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鵬勃
摘 要:在小號演奏過程中,呼吸技巧決定了演奏水平,可以說呼吸技巧就是小號演奏的核心,能有效賦予小號生命力。正確的呼吸技巧對于小號演奏而言,是一種基礎技巧也是演奏根本。基于此,對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的運用進行分析,探討了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的重要性,闡述了其常見的呼吸方法,并總結了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的練習方式與表現形式,有助于提升整體小號演奏質量。
關鍵詞:小號演奏;呼吸技巧;運用方式
小號是最常見也是最普遍的銅管樂器之一,由于音色響亮高昂且極具輝煌感,整體表現力極為豐富。演奏小號需要相對較高的演奏技巧,也需要一定的激情和表現力。很多人對小號的認知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小號是銅管樂器就是通過哨片發音,但是小號是通過唇振發音的且沒有哨片,因此小號演奏中對演奏者的呼吸技巧有著極高的要求。演奏者除了需要掌握基礎正確的演奏口型外,還要有相對健康的身體和優秀的呼吸控制能力。小號演奏是通過唇部將氣流吹入擴音管,通過呼吸技巧展現藝術性,呼吸的過程也是小號演奏最重要的過程。
一、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的重要性
世界范圍內,不論是美國著名小號演奏家溫頓·馬薩利斯的爵士演奏,還是歐洲藝術家莫里斯·安德烈和納卡里亞科夫的古典演奏,無論哪個國家、什么流派在小號演奏中對呼吸技巧的重要性都極為肯定。就像人沒有氧氣呼吸就會凋亡一樣,小號如果沒有呼吸技巧就會顯得粗糙,呼吸決定著小號的靈魂,也體現了演奏者賦予的生命力。準確的口型、優質的發聲動力帶來的音色讓小號演奏極具藝術性。可以說小號的藝術表現和演奏感染力與呼吸技巧息息相關,呼吸技巧是每一個小號演奏家必須學習優化練習的方向,由此可見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的重要性。
二、小號演奏中的常見呼吸方法
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需要保證自然協調,是基于日常胸腔呼吸過程建立的呼吸方法,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需要逐漸轉換成一種潛意識行為。就像人日常的呼吸一樣每分鐘頻率在十五次到十八次,小號演奏中呼吸也有一定的頻率和變化。對于不同的音色、音域、音調,要求有著一定的呼吸方式變化,呼吸技巧運用不科學會導致小號演奏中出現很多問題。常見的呼吸方式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法三種,這三種各有利弊,需要仔細分析后進行比較采納。
胸式呼吸法就是依賴胸腔完成整個呼吸過程的呼吸技巧,這種呼吸技巧在演奏過程中普遍存在吸氣時較為急促,導致吸氣量較少,達不到演奏需求值,而在這個過程中氣息供應不足導致心臟收縮不平穩進而在演奏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小號聲音波動,影響演奏效果。胸式呼吸法相對而言局限性較大,且現階段隨著小號演奏的不斷進步,已經逐漸邊緣化。
腹式呼吸法是通過腹腔發力催動整個呼吸過程,在呼吸過程中腹部的起伏保證吸氣時吸氣量足以滿足演奏需求,且整體演奏相對較為省力,不會出現演奏中途吃力導致小號演奏聲音不穩定現象。但是腹式呼吸法也有一定的問題,即在演奏呼吸量較大的樂譜時還是會出現呼吸量相對較少的問題。腹式呼吸法對樂譜有一定的要求,需要針對性進行呼吸方式調整。
胸腹式呼吸法就是將上述兩種呼吸方式相結合,借助胸腔和腹腔兩部位進行呼吸協同,進而實現呼吸與胸腹肌肉聯動。胸腹式呼吸用最省力最不易疲勞的方式將呼吸的吸氣量提升到最大值,以完成長篇樂章及呼吸量要求較大的樂譜的演奏,是小號演奏中最普遍最常用的呼吸技巧。
三、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的練習方式
(一)站立式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練習
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中最重要的呼吸練習就是站立式呼吸練習,在進行練習時需要演奏者放松站立并放松口腔肌肉,將喉嚨整體打開逐漸開始吸氣,整個過程由緩至急,但是在每次呼吸間隔都要有停頓,需要演奏者能夠對腰部肌肉自由掌握。在進行站立式呼吸練習時需要對站姿進行統一標準規范,避免練習過程中出現胸部先于喉嚨開始擴張出現沉肩或者提肩現象。呼吸時提肩沉肩會對呼吸順暢度有一定的影響,造成呼吸質量較差,不夠自然。站立式小號演奏呼吸訓練的主要目的是保證整體放松狀態并提升呼吸過程中的吸氣量。
