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蓮
摘? 要: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主題音樂的感知,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欣賞教學的目標。為此,學校需要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完善音樂教室相關設施,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音樂聽辨情境,開展豐富音樂聽辨活動,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圍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主題音樂聽辨能力培養方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主題音樂;聽辨能力;培養方法
一、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完善音樂教室相關設施
為了培養小學生聽辨能力,首先需要對音樂教學的相關基礎設施進行完善,提供必要的條件,這就需要政府和學校加大這方面的資源投入力度。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實施的主要途徑,學校要對小學音樂教學的開展引起足夠重視,要投入相關的專業教學資金和其他資源,解決音樂教室和設施缺乏的問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滿足音樂欣賞教學的客觀需要。對于音樂教學相關基礎設施的完善,政府和學校都應該加大投入力度,在物質條件上提供良好的保障,真正解決音樂教學在硬件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創設音樂聽辨情境,啟發音樂體悟思維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革新,在欣賞教學中可以引入情境教學法,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音樂聽辨情境,可以講述相關故事,用多媒體演示相關場景,組織音樂表演或游戲活動等,這都可以促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有助于啟發音樂體悟思維。例如在人教版小學音樂《拍皮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相關的音樂和視頻,內容可以是幾個小孩子在拍皮球,享受著運動帶來的快樂,隨后教師設計提出聽辨問題:“認真觀察和聆聽,你覺得這首歌曲具有什么樣的特點?”之后引導學生從音樂的旋律、節拍等方面去分析,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看法,最后教師再給予點評和鼓勵,這樣就會有效訓練培養學生的聽辨能力,深刻認知音樂作品的內涵。
三、豐富音樂聽辨活動,增強音樂學習感受
對于小學音樂聽辨活動的開展,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進行不斷創新,對教學活動優化處理,設計形式多樣的聽辨活動,促使學生增強音樂學習感受,奠定良好的音樂學習基礎。在音樂基礎知識教學中,要促使學生認識音階,對音符產生深刻感受,之后再播放具有特色的主題音樂作品,學生用心聆聽欣賞,聽辨音符的時值、節拍和節奏,把握音樂旋律特征,之后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音樂進行聽辨鑒賞,或者對音樂作品進行表演操作,這都有助于增強聽辨活動的效果。
總之,在素質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欣賞教學的過程中,要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思維特點進行不斷探索,在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主題音樂聽辨能力,促進音樂素養的發展。
(責任編輯:陳華康)
參考文獻:
[1]鄭小芳. 音樂教學和聲聽辨能力缺失的現狀及對策[J]. 北方音樂,2018(06):88.
[2]葉曉斌. 讓音樂的“耳朵”動起來——識譜教學中提高學生聽辨能力的策略[J]. 中國音樂教育,2018(0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