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慶信
摘要:長期以來,美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隨著國家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不斷推進和深入,高中美術教育也進行了變革和創新,高中美術對高中生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為美術生順利升入高等學府貢獻了一份力量。創新高中美術教學,不僅有利于高中生文化素養的提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造型能力,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發展,同時提高美術教師的教學質量,保證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推進實踐美育工作綜合改革的新路徑,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美術;創新性;教學策略
高中時期是學生進入大學時期的重要過渡階段,隨著建黨100周年的到來,為貫徹落實全國兩會會議精神,教育部對學生的培養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學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同時也將美育提升到新的地位。當今社會,對藝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培養高中生特長的發展,提升高中生的藝術素養,成為高中美術課程的重點之一,高中美術課程的創新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提升了學生的審美素質和全面發展。
一、高中美術創新型教學的重要性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培養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有美的理想和美的品格。創新高中美術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完善高中藝術體系,構建學生的審美認知和人文素養,使學生享受藝術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發展。高中美育教學不僅培養學生的美感,更是帶領學生觀察世界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教師通過美術具有情感性等特點,培養學生的思想內涵,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漸創新,創作出優秀作品的同時提升自身素養。
美育是貫穿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課程,美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創造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是美術特長生的必修課程。高中美術創新型教學課程,深入貫徹國家兩會對培養學生美育發展的目標,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道德發展,豐富學生創新精神。教師應創新高中美術的課程模式,從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重視學生審美素養的提高。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革新傳統授課模式,以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進行高中美術課堂,最大限度發揮美育的教育功能,以情動人,提高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探索精神,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突破自我,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高中美術創新型教學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創新能力
高中生應結合自身的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學習規劃,由于高中生處于青春期的階段,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一些高中美術特長生由于擔心自身學習能力不足等問題,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不能主動的對美術課程進行學習。隨著美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應重視學生美術教育的創新與實踐。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只是知道有用而去學不如愛好學習而去學,愛好學習而去學,不如以學習為快樂而去學。意思是以興趣為學習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提高自身創新能力的保證。
(二)因材施教,特長與發展相輔相成
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自身的繪畫水平和實際情況出發,以“因材施教”為根本宗旨,因材施教的關鍵在于認識學生的個性,美術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繪畫技術,學習能力和自身素質制定適合學生的繪畫任務和知識講解,帶領學生進行美術實踐,多動筆動手,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表達在畫面之中。一幅好的作品的產生,是學生自身的基礎繪畫技法和個人思想內涵相結合而產生的,作品“以情動人”,因此教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引導,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個人特點,提高自己的美術創作和實踐能力,實現自己繪畫水平的進步和發展。
有的學生喜歡畫素描,有的學生喜歡畫色彩,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專注點和喜好,幫助學生達到平衡發展,根據學生的性格實施鼓勵或者是嚴格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達到教師與學生共贏的結果。高中生在美術特長發展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高中生培養自己的個性特長,對自己的美術科目既要培養自身對美術的興趣,又要持之以恒地將美術水平達到最佳,使自己的個性、創新精神協同發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逐漸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
結束語
美術是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語言,通過美術,可以產生人與人之間感情上的共鳴,在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可以提升創作者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美術創新型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深入研究美育的教學內容,提高整合美術專業和美育相結合的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的價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展示學生個性,讓學生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和魅力。
參考文獻
[1]劉文佳.論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審美心理的影響[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4):109-110.
[2]葉劍龍.觀察是通往繪畫藝術的橋梁——高中美術班素描教學的創新[J].美術教育研究,2021(03):158-159.