(二)坐臥式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練習
在站立式呼吸練習不能良好掌握的時候需要針對性進行坐臥呼吸訓練。首先將身體放松平躺在床上,將一塊平板放在肚子上進行呼吸練習,在呼吸過程中平板會隨著呼吸起落,通過觀察其起落狀態感受呼吸狀態。當找到呼吸狀態時逐漸從平躺到坐起,雙手對腹部進行按壓,保持平躺時的呼吸感覺進行呼吸訓練,也有部分演奏者在訓練過程中用一定壓力的束腰輔助進行呼吸訓練。這種坐臥式小號演奏呼吸訓練主要是為了感受呼吸感覺,調整呼吸狀態,從而能更好地完成站立式呼吸練習。
(三)無實物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練習
很多小號演奏者在訓練時都有著相對較好的演奏狀態和呼吸感覺,然而即使已經通過系統的訓練來進行呼吸調整,拿起小號時還是會下意識緊張,不夠放松,導致演奏不夠自然松弛,針對這種情況需要進行系統的無實物訓練。一般是先進行放松,不拿小號只進行口型調整和呼吸訓練,在吸氣時保證整體吸氣頻率均勻,并維持一個相對較慢的吸氣速度,在整個胸腔吸滿氣后屏住呼吸保持兩秒以上,然后保證緩慢均勻地進行呼氣。循環這個過程,集中精神仔細感受體會呼吸的過程,在吸氣過程中會逐漸感受到氣息進入腹部并產生起伏,呼氣時會感覺氣息逐漸抽離腹部。在整個呼吸過程中需要保證呼吸頻率相對較低,并仔細嘗試進行腹部氣息控制操作,在無實物訓練過程中逐漸實現對氣息平穩度的控制,保證整體演奏較為自然。
(四)小號演奏中長音呼吸技巧練習
小號演奏過程中很多曲譜會存在長音演奏,這需要小號演奏者進行針對性訓練。首先以站立狀態進行放松,并保證正確的站姿、握號姿勢、口型、呼吸方式,然后開始吸氣,用自然的呼吸進行一個音的吹奏。在這個訓練中一般都是進行中音G吹奏訓練,這主要是因為中音G的音高正好適合長音訓練,用盡全部氣息來吹奏這個音直到無法吹奏出聲音為止,循環這個過程。在長音訓練時最重要的就是所有的演奏要求統一按照標準進行。長音訓練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進行呼吸控制訓練,并有效提升演奏者的肺活量。
所有小號演奏呼吸訓練都要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需要將自身動作與呼吸和肌肉狀態進行協調,實現聯動。在訓練過程中發掘最省力最優質的呼吸狀態,并不斷進行呼吸肌肉耐力訓練,加強演奏者對口部、胸腹部肌肉的控制力。
四、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的表現形式
當小號演奏者準確掌握一定的呼吸技巧后,會逐漸開始自主發掘演奏中呼吸技巧的表現,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定的引導,幫助演奏者解決演奏不穩及演奏音準不夠清晰的問題。這樣有助于提升整體演奏質量,保證整體演奏的流暢性和藝術性,更好地還原創作者的藝術理念、藝術思想。
在小號演奏過程中針對高音和吐音需要格外注意,演奏過程中高音屬于一種不可捕捉的元素,也是小號最為特色的部分。在高音演奏過程中不能僅注意嘴部動作,還需要針對性進行嘴唇振動分析。高音的產生是由于振動速度快、頻率高,但如果只是采用這樣的方法,會導致演奏張力不夠,演奏特色不足。在高音演奏時,演奏者需要明確越高的音就需要越快的空氣流速,需要嘴部肌肉、腹部肌肉、呼吸技巧聯動結合進行氣息控制,進而保證小號高音演奏更具有穿透力,更加高亢圓潤。
在小號演奏的吐音演奏時,需要演奏者明確這種發音形式主要是在表現一種歡快熱烈、活潑喜悅的情景和心情。這種演奏形式需要演奏者在呼吸技巧和舌頭的控制方面都格外注意,但是不要將舌頭作為主體導致用力過猛,舌頭緊張,這樣會導致整體演奏不自然,也無法展現歡快活潑。單外吐或單內吐都需要保證口型正確。同時,舌頭要在自然狀態下輕貼唇部內沿,呼吸時需要迅速完成后縮保證氣流短促,單內吐過程中舌根會堵住上顎形成封閉空間,在呼吸時迅速將舌頭前送,在呼吸和口型以及肌肉配合下自然發聲。
綜上所述,呼吸技巧對小號演奏的限制性較強,制約著小號表演的藝術性和流暢性,想要提升小號演奏水平就必須重視小號演奏中的呼吸技巧。
參考文獻:
[1]劉昊.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的運用[J].參花(下),2019(12):121.
[2]馬金龍.小號演奏中氣息的訓練與運用[J].北方音樂,2019(10):75,77.
[3]付少巍.呼吸技巧在小號演奏中的運用分析[J].黃河之聲,2018(4):22-23.
作者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