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靜宇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些不良風氣逐漸出現,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宣傳主流文化、弘揚紅色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紅色文化承載了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時代訴求和革命行動。在互聯網媒介生態下,以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為載體的紅色文化逐漸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尤其是紅色影視作品,它發揮著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人們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別山紅色影視作品的傳播現狀,闡述了紅色影視作品在網絡傳播過程中遇到的機遇和挑戰,探討了大別山紅色影視作品網絡傳播的策略。
關鍵詞:大別山;紅色文化;紅色影視作品;網絡傳播
注: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大別山紅色文化網絡傳播研究”(2022-ZDJH-00441)研究成果。
大別山位于安徽省、湖北省和河南省的交界處,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大別山紅色影視作品以黨史、軍史為主,彰顯了廣大革命群眾在大別山地區鑄就的不屈不撓、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1]。在新媒體環境下,紅色影視作品如何立足和發展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命題[2]。
一、大別山紅色影視作品的傳播現狀
大別山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許許多多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這里留下了一個個光輝的足跡。大別山紅色文化是革命先輩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為此,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來對其進行保護和發揚,影視行業也通過拍攝一系列相關的影視作品來弘揚大別山的紅色精神。例如,2014年,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鐵血紅安》所呈現的就是大別山的紅色革命歷史,講述了紅軍戰士們智勇雙全、百煉成鋼的傳奇故事;2020年,六安市金安區委組織部出品的紅色微電影《號聲回蕩》就是以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實施戰略反攻的首次大捷——張家店戰斗為背景,以一把“軍號”為線索,緊緊圍繞“傳承”的主題來展開故事情節的。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影視作品的類型更加多元化,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全新的方式,有利于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歷史與英雄人物。但是在現實中,網絡傳播所具有的分眾化、碎片化特征使得人們更傾向于選擇關注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娛樂性較強的訊息,而對紅色文化方面的信息關注較少。這使得紅色文化的傳播受到一定的阻礙,降低了紅色影視作品在當代青少年群體中的影響力。同時,在媒介市場化、商業化的背景下,部分紅色影視作品還呈現出過度娛樂化、低俗化、虛構或扭曲歷史的現象。
二、大別山紅色影視作品網絡傳播過程中的機遇和挑戰
(一)網絡傳播給紅色影視作品帶來的機遇
為了順應時代要求,紅色影視作品不僅可以通過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來傳播,而且可以通過發布短視頻片段以及制作網劇的形式來傳播,吸引大量網民的注意。這樣既可以擴大受眾群體的規模,又可以讓紅色影視作品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
首先,網絡傳播的即時性強。紅色影視作品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實現第一時間、第一速度的傳播,這是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媒體所無法企及的。其次,網絡傳播的門檻較低。網民可以自由地在網絡平臺上交流溝通,并針對紅色影視作品中的主人公、劇情內容等進行討論,增強自身對紅色影視作品的理解,擴大紅色影視作品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此外,網絡傳播可以弱化紅色影視作品的嚴肅性,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這類作品。影視作品可以將歷史知識轉化為圖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從而為受眾制造出“親臨現場”的“擬態環境”[3],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受眾群體的價值觀念。例如,可以將紅色影視作品剪輯成短視頻或者以圖片拼接的形式上傳至微博、抖音、微信等媒體平臺上,利用平臺上的大量用戶,以親民化的形式進行宣傳。
(二)紅色影視作品網絡傳播過程中的問題及原因
