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的關注和重視。在新時代,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同時也面臨著各種風險誘惑,直接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高專學校的思政教育存在方法單一、內容過時等問題,對學生的思想不能起到很好地教育和引導的作用。這就要求高職高專教師懂得與時俱新,創新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從實際出發,增加趣味性、目的性和實用性,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核心素養。本文將圍繞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創新高職高專學校的思政教育這一論題進行淺析。
關鍵詞:信息化;高職高專;思政教育;策略
引言: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打破了以往教學在時空上的限制,豐富了教學方式和內容,從根本上優化了教學質量和效率。但是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上的信息繁多而復雜,不良的信息甚至會對學生的思想起到腐蝕作用。尤其是對于高職高專學生在這個群體,高職高專學生正處于政治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且因為成長環境更加復雜,所以思政教育十分重要。高職高專教師應該意識到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應該巧用信息技術打破思政教育的時空界限,強化學科間的協同效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巧設直觀情境
興趣是人開展學習和推進學習進程的動力源泉。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影響,許多高職高專學生認為思政教育的內容是繁文縟節,是枯燥乏味的,對思政教育提不起學習興趣,如果依舊采用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對課堂和教師產生厭煩的心理。所以高職高專學校的思政教育應該以興趣為出發點,激發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興趣,從而主動地投入思政內容的學習。多媒體技術是互聯網和科學技術發展地方產物,將多媒體技術靈活應用到教學當中已經成為教師的必備技能。比如,近期的時事政治新聞、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的歷史紀錄片、反應真實史實的影片、著名的會議演講和發言等,創設直觀的、生動的情境,從聽覺、視覺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刺激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也可以增加課堂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升整體的課堂效率。
二、創新思政教育模式
網絡社會是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產物,給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環境帶來深刻影響。目前,很多學者提出了多種創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如“一對一溝通”的模式、“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網絡新青年培育”的模式、“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網絡社群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等[2]。高職高專教師要靈活運用以上的創新型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開放性,教會學生如何平衡現實需要和實際需要,合理運用合理互聯網以及各類資源庫,拓展教育思路,豐富學生獲得自愿的渠道,主動探索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能夠立足于自媒體的視野下,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全媒體相融合,提高教育內容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制定有差別的、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多元性和有效性,構建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
三、借助微課自主學習
微課作為互聯網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幫助教師們解決了很多教學過程中的難題,打破了以往的教育在時空上的限制。所以高職高專思政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在設計微課前,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發展需求等,同時結合高職高專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標和主要內容,設計和制作出“短小精悍”的微課教學資源,所以時長應該控制在10分鐘左右為宜,并且應該把握好微課資源的內容分配時間,可以適當地加上字幕和動畫,提升微課的利用價值。教師可以將制作好的微課通過微信群組發送給學生,鼓勵學生利用微課進行自主預習,并且及時將自學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適當調節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從而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多多運用“學習強國”這個平臺進行政治理論和時事新聞的學習,該平臺具有豐富的學習資料和多種多樣的板塊內容,豐富思想內涵,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和心理需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前自主運用互利網查詢和了解相關內容,取其精華,豐富教學資源,拓展視野,使學生的政治思維可以得到有效拓展,思想內涵可以得到實時的更新[3]。
四、強化線下溝通
思政教育與一般的學科教育不同,更重視學生的情感、思想和價值觀上的發展,這就使得溝通顯得十分重要。高職高專教師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學生的微信群組,鼓勵學生不論是遇到生活上的問題,還是學習上的問題,都可以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針對性的建議,與學生進行平等民主的、及時有效的、雙向良性的溝通,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的、被尊重的、被喜歡的。同時,對于思政教育,家庭教育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定期與家長溝通學生在情緒和行為上的變化,對于不健康的心理和異常行為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通過微信定期向家長推送一些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和內容,有效落實家校共育,保證學生的思想可以得到正面積極的引導。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順應時代發展和學生的心理需求的不斷變化,進行思政教育改革是大勢所趨。高職高專學校的思政教師可以巧妙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創新授課方式、豐富教育內容、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差異,與學生之間建立雙向的良性溝通機制,整合各方面資源,提升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互動性、時代性和多元性,引導學生將學到的政治理論吸收內化,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顏娟.構建高職高專“融合育人”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J].現代交際,2020(23):10-12.
[2]解慶元.教育信息化條件下高職高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討[J].廣西教育,2020(31):109-110.
[3]張長江.基于新媒體時代下的高職高專學生思政教育研究[J].才智,2020(13):48.
[4]殷哲浩.信息化時代增強高職高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天津電大學報,2019,23(04):72-740
作者簡介:
姓名:張億罕(1986年11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江西黎川縣,學歷: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