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蓉
【摘? ?要】? 立德樹人是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其主要對象是廣大青少年群體,主要培養(yǎng)目標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道德與法治課堂作為學生接受德育的重要途徑,需要生動、有趣、高效與實效。
【關鍵詞】? 立德樹人;課堂教學;道德與法治
道德與法治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承載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塑造學生完善人格、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任務。上好道德與法治課,可以促進學生整體道德意識的提升,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他們獲取新知的內驅力,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生活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策略,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實現知識與德育的雙提升。
一、運用生活教學法,強化學生的道德行為
利用生活教學法,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為學生將教材中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提供了實踐的基礎。生活教學法同樣也需要教師認真觀察生活,積累豐富的素材,了解學生的學情,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維護秩序》一課教學時,教師就運用了生活教學法,強化學生對社會秩序的認同感。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規(guī)則意識,理解秩序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基本保證。在這樣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在導入之初便出示了許多公共場所的圖片,并道:“這些公共場所都是秩序井然的,那究竟什么是公共秩序呢?”學生可以答出是人們自覺、有規(guī)律的生活狀態(tài)。教師繼續(xù)提問:“除了上圖內容外,你還在哪些場所感受到了公共秩序的作用?”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進行回答,回答完成后,教師帶領學生總結生活秩序的作用。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利用生活化的場景進行導入,為學生提供了聯想的空間,便于學生日后道德行為的模仿與落實,發(fā)揮了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育人作用,規(guī)范了學生的日常行為。
生活教學法是近年來很受認可的教學模式,利用生活化的事例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將生活與課本內容結合起來,為學生的日常行為提供借鑒,促進學生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
二、運用情境教學法,養(yǎng)成學生的法治意識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教師運用一定的圖片、音頻、視頻、文字材料等內容,將學生帶入一個具有特定情感色彩的氛圍中,從而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受,深化學生的認知。情境教學法要求教師做好充分的課前預測,了解學生的學情,創(chuàng)設可以吸引學生的情境,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利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深刻地了解教材內容,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念與法治觀念。
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需要法律》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利用情境教學法,培育學生的守法意識。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法律的內涵,初步樹立正確的法治意識。為了讓學生快速了解本節(jié)課所展現的內容,教師在導入時便出示了微課,讓學生通過微課了解我國的法律發(fā)展:“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它在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地維護著我們的合法權益,作為社會公民,我們要自覺地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幫助學生明確了我國法律的發(fā)展過程,增強了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
可見,情境教學法可以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與印象,豐富學生的現實體驗,為學生道德的發(fā)展與習慣的養(yǎng)成提供肥沃的土壤,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公民素養(yǎng)。
三、運用實踐教學法,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展
實踐教學法指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接受學校教育和全面發(fā)展而開展各項實踐活動的教學模式。實踐教育不追求教科書式的靜態(tài)理論構建,而是始終緊跟時代潮流,使教育充滿生命活力。實踐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理解和消化教師傳授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社會活動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道德與法治課堂就是適合學生進行實踐學習的平臺,利用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行動中得到情感的發(fā)展。
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服務社會”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運用了實踐教學法促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社會服務的成就感與快樂,教師聯系所在社區(qū)為學生尋找清除街道小廣告的實踐機會。在正式實踐之前,教師先組織學生討論了這次活動的意義以及要準備的工具,并對學生進行了工作范圍的劃分,以保證活動的實效性,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記錄與總結,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學生將教材知識內化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從實踐中體會教材內容所蘊含的道理,促進學生思想與行為的統(tǒng)一,發(fā)揮教育的育人作用。
總之,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思想,設計符合學生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策略,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源動力,確保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促進學生心理的發(fā)展與品格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春梅.“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策略[J].教育觀察,2020,9(23):75-76.
[2]馬長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解析[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4(3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