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摘要:步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初中教育階段,班主任的工作是極為重要的,在班主任工作中開展德育教育是目前初中階段的重要教育目標,是初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并不能僅僅依靠班主任一方的力量,而是需要與學生家長之間相互配合來達到應有的教育質量。班主任工作中開展德育教育不僅能夠充分提升班主任的自身道德素養,對學生能夠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中學生規范自身的動作行為,提升到的素養。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教育;教育策略
德育教育,是目前初中階段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是幫助初中生自身綜合素質的主要方式之一。初中班主任在學校中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重心,也是與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密切的人,學生的一舉一動都能夠被班主任所掌握。在這種教學氛圍下,既能夠促使學生養成一個高尚的品格,還能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提升初中生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利用這種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
一、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的特征
(一)教育體制的必然發展性
教育體制的改革,使得初中教學目標與以往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家長都是以成績論英雄,所開展的教育都是圍繞考試成績的,這對于初中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反向作用,可能會造成學生學習成績高、德育成績低的現象。而現如今有相當一部分初中生的家長較為開明,認為學生的道德品質更加重要,這種想法也促使了教師的道德品質有所提升,在這種良性循環下,初中生的德育教育質量變得更高。
(二)由班主任主導德育教育
初中生的學習任務相較于小學來說是較重的,初中生一天基本是在學校中度過。因此班主任作為與初中生相處時間最多的角色,有一定概率在長時間的相處中出現一定的問題因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因素就是師生之間存在矛盾,而班主任此時的行為會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產生影響。教師應該根據現有基礎來營造一個完善且全面的教學環境,班主任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應該不斷發揮自身的主導性與引導能力,在教學中及時改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習慣,從而保障學生未來的健康發展。
(三)教師家長形成教育合力
切之有效的德育教育離不開教師與家長的合作。教師還應該與家長進行高效溝通,讓家長也參與到德育教育工作體系中來。班主任是連接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紐帶,因此班主任能夠決定兩方面是否形成教育合力。高效的溝通能夠切實轉變家長們傳統的小學理念,也能夠促進德育教育的發展。
二、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班主任以身作則,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質
初中生已經到了一個快速發展期,此時他們的思維與性格都處在一個塑造階段。班主任自身行為會對學生產生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保持著一個道德品質高尚,擁有清晰且明確的目標,那么對于初中生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就將班主任作為學習目標,塑造一個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去學習更深層次的事物,通過這種方式來實際運用學習到的知識,能夠充分提升個人素養,這是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二)規定學生行為標準,維護良好班級風氣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時期,十幾歲的年紀自我意識慢慢出現,個性也變得越來越強。在這個階段,初中生往往更希望自身的特立獨行,此時班主任就應該針對這種情況來規定學生的日常行為標準。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來讓學生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來修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并建立一個針對學生的監管體系,對嚴格遵守行為標準的學生進行充分的肯定與表揚,對于有悖于道德行為制度的學生要適當地進行批評教育,通過這種公平公正的教育方式來維護良好的班級風氣。
(三)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交流,改正學生不良習慣
初中階段,學生往往都具備較強的自我意識,這種意識的外在表現有強有弱。但是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較強的自我意識卻會對教育效果產生一些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需要加強與學生和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掌握家長們的教育思想,在這個基礎上設計針對性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們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將學生的不良習慣積極改正,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對初中生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班主任需要時刻保持自身的職業操守與個人品格,其次要在初中生的行為習慣基礎上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最后,班主任應該拉近自己與初中生之間的關系,來設計切實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讓初中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這對于初中生未來的發展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參考文獻:
[1]王洪濤.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施策略[J].考試與評價,2019(12):104.
[2]譚建新.新時代下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特點與實施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1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