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重
摘? 要:朗讀不僅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拓展思維以及陶冶情操。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一、朗讀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學生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發展語言。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親身經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反復朗讀,從草原藍藍的天、綠綠的草,藍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這些明麗的色彩深刻體會“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體會“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二、朗讀有助于審美教育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
三、朗讀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誦”不僅是“口”的發音活動,也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如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時,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想象、體會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燒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我”對戰友被火燒的極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時此刻邱少云為了整個班,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斗的勝利,像千斤巨石般,一動也不動,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堅強。學生對邱少云崇高精神的贊美,是學生的認識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
四、朗讀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朗讀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少年閏土》一文,作者用簡練、樸實的文筆,刻畫了一個勤勞樸素,健康活潑,聰明可愛的農村少年形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朗讀這種閱讀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多次與文字接觸,讓閏土的可愛形象逐步再現在學生的腦海中。在此基礎上,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自由讀、小組讀、同桌互讀等,讓學生熟讀課文。通過這樣的朗讀訓練,把學生的思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從而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將朗讀訓練貫穿于閱讀教學始終,落實到每個環節,使學生通過朗讀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徐靜.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策略分析[J]. 祖國,2019(17):149-150.
[2]錢瑾.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 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