一兩節音樂課的時間概括樂理的知識大綱,強調重點內容,梳理樂理知識的來龍去脈,既讓較大意的學生能夠找到正確答案,也讓較細心的學生能查漏補缺。
(三)學習樂器演奏
學習樂器演奏是一個學會識譜的好方法。在學習演奏前可以要求學生把樂器的譜子的音名唱一唱,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一旁進行樂器的演奏,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演奏樂器所發出來的音高進行模仿或者是進行音高的自我調整。在不知不覺中既鍛煉了學生對于音高的認知,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覺判辯能力,更能提升學生的識譜能力和歌曲的演唱水平。而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廣泛應用鋼琴樂器、電子琴樂器、吉他樂器、口風琴樂器等樂器給學生做伴奏,能讓學生進行跟唱,在跟唱過程中能鍛煉學生的音準。而且跟著樂器一起唱更能唱準,還能增長學生的自信心。
(四)運用手勢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一年級已經學過柯達伊手勢。在做出相應的柯達伊手勢的同時哼唱出相對應的音。7個不同的手勢、不同的高低、唱出7個不同的音名。當然學生需要熟練掌握柯達伊手勢,才能通過變換不同的手勢去唱出不同的音名和音高。而在此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意音高的演唱,以及在音高與音高的變換過程中注意音程和旋律的出現,只有學生掌握一定的規律才能唱好不同的音高。
(五)運用多媒體手段
在小學音樂的課堂中加入多媒體的運用,創設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運用各種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可以讓枯燥的音符變得生動,讓沉悶的課堂變得輕松,最主要是能夠幫助學生能從視覺、聽覺去學習識譜知識、提升識譜的能力。另外可以運用不同的多媒體卡片或者是相關的節奏拍打的卡片,幫助學生去深入歌曲當中,引領學生去主動地拍打節奏、識讀譜子。此外,還可以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添了音樂課程的趣味性,有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結語
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學習,是打基礎的階段。而與此同時識譜教學就如建筑高樓的基石,教學只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簡化識譜學習過程,由淺至深進行教學。只有學生能接受的識譜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貫徹新課標,才能更好地發展美育,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熱愛,讓學生感知音樂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周宇,羅佳玉.小學音樂識譜教學的重要性[J].新課程(小學),2016(10).
[2]鄭婉婉.小學音樂識譜教學的現狀及措施[J].赤峰學院學報:作文教學研究,2017(02).
[3]朱漪.淺談小學音樂識譜教學的有效策略[J].華夏教師,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