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衛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將數學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起來,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借此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理念的理解程度。此外,教師還應科學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使數學課堂教學立體化,借助立體化的教學情境,提升數學知識的應用實踐性,進而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了進一步分析和探討,希望可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有效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引導性;學習興趣
一、分層教學,突出個性化教學理念
在課上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使用分層教學方法,突出個性化教學理念。受限于大班授課形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能無法針對每一名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計劃,為此,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班級學生從整體上分層化。從分層標準角度分析,教師可以學生的近期考試成績或者學年考試平均成績為分層基礎,結合學生日常上課聽課學習的積極性,將班級學生分為基礎知識型和思維訓練型。
二、科學應用教學工具,將課堂教學立體化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數學概念,學生的生活體驗感不強,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科學應用教學工具,將課堂教學立體化,更為關鍵的是,小學數學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提升課堂教學互動性。例如在講解與“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相關的知識內容時,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小數的了解并不多,對相關數學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徹。此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應的微課視頻,引導學生借助微課視頻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了提升微課視頻的應用效果,小學數學教師應注意控制好視頻的播放時間,一般而言,微課視頻的播放時間應保持在5~10分鐘。同時,小學數學教師也應合理選擇微課視頻的播放環節,一般而言,微課視頻可在課前導學環節播放,起到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三、創設教學情境,注重數學學習生活體驗
小學數學教學也應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場景加入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借助生活常識思考相應的數學概念。例如在講解與認識“負數”相關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可創設“超市結算”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思考“在超市購物沒帶夠錢時,如果要用數字表示此時收銀員應收的錢,應該怎么表示”。之后,教師可提問學生具體的問題,借助此類問題和具體的生活場景,教師可將“虧”“不滿足”等概念與“負數”的概念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負數概念的理解。
總之,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應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特別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應鍛煉數學計算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機器技巧,在面對一些比較難理解的數學概念時,也應形成自身獨立的思考模式。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上教學中也應以此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申娟. 趣味性教學方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知識文庫,2021(02):50-51.
[2]李永強. 小學數學課堂高效教學方法效果探究[J]. 知識文庫,2021(0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