21世紀以來,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和紅色歷史都被翻拍成了電視劇或改編為電影。互聯網的及時性、互動性、便捷性等特征在促進紅色影視作品傳播的同時,也使其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以往人們大多都是通過翻看書籍和文獻的方式來了解紅色文化,并且往往是懷著嚴肅和理性的心情來完成閱讀的[4]。但是,隨著紅色影視作品在網絡世界中的廣泛傳播,紅色文化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逐漸被削弱,甚至出現了過度娛樂化、扭曲和虛構歷史的情況,使得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對于歷史的認知狀況出現偏差,違背了人們利用影視作品和互聯網技術推廣紅色文化的初衷。
大別山紅色影視作品是根據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語境,以宣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目的而制作的精神產品。在早期的傳播過程中,紅色影視作品的影響力會在政府的支持下實現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后期的傳播過程中,其影響力往往會逐漸減弱。這是因為隨著電影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受眾分眾化現象的出現,人們對與主流文化相關的紅色影視作品的關注度會逐漸降低,導致紅色影視作品在整個影視行業當中的市場競爭力不足。另外,以青年群體為主的新時代網民很難對紅色影視作品產生價值認同和情感共鳴,這也是紅色影視作品在網絡傳播過程中受限的原因之一。很多參與紅色影視作品網絡傳播的青年群體可能對革命歷史并不熟悉,除了在課堂上偶爾接觸到相關內容,很少能夠在課余時間或現實生活中感知到紅色文化。他們通過手機、平板等智能終端來獲取信息時,會把關注度更多地放在休閑娛樂方面,與紅色影視作品的革命話語背景相偏離,使得紅色影視作品在網絡傳播過程中出現傳播動力不足的狀況[5]。
三、大別山紅色影視作品網絡傳播的策略
(一)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工作,重視傳播受眾
新媒體環境下,劇方要想讓大別山紅色影視作品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要使作品契合受眾的消費心理和興趣特點外,還要重視作品的前期工作、中期工作以及后期工作,采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促進紅色影視作品實現更好的傳播。首先,在拍攝紅色影視作品前,劇方應對市場環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積極開展好前期的宣傳工作,為紅色影視作品后期的傳播奠定良好的粉絲基礎。例如,劇方可以在網上公開招募紅色影視作品的演員,增加與網民之間的互動,了解受眾心中對于紅色影視作品的理解,激發受眾的參與意識。其次,在拍攝紅色影視作品期間,劇方可以在微博或抖音等媒體平臺開通官方賬號,經常發布一些劇照或者花絮視頻,以文字、圖片、表情包等形式與觀眾展開互動。同時,媒體平臺上的官方賬號可以和劇方的主創人員,尤其是有粉絲基礎的主創演員進行頻繁互動,吸引粉絲對于紅色影視作品的關注。最后,在紅色影視作品的播出期間以及首播結束后,劇方要重視受眾的反饋意見,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延續紅色影視作品的播出熱度[6]。
(二)創新傳播內容,增強紅色影視作品的內在感染力
紅色影視作品之所以會在網絡傳播的過程中與受眾產生隔閡,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前紅色影視作品的內容不能滿足受眾的觀看需要,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因此,劇方應針對當前受眾的需要,對紅色影視作品的內容進行創新,加強紅色影視作品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以吸引更多的受眾,發揮紅色影視作品對受眾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作用。同時,劇方還要不斷地豐富紅色影視作品的主題,挖掘紅色文化與當今社會之間的聯系,通過對歷史事件或革命英雄的描繪來向受眾傳遞積極向上、勇敢無畏的精神和態度。此外,劇方還應全方位、多角度地刻畫歷史人物,盡可能地去還原歷史真相,避免出現扭曲或虛構歷史的現象,使得受眾對紅色影視作品產生反感心理。
四、結語
互聯網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大別山紅色影視作品的發展,但是在當前大別山紅色影視作品網絡傳播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傳播內容有限、傳播受眾群體狹小等一系列問題。要想實現大別山紅色影視作品在網絡空間中的有效傳播,需要政府、影視行業以及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地運用各種大眾傳播媒介,不斷豐富大別山紅色影視作品的傳播內容,才能更好地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偉.紅色文化傳播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基于濟青棗三地的調查與思考[D].濟南:山東大學,2014.
[2]薛瀚.新媒體環境下中國紅色電影傳播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7.
[3]高原.井岡山紅色旅游品牌的網絡傳播策略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2.
[4]徐峰.數字時代紅色文學經典的傳播困境及對策探析[D].恩施:湖北民族學院,2017.
[5]張運曉.全媒體背景下的沂蒙紅色文化傳播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6]張非凡.傳播學視域下淺析網絡文學IP改編影視作品的傳播策略與效果: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為例[J].戲劇之家,2021(5):163-165.
作者單位:信陽農林學院旅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