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友容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中小學生身心發展及社會進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產生了一系列不良影響。本文主要對當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多個方面出發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改進和深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改進策略
1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進程不斷加快,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續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模式落后、重全體輕個別、重形式輕質量、師資專業化程度低等,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2.1教學模式過于落后
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主要是以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為主,很多教師過于重視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學過于程序化和模式化,因此在教學方法、內容、目標、過程、結果等方面都缺乏統一的標準,進而導致教學性是單一化,教學效率較低,難以有效確保教學質量。作為體驗式為主的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與數學、英語、語文等學科一樣,僅從理論角度出發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主觀感受。
2.2忽視個別學生問題
現階段,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課堂授課仍然是主要模式,過于重視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講授和普及,而忽視了個別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學校而言,升學率是其重要目標,因此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相對較低,所以不注重投入人財物等資源,但國家政策要求學校必須要重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學校只能通過課程講授等方式服務全體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普及。對教師來說,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老師都身兼多職,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授課能力,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缺乏敏感度,因此不容易發現和解決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2.3重教學形式輕質量
為迎合國家政策及教育部門的檢查,有些學校在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大搞形式主義,在面臨檢查時,會大做文章,通過在校內宣傳板進行宣傳、挑選學生代表發言、邀請專家講座、推選優秀教師開展教學、補寫教學材料等,原本一個學期或者幾個月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有些學校一周之內就全部完成。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這種形式主義普遍存在,使得心理健康課程成為中小學眾多課程中的一門副課或者補充,要讓步于其他文化類課程,因此心理健康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2.4師資專業化程度低
很多學校在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沒有配備專業的教師,缺乏多方力量支持。首先,很多學校沒有對現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缺乏理論和實踐培訓的機會,其在專業知識掌握、教學技能等方面還存在欠缺,難以提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同時,有些中小學校尤其是農村地區的中小學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沒有從外部引進專業化心理健康教師,因此教師資源十分匱乏,難以滿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進對策
3.1堅持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在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理論知識講授固然重要,通過有效的理論教學能夠使得小學生充分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其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但開展實踐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學生和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不足,因此要對家長、學生、教師進行理論知識的普及,同時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體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提升學生和家長的參與度。教師要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以此提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3.2堅持全體和個體相結合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重視全體學生,還要重視個別學生的情況,堅持全體和個體相結合。有些學生因為某些方面的因素,在心理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進而會產生極端行為,其身心發展受到重要影響。所以,教師要提升專業能力和素質,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全體學生的發展,還要提升對個別問題學生的關注度,提升敏感度和責任意識,及時發現這些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面和質量,確保每一名中小學生都能夠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3.3堅持教學形式與質量并重
學校要明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這是國家課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是對現有學科的重要補充,同時能夠通過實踐活動等方式提升教師授課的靈活性和心理素質。這些都需要堅持教學形式與質量并重,教育部門要做好相應的監督管理工作,學校要制定出相應的培養方案,教師要提升重視度,轉變傳統的認知和錯誤思想,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而家長也要充分協助學校做好相應的服務保障工作,通過多方努力共同提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3.4多方共建專業化教師隊伍
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必須要引導多方參與,共同組建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首先,要邀請專業醫師進行講座,組織中小學生到醫院參觀學習,幫助其理解相關知識。同時,有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嚴重,已經超出了學校的能力范圍,因此要及時就醫,所以必須要做好醫校合作。教師要做好協調工作,承擔相應的教學任務和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疏導,通過專業化的培訓提升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打造一支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師資保障。
4總結
新時期,為全面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教育行政部門必須要全面提升重視度,而家庭也需要強化對中小學教育的關注和引導,教師要強化心理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識,全面優化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全社會的合力,全面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質量發展。這樣一來能夠有效保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整體水平,更好地滿足中小學生身心發展需求,以此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出新時代建設者。
參考文獻:
[1]顧征英.加強我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建議[J].江蘇政協,2021(03):52-53.
[2]韓麗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發展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20(07):10-11.
[3]肖瑩,單李丹.互聯網背景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戰與應對[J].教師教育論壇,2020(1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