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娟
摘要:在我國教育教學體制中,中職教育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其擔負著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的責任,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中職學校中所招收的學生一般為初中、高中等學生,這類學生文化水平不高,且一些學校還是少數民族學生多一些,故除了要開設共通專業之外,還應融入國通語課程。本文主要從學生的主動性角度,分析優化中職國通語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中職國通語;學習主動性;策略
國通語教學在少數民族地區已經持續了很多年的時間,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少數民族學生接觸的人大多都是本民族語言,故很少會應用到國通語,對國通語的重視度也不高,認為國語用處不大。在錯誤的觀念引導之下,導致部分中職學生國通語基礎能力薄弱,就業困難。因此就需要加強分析中職國通語教學的現狀以及提升學生主動性的策略。
一、中職國通語教學現狀分析
國通語是少數民族中職學校會開設的一門課程,其可以讓這類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的通用語言,為學生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由于學生對于國通語課程的重視度不夠,在日常生活中并沒有較好的應用國通語,也導致學生的國通語基礎薄弱,學習的興趣不高。其次中職教師在教學國通語時存在盲目性,比如教學的知識結構和體系比較單一,教學觀念落后。在教學環節并沒有引導學生利用國通語進行溝通的,互動性不強。最后缺乏較好的國通語應用的環境。國通語本身就是一門語言,其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交流和交際,不斷的獲得提升。但是從中職學生日常的溝通狀況來看,很多少數民族學生并沒有運用國通語進行溝通,仍然是采用的家鄉語言,這也是國通語教學無法得到合理應用和提升的原因。
二、提升中職學生學習國通語積極性的策略
(一)基于情境教學法,提升國通語課堂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國通語的前提。而興趣的來源,除了學生本身的一種喜好之外,更離不開課堂的趣味性。如果中職教師為學生所創設的國通語課堂是精彩紛呈的,多姿多彩的,那么在無形中學生就會參與其中,聆聽教師的教學內容。從該角度分析,就需要中職國通語教師能夠基于中職學生的學習狀況,合理地為學生創新教學的方法。情境教學法是以信息技術為載體,逐步發展起來的,其可以將一些較為枯燥乏味的文字轉變為圖片、視頻,在可視化圖片的引導之下,增強學生的參與度以及整個課堂的趣味性。
(二)基于小組合作法,增強學生參與度
在中職院校,國通語可謂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學生必須要轉變只重視專業課,忽略國通語課的觀念,要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完成一系列的活動。當然,作為教師,也應該在課堂中融入探究式的、合作式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這類模式中探究國通語學習過程中的難點,相互合作,共同提升。在基于小組合作開展國通語教學時,教師應將學生合理分組,人數可以確定4或者6人。小組成員的成績和能力要盡可能的差異化,這樣才能夠互補,也可以保證每一個小組總體水平是均等的。
(三)因材施教,對學生合理引導
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都是存在差異的。尤其是一些中等或者是差等的學生,長期學習國通語時不能夠獲得較好的成績,這類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自信心,主動放棄國通語這門課程?;诖?,教師就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學生合理引導。首先教師要通過考核的方式,了解班級學生過于水平,對其準確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制定合理的教學措施。其次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即是根據學生的理解、學習能力等,將學生分為A、B、C三個等級,在教學內容要根據三個等級的能力合理設置,凸顯出由易到難的層次性,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接受,繼而打好國通語基礎。
(四)融入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用國通語交際
學生對于國通語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原因,除了課堂較為枯燥之外,還和學生并沒有一個較好的國通語應用的氛圍和空間有很大的關系。在日常教學以及課后,教師都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這樣一個國通語交際的空間,鼓勵學生用國通語和同學進行溝通,讓學生在不斷溝通的過程中提升國通語交際的能力和素養。比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針對國通語課程中的相關內容,讓學生用國通語進行情境的對話、用國語開展辯論賽、用國通語去描述身邊的一些人和事。將國通語逐步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體會訴說國通語的樂趣,逐步產生主動運用國通語訴說的意識。
三、結語
國通語是我國的通用語言,無論是哪一個民族,都應該學會訴說這門語言。這不僅是自身能力的一種體現,還有利于為中職學生將來更好的就業打下基礎。作為中職國通語教師,要遵循中職生的能力特征,為學生合理的創設教學的方法,提升整個國通語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課堂中互動。積極的鼓勵學生用國通語進行交際,提升學生應用國通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剛.中職少數民族國語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6):177.
[2]劉偉利.提高內地新疆中職班國語水平的策略及方法研究[J].散文百家,2019